魏良淑[1]2004年在《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教育推进社会的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又反作用于教育。基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确立了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大学物理作为大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然而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环节中实施创造力的培养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所以,本文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基础上尽可能的把创造力培养与大学物理教学结合,把创造性与创造主体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创造力的培养作出我个人的思考与探索,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起到微小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前人关于创造力构成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整合,重新确定了创造力的构成,包括基础因素、核心能力因素及情感因素叁个方面。然后详细讨论了各构成要素在创造力构成中的作用,其中着重分析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式和基本特征,为创造力渗透式培养的研究奠定基础。接着围绕创造力的构成要素,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具体讨论了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经验的构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行为能力的培养及创造情感的塑造。最后以大学物理中热学相关知识为载体,对创造性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了设想和部分实践,结合创造力的构成要素综合分析了创造力培养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旨在于促进我国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张琴[2]2006年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的最后10年,在我国高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频繁出现“人文教育”这一词汇。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文精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确实存在的一个普遍事实:高校人文精神大面积失落,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欠缺。高校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非物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研究在其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个课题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本文第一部分从人文教育的研究背景入手,阐明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高校的人文教育及国内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了解到国内外高校人文教育皆由来以久,并指出本论文的意义所在。 第二部分探讨了人文教育的涵义及特点。分别从哲学角度、教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及物理学科自身的角度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并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对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第叁部分探讨了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设计。围绕其关键因素、目标与作用、原则、方式与评价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本文立足于采用渗透的方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着重介绍了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目标、作用及其八种教学方式。 第四部分以调查结果为基础,根据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指出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的不足,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建议,随后给出了教学实践中的两个案例。实践证明,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最后,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对今后的教学作出反思与展望。
叶俊飞[3]2014年在《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其目标为"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至2014年,参与"拔尖计划"的高校已达19所。这些高校在实施"拔尖计划"过程中,大致有叁种人才培养模式:单学科类、跨学科类与综合类。相比较而言,按照"跨学科类"模式培养难度甚大,探索这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较少。而南京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并延续至今的"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就属于此类。而且南京大学大理科试验班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多学科、跨专业的"理科基地"综合点。历经25年的探索,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颇有收获、颇具新意。因而,以它为案例,研究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之道,就成为我的论文研究选题。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突出学生的视角与维度,结合教师与管理者的评析,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大理科培养模式的成功与不足,总结其探索、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改进建议。按照研究思路,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者主要采用半开放、正规、直接的方式,先后访谈了 26名毕业生、7名教师与管理人员,访谈时长总计近3000分钟,访谈整理稿共计25万字;此外,还查阅并收集了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丰富文献资料,特别是其他高校实施"拔尖计划"的相关文本与实践素材。我的研究结论是:第一、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宽口径理科专业教育模式。其特色之处在于:(1)较为单纯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从事基础学科(理科)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努力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复合、交叉的多学科知识背景。(2)理科"宽基础"且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3)研究性教学的大胆探索、实践。(4)"独立建制"("虚实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当然,它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第二、在综合、比较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其他高校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五点思考:(1)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既要"育才",更须"树人"。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而专业教育仅是其中重要一翼。(2)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学习"与"探求"的关系,尤其要增强学生科研体验,重视对其进行科学应用的训练。(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提升学生求异创新能力,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这一目标要求的达成,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4)着力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才生态群落,充分发挥团队学习、探索和人才共生效应。(5)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密切师生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交往与交流,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影响。而且"生师互动"不能仅局限于学术交流,而应全面服务于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戚恒亚[4]2009年在《大学物理教学(力学部分)优化知能教学提升素质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大学物理在理工科非物理专业是重要的理论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对理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物理(力学部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其优化的探讨,分析如何促进知识、能力教学统一于素质提升这一目标中。具体探讨了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基本教学环节(如教学主要目标、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分析、论述了知能教学协同优化的策略,并对力学中一些教学要点做了示例。本论文以现代课程教学设计理论贯穿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策略优化过程中,并从人本理念和素质视角,论述优化知能教学的途径,希望本论文能有助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推进。
乔翠兰[5]2003年在《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文中认为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精心选择适当物理内容,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创设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轻松和谐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和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取得科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本文从情境教学入手,从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上阐述了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论述了情境创设的以学生为中心、合乎真实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吸引力五个原则,并在分析物理学科特点和物理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物理内容、物理环境、物理情感叁个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教法实验和校园网环境下大学物理学的情境创设实践进行了探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应该在情境创设上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情境创设的叁个策略:突出演示实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合理应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情境。 中教法实验是高师的特色课程。在中教法实验中,可以创设实验操作情境和实验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兼具良好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强实验教学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随着校园网的普及,校园网络的应用日益重要,校园网环境下的情境创设越来越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校园网环境下,作者利用Dreamweaver、Java、Flash、Smartdraw、Photoshop等工具或语言,以光电效应知识为例,进行了直观情境、认知情境、问题情境、协作情境和创作情境的创设实践。
