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股权的案例研究

“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股权的案例研究

林颖翀[1]2005年在《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西方国家至今一共经历了五次较大的并购浪潮,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为代表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深,皆非往届浪潮所能比拟。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并购作为热门的经济现象将会不断趋于丰富、成熟和规范,对它的相关研究也是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并购是现代企业资本运作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则是资本运作这一外向型交易发展战略的显着体现,并极大地展示着资本运作的技巧和魅力,而证券化的市场经济也成为财务协同效应的助推剂。财务协同效应对并购重组的显着而又微妙的推动,其积极性和片面性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购协同效应不仅是企业并购的动机之一,也是衡量和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它也是一项理论性较强,并对并购活动实践能够起到较好指导性的课题。但是,由于并购中涉及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协同效应的全面分析,特别是对财务协同效应和财务风险规避的分析成为公司财务及其战略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不少的大企业由于不注重并购协同效应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虽然当前我国的企业并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并购动机、并购主体资格、并购整体产权和资本市场的环境建设等等,但随着并购市场的逐渐完善和成熟,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及财务风险规避效果也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首先介绍公司并购的概念及相关的现代并购理论,综合分析并购协同效应的定义和类型,接着集中阐述其中的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概念,进一步剖析财务协同效应原有概念的不足和缺陷,指出并购相关的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和证券交易并非是决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唯一因素,提出了应把并购财务风险规避作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因素加以考虑和分析,对财务风险中涉及到的公司估价、并购融资方式和并购支付手段的选择作了具体深入的阐述,并结合“太极集团”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的案例来说明财务风险的控制对财务协同效应提升的重要性。最后根据案例分析,指出我国公司并购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并购财务协同效应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余涛[2]2001年在《“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股权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经营的核心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潮流。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医药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行业的重新整合是必然的选择。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医药企业将展开新一轮的兼并重组。 本文在对国内外并购发展的历史和并购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股权的案例,分析了医药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医药行业并购行为和动因进行了研究,对“太极集团”和“中化公司”并购“西南药业”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对“太极集团”和“中化公司”并购“西南药业”的方案进行了评价,认为收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并购活动的成功。本文还对影响并购“西南药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的行为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并购评估模型,并利用并购评估模型对“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的价格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对我国医药行业通过并购来实现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格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庄骏炜[3]2009年在《上市公司并购中的目标公司估值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环境的完善和参与者观念的改变,以价值发现为基础的并购在中国正逐步被接受,如何正确的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自1993年发生首个以控制权转移为目的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以来,并购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交易价格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使得原先的一级法人市场和二级公开交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方面对市场期待的大规模并购提供了新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并购的交易价格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并购中的目标公司估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主要包括叁个部分:首先,进行公司并购的理论综述。通过回顾全球公司并购的历史进程,然后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并购的动因和类型;其次,对当下并购中主流的公司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尝试从价值管理的角度进行公司价值评估分析,研究目标公司估值;最后,以太极集团并购西南药业为案例进行专题分析,将公司并购估值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希望能对公司管理者在新形势下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价值评估操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王玉平[4]2004年在《重庆上市公司重组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重组更是作为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不仅受到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关注,也受到众多证券研究机构和高校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重庆市是我国较早发行股票和积极推进业绩优秀的公司上市的省市之一。然而十几年过去了,重庆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却令人堪忧。本文对重庆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经营业绩现状和重组情况进行研究,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重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带动重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为重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的选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章简述选题背景、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明有关上市公司重组的几个相关概念,并简要对比中外上市公司重组的历史和理论的不同之处;第叁章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结合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重组的相关理论,选取适当的财务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重庆上市公司的现状,建立财务风险模型衡量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并从重庆上市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产业结构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分析重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欠佳的原因;第四章采用财务综合评分法,并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重庆上市公司的重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重组方式、重组动机、重组规模、政府引导作用等诸多因素对重组绩效欠佳的影响;第五章提出了以重组为契机发展重庆经济的相应建议,旨在维护和保持重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重庆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刘恩栋[5]2005年在《论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文中认为一. 论文研究的意义:随着中国人口日益的老龄化,特别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国的制药市场也越来越大,而相应的我国的制药企业则仍然处于管理效率低下,科技技术含量低,制药产品的利润低情况。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具有很强经济实力,制药科技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跨国制药企业将进入我国的药品市场与国内制药企业展开竞争,如何面对它们的激烈挑战呢?我国的制药企业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进行战略重组,才能够走出目前制药企业竞争力低下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困境,应对激烈的挑战。而随着中国的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的不断完善,税收成本已成为制药企业并购活动中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税收筹划在制药企业并购的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希望制药企业通过税收筹划,精心安排其并购策略和资本运作方案,对各项并购决策中不同纳税方案的经济后果估算和综合衡量,系统地对并购行为做出事先的筹划和安排,选择税负最低和最佳的方案,从而使制药企业实现其经济利益的增长。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希望通过对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分析,将其划分为制药企业并购的形式与动因,制药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分析,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案例分析等叁方面进行。并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制药企业并购的特殊性分析,制药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分析,制药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上面。本文主要以制药企业的特殊性为主,围绕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叁个方面:1.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侧重于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侧重于对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偏重于定性分析,而实证研究侧重于对经2济过程的客观描述,偏重于定量分析,本文在对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研究中,争取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但侧重于实证研究 。 2.比较分析方法:企业并购和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有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共性是指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具有与一般税收筹划相同的内在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个性是指制药企业的特殊性出发考虑其并购的税收筹划,结合其并购的特殊程序和环节,所具有与一般税收筹划不同的特殊性。本文希望通过比较企业并购和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揭示其规律和程序,从而指导实践操作。3.系统的研究方法: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受并购企业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与企业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将税收筹划置于整个制药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当中,才能制定和选择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从而企业才能有效的维护和增强其经济利益。叁.正文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叁个部分:第一章:制药企业并购的形式与动因。首先对企业并购的一般内涵进行界定。之后,结合制药行业的特点,着重分析制药行业并购的特殊性和我国制药行业并购的背景分析;最后,分析制药行业并购的动机。第二章:制药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分析。首先,介绍我国关于企业并购的税收政策,如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和我国对企业股权投资的税收处理政策等;其次,介绍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原则和思路;再次,进行税收筹划与制药企业并购的关系分析;最后,论证税收筹划在制药企业并购中的可行性分析。第叁章:制药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从太极医药集团并购西南药业以及美大康药业并购佳乐制药的两个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税收筹划的重要作用。四. 本文的创新: 1.在论文的选题上力求新颖性和现实性。本文希望着眼于具有很3强竞争压力的制药行业,对制药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系统研究。2.以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分析,从而对制药企业的并购活动以及其中的税收问题进行一般性的探讨。3.针对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将税收筹划围绕于制药企业的并购活动之中,深入探讨制药企业的并购活动,并得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结论和建议.关键词: 并购, 税收筹划

