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论文_刘志良

谈有效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论文_刘志良

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型机械、施工方法和工艺越来越多,这些重型建筑机械和方法,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工程质量,但在具体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或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掌握不太熟练,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当前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次数较于其他行业,发生数量、频率、规模远远超出其他行业。此种状况无疑对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基于此,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办法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技术;构建

1.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技术的现实意义

1)构建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安全技术以及防护对策,是预防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实现建筑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2)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是保障建筑企业职工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根本所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的同时加强个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是提高个人自我素质的重要举措。

3)加强对安全技术的完善与升级,能够打破原有落后的生产观念,形成先进的建筑施工理念,提高工作效率,进而缩短建筑的施工周期,缩减经费,增强自身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利润。

4)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技术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筑行业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是一个具有极高危险性的过程,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社会财产会受到损失,人员的生命安全更是会受到威胁,这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引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

由于建筑业是复杂程度很高的行业,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材料、设备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同时,施工工序和工艺的不同,要求从事工程施工的从业人员参与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和工程进度安排的影响,不同工种间存在交叉作业,还经常由于赶工期而加大劳动强度。因此,建筑施工的危险就可能存在于上述的任何一处细微环节当中,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就会时有发生。究其根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主要原因如下:

2.1规划设计和施工准备阶段存在事故隐患

通过对一些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一些没有资质或者低资质的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有没有严格遵循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在规划、图纸设计、图纸审查、等环节上没有严格执行复验审核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使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存在缺陷,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思想意识不高,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没有放到首要位置。对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贯彻执行,监督环节薄弱。对于很多的安全生产只是走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致使安全事故频发。

2.3建筑市场活动不规范,工程层层外包,导致施工安全事故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很多承包商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将工程转包、违法分包,致使最终进场的施工单位无论在资质还是技能方面远远不能达到安全施工的要求,给安全施工埋下了大量的隐患。

2.4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并不明确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主体,对应这些主体的安全责任规定并不明确,工程的转包和分包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将风险转移,有的公司甚至会签订生死合同,使得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的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排的监督管理人员缺乏,任务繁重,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得不到全面开展,安全管理作用受阻碍;从安全监督检查的方式上看,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没有将系统的监管常态化,而是以突击检查的形式进行;从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的形式上看,如今一些监管部门不将安全管理资料作为参考标准,对施工现场的检查仅仅流于表面形式。另外,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大、分工不清、更缺乏可行的惩罚措施,使安全隐患增加。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构建

3.1完善法律法规,树立安全管理观

在安全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不能过分拘泥于条条框框,应更重视结合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而且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施工条件、工艺水平也是在不断更新改进的,这就要求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还应该很好的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管体系,建立社会监管和惩戒制度。各方责任主体应自觉地完成各自的职责,运用科学的手段使施工单位等各方责任主体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观。如此,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才能更加自觉化、社会化、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3.2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以安全生产为主要切入点的企业文化是对指导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有利帮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导企业内部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要将安全意识贯穿其中,为企业员工制定共同的安全生产观念、行为规范,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此外,还要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员工必须要定期的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学。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安全技能的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建筑企业的内部奖励机制也要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相联系,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企业的安全管理。

3.3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面积较大,无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及时准确的全面监控和管理,这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一定的模拟,检查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解决或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有效的将异常数据传输给管理人员进行分析,排查出现的状况并尽快解决,不仅能及时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能使企业经济免受损失,降低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3.4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的技术构建

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的技术措施与方法主要包括耐失误设计及冗余技术两种。其中耐失误设计,指的是通过精心设计,利用设计来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或即使是发生失误,在设计保障下,也不会发生严重后果等。耐失误设计如:设计并应用误动自锁装置,实现失误无害化;使用连锁装置,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在颜色、形状及尺寸上进行设计,防止安装与连接出现问题等。冗余技术,其中冗余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在需要时运行,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备用措施,冗余技术,主要的特征就是生产装置出现一个或多个故障时,通过冗余技术,仍能确保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采取冗余技术,可以有效增加生产稳定性及安全性。在建筑施工能够应用冗余技术的地方很多,如设置备用系统,危险施工部位采取双人操作或人机并行等。

3.5完善安全防护的措施与设施

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贪便宜,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会采购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以此降低施工的成本,使得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产品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的施工企业还会应用大量不合标准的劳保用品发给施工人员,导致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要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就要以预防为主,在机械设备与材料采购上,在机械设备与材料接收验收上都要严格的控制,防止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安全设施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应的使用标准和规定,并且要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大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审查力度,尽量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非常复杂,无论是质量、成本、安全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出现疏忽,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效。因此,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构建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穗茵,李文堆.浅谈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概况[J].山两建筑,2015,34(3).

[2]邓佳佳.关于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风,2014(19).

论文作者:刘志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谈有效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论文_刘志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