李丽[6]2010年在《大学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理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自1901年以来百余年中一个个诺贝尔奖成果的相继出现,以及物理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休戚相关,物理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的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了物理学的发展。于是,在20世纪末期,便出现了“物理学——一种文化体系”的物理哲学观。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在《进入新千年的物理学》一书中,对20世纪物理教育的目的提出了质疑。其论点是: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要学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大多数的未来公民的兴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而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少数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为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那就应当重视物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技术上的应用;重视物理学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历史;重视蕴含于我们文化之中的物理学方法;重视物理学家这个专业群体的特点,如支持、贡献社会的方式等。在科学发展到了今天,物理教育的差异性则表现出了会对今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有些甚至可以说会产生危机。已故着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曾指出过:“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适合的场所了,只有当两种文化的隔阂在大学校园里更加弥合之后,我们才能对世界给出连续而令人信服的描述。”因此,应从这一高度来认识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物理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考察,深刻理解物理文化的内涵,解析物理文化与物理教育的关系;然后通过对部分高校本科生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作为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的实践依据,阐述了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从人本主义理论和认识发展理论中的结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作为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接下来分析了物理学科中所蕴含的物理文化,从课程、教材、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物理文化环境几个方面提出了物理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了物理文化建设的原则。然后以热力学统计物理为载体进行了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随后把笔者所搜集的有关物理文化的素材进行了整理。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其中的不足,并对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力图从人文的高度俯瞰物理学,用哲理的深邃透视物理学,在精神的殿堂赏析物理学。使大学物理的教学风格深刻而不沉重,严肃而不刻板,高雅而不孤傲,通俗而不庸俗。
张长珍[7]2004年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成功或人生幸福的20%归于智商因素的作用,80%归于其他的因素,而情商则是其他因素中的关键因素,所以近年来,培养控制情绪、战胜挫折、与人相处能力的情商教育,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怎样实施情商教育呢?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达成共识的方法。本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商教育的想法,并在具体的物理学科教学中作了初步尝试。 本论文通过分析情商的价值而肯定了情商教育的必要性;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情商现状及对物理学习的态度等,做了四个方面的调查:其一,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了网上调查;其二,选择部分大学生作了情商方面的问卷测试;其叁,对部分大学生的情商和物理成绩的相关性作了调查;其四,调查了部分大学生对物理课程及学习的情感。调查的结果揭示大学生情商水平整体低下,对他们进行情商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论文的第四章节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下来的第五章节,在分析、概括美国佐治亚大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师情商是实施情商教育的关键”这一论点,并概括了高情商教师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原则、目标以及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初步教学实践反馈的结果表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不失为实现情商教育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且该方法的应用会同时促进学科教学认知目标的实现。
常建宇[8]2012年在《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文中提出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而,如何能更好的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一直都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论文通过对大学物理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进行阐述,发现大学物理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较为详细的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种类以及运用要求,然后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国内外现阶段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现阶段国内外涌现出诸如工作室物理、探究式教学以及研究性教学等许多优秀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还是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不能较好的适用于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的大学物理课堂,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论文的重点是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与有效教学理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四种能够较好地运用于我国现阶段大多数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即基于大班教学的启发式讲授、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及基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变式教学、相似性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几种教学方法能较好地适用于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大学物理课堂,而且对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对于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提出的这几种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相信,随着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更多关注和不断探索,我国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将会逐步得到完善。
马慧[9]2009年在《案例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对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人们开始审视学习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式。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基础专业课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改进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大学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人们的亲睐,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不失为一种解决大学物理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本论文从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入手,在深入研究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将案例教学实施流程与行动研究步骤结合起来,再辅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案例教学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进行了教学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与评价。文章深入研究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实施流程,并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精心选取教学试验案例。依据行动研究的整体框架“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数据统计。试验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符合大学物理教学的需要,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学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信息素养、实际动手等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大学物理相关概念及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岳萍[10]2006年在《医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探索》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内涵及特征,阐明了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提出医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内容选择途径,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得出结论。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即是教师有目的的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相关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可行的。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准备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这对医学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思维方式,较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D]. 魏良淑.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 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 张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 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叶俊飞. 南京大学. 2014
[4]. 大学物理教学(力学部分)优化知能教学提升素质的策略研究[D]. 戚恒亚.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5]. 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 乔翠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6]. 大学物理教育中物理文化建设之研究[D]. 李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7]. 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思考[D]. 张长珍.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8].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D]. 常建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12
[9]. 案例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 马慧. 湖南大学. 2009
[10]. 医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探索[D]. 岳萍. 贵州师范大学. 2006
标签:物理学论文; 物理论文; 人文教育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创造力论文; 实验物理论文; 能力素质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