王俊[6]2006年在《我国企业并购的纳税筹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规模化而降低成本,并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措施,从而使得行业整合和跨行业扩张在所必然。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迅速扩张的必由之路,中国将会出现一个十分活跃的企业并购市场。纵观并购的整个过程,从选择被并购企业,到最后的业务整合,每一重要环节都涉及到税收问题。税收不可避免但可以筹划,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实现并购的最大效益。对于并购纳税筹划问题的研究,无论对纳税人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还是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均有意义。而当前国内对有关并购和纳税筹划的专门研究都比较多,但把并购和纳税筹划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主要是在纳税筹划的整体研究时作为一个环节有所提及。并购市场的崛起要求纳税筹划成为企业决策的有力工具。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取并购中的纳税筹划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并购中各个环节的一些纳税筹划问题,试图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纳税筹划思路和基本方法,帮助其做出最优决策。论文首先将纳税筹划界定在企业并购这一特定的范围内,具体分析纳税筹划在并购中的理论背景,阐明纳税筹划的涵义、基本理论以及当前我国有关并购的税收政策;其次,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企业并购流程为主线,对并购流程中的涉税环节进行具体分析与筹划,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规律性的结论;最后,针对上述纳税筹划过程,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对并购纳税筹划的绩效评价中引入成本效益与风险因素,将纳税筹划置于整个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中分析,帮助企业决策层制定和选取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

屠光宇[7]2007年在《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的中国,入围《财富》500强的大企业却是凤毛麟角,甚至只与一个人口只有4700万人口的小国韩国差不多。究其原因,我国企业的规模、质量都无法与国外的大企业相媲美,原因是中国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接受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缺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产优化重组的能力。中国有几十万家企业需要投资银行参与改制,上万亿的国企债务需投资银行参与盘活重组,几千亿的银行信贷资产需要投资银行参与保全和重组。国企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己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应该说,中国企业本身也存在吸引外资重组、注入新鲜血液的内在需求。为改变国有企业体制不合理、整体经济效率低下的状况,必须借助投资银行,按照市场方式进行兼并收购、资产重组,优化结构,使企业进行高效的资本扩张,完成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重组,这是投资银行大显身手的绝佳机遇;而作为我国企业并购的主体和推动者的投资银行也没有发挥其在并购核心业务中应有的积极作用。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媒介,是市场经济机制的组织者和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系统中一个核心的要素,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和投资银行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在我国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上取得创新和突破,使更多的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笔者目前正在从事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对投资银行如何进行并购业务创新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及创新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从企业并购动因、目标企业的价值判断、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所起的金融中介作用和参与企业并购的效应四个角度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做了全面的综述;第叁部分首先从投资银行入手,介绍其功能及发展历程等,再谈到投资银行的业务的构成,最后引出投资银行目前的最重要的核心业务是并购业务,并对并购业务做了重点阐述;第四部分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政府与并购主体之间、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之间四个层面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行为作了重点分析,然后介绍了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五部分论证了我国投资银行参与并购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六部分首先从微观的并购模式和方式的拓展上说明了我国目前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上的创新,接着从制度和环境等宏观层面阐述了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该如何创新。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投资银行只要能认真分析并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抓住机会,积极拓展并购业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多种并购模式和方式,在企业并购领域大展身手,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企业做大做强。

毕立林[8]2005年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购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世界医药产业正以远远高于其它传统行业的发展速度增长。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逐渐降低,专利药品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国外流通企业进入国内的限制逐渐放开。尤其,随着2003年我国医药分销服务全面放开,外国医药企业以资本实力上的绝对竞争优势对我国医药业展开攻势,争取市场份额,我国医药行业正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另外,我国的医药业科技含量低、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效应差、产量供过于求、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等现状促使我国医药行业急需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在双重压力下,我国医药行业的大规模的并购蓄势待发,横向并购正成为主导的并购模式。横向并购固然能带来可观的效益和规模效应,但横向并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鉴于此,研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购风险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分析与总结,继而结合并购理论与风险管理理论对并购风险控制理论进行探讨,形成了一整套并购风险控制流程。然后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尔后,以1999-2003年期间深市、沪市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的48起横向并购案例作为样本,采用会计收益法,选取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四个财务指标为评价因子对横向并购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深入研究了该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购的几个典型案例。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购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本文的最后,总结了文章的研究结论及创新之处,并提出了展望。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构风险控制的深入研究,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购的实务操作提供借鉴。

宫晓川[9]2002年在《重庆和四川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适应不断加快的发展节奏,资产重组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运用。我国资产重组的历史虽然比较短暂,但近几年在上市公司中已出现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热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重庆和四川是我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市公司在地方经济中已占有相当比重,其资产重组的效果如何,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两地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情况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回顾了资产重组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对重庆和四川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资产重组是否改善企业绩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同时,还将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联系起来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将资产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在一起研究,并提出了资产重组应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着重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同时还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和建议,这是论文的创新之处。相信本文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肖扬军[10]2004年在《江铃汽车集团的市场竞争战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也慢慢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汽车消费市场空前繁荣。轻型车市场作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速度仅次于轿车,是汽车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但轻型车行业目前的问题是生产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轻型车生产企业都想从做大的蛋糕中分得较大的一块。 江铃汽车集团是从一家资不抵债的国营小厂发展而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 520 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2003 年江铃的产销量在全国轻型车行业排第四位。 本文通过对江铃个案的描述,提出了江铃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江铃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作了分析和比较,并对江铃的市场竞争战略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江铃汽车集团;第二章介绍中国汽车工业现状;第叁章介绍轻型车行业现状;第四章分析江铃的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1]. 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问题研究[D]. 林颖翀. 福州大学. 2005

[2]. “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股权的案例研究[D]. 余涛. 重庆大学. 2001

[3]. 上市公司并购中的目标公司估值研究[D]. 庄骏炜.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4]. 重庆上市公司重组研究[D]. 王玉平. 天津工业大学. 2004

[5]. 论制药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D]. 刘恩栋.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6]. 我国企业并购的纳税筹划研究[D]. 王俊. 中南大学. 2006

[7]. 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D]. 屠光宇.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8].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购风险控制研究[D]. 毕立林. 江苏大学. 2005

[9]. 重庆和四川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宫晓川. 重庆大学. 2002

[10]. 江铃汽车集团的市场竞争战略[D]. 肖扬军. 清华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国有股股权的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