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您学习家用电器知识——电视机 第一节 电视机的选购(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明[1](2021)在《雷蒙德·卡佛小说中电视和电话意象探析》文中认为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是一位美国作家,也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优秀、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之一。雷蒙德·卡佛以言简意赅的极简风格,和对美国蓝领阶层人民生活的深度观察与思考,被誉为“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卡佛的小说创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美国新现实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范本,对其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雷蒙德·卡佛的创作与其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出身贫寒,过早地结婚和生育,承受着经济压力和酗酒的折磨,又缺乏连续而系统的高等教育,导致雷蒙德·卡佛几乎一生都浸泡在家庭生活的琐碎、压力与矛盾之中,挣扎在美国中下层社会的泥潭里。因此,雷蒙德·卡佛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滑向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生活内部。家庭生活是琐碎的、零散的,同时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折射,充满深刻内涵。他从家庭生活和日常口语中得到滋养,写推销员、招待员、搬运工、失业者等蓝领阶层的失败生活,着力描摹他们的失业、破产、出轨、争吵、酗酒与沉默,以及整个家庭的隔阂、离散和破碎。卡佛的创作总是“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并对其做出准确的描述”,并因其简洁平实、冷静而节制的叙述语言,和对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小人物”的格外关注,而得到《伦敦时报》的赞誉,尊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在雷蒙德·卡佛的笔下,当人们面对无话可说的沉默真空时,电视机聒噪的声音填充了尴尬的空白;当人们胸中有千钧心思,却表达不清楚、与对方交流不畅时,电视机趁机侵入并夺取了发声的主动权;无论是独自一人休息,还是与家人朋友待在一起娱乐聚会,开着的电视机消解了生活的枯燥、社交的无味,却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人们的孤独,将人异化成呆滞、麻木、茫无知觉的物。他们对生活消极应对、无可奈何,对未来亦不报希望。实际上,电视机成了美国中下层蓝领阶层生存困境的“客观对应物”,只要电视机亮起屏幕,人物就停止了交流。电视机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剧了人的自我封闭和孤独,也意味着大众文化工业对普通人的操控与塑造。电视机多样化节目深入生活也导致了他们对生活麻木无感,感受变得迟钝,甚至还滋生了一些人窥探他人生活的变态欲望。与此同时,电视也传播知识、陪伴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意义。电话本来是用来双向交流的,有交流就有打破孤独和封闭状态的可能。而在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中,电话常用来象征美国中低层人民脆弱的生活:摇摇欲坠的生活艰难维持着,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遇到一点小小的意外,生活的根基就迅速消解、生活的大厦随之轰然倒塌。但雷蒙德·卡佛后期作品中的温情与宽厚,体现在他给人物昏暗的生活中照进一丝光亮,以便他们能循着光线,觅见光明。因此,电话有时候还传达出人物改变的意志和摆脱困境的决心。
陈朋飞[2](2021)在《大班额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鲁山一高附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与评估策略。但是,由于当地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分层教学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大班额下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笔者根据自己所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访谈法来了解大班额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运用实验法将所教的两个平行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分层教学模式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布置作业以及分层教学评价等具体操作来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学期初和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对比,笔者发现实验班同学的学期末成绩比学期初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而且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班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物理学科素养也在逐步提高。实践研究证明,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班额的客观条件下,实施分层教学是可行的。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赏识中获得成长。
钱敏敏[3](2020)在《滢格家用净水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生命的摇篮,尤其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基本生存和生命健康。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水源的污染。除了依靠国家政府在水源端的积极防治,越来越多的人安装家用净水器用于改善自来水管道的洁净度,避免二次污染。家庭净水器从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到全球。中国市场容量巨大,吸引了大小品牌竞相云集于家用净水器市场。德国滢格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超滤膜净水设备专业制造商,素有“德国超滤专家”的美誉。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滢格由于多年来只聚焦在商用领域的开发而忽略了对家用领域的投入,导致其在中国虽然发展多年,但消费者对其家用净水器品牌知之甚少。2019年,世界五百企业强杜邦宣布收购德国滢格净水器公司,为进一步扩大杜邦的产品组合,增强其为全球饮用水、工业和废水处理的应用打造定制化的集成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滢格家用净水器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是滢格家用净水器营销管理者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有赖于滢格家用净水器在未来中国市场上的营销策略的科学性。本文的研究任务和目标,就是为滢格家用净水器制定面向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本文以市场目标营销理论(STP)、营销组合理论以及关于中国市场的家电产品消费者行为和家电产品营销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法、市场调研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滢格家用净水器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现状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就其在中国市场的目标营销(STP)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进行了设计和论证。本文发现通过分析发现滢格净水器在STP战略存在的问题是:1)没有对中国家用净水器市场做因地制宜的市场细分2)目标市场选择没有主次之分,而且缺乏相匹配的人力物力资源支持3)服务特色定位缺失,无法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是:1)家用产品策略待完整2)家用型号价格不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3)促销方式单一4)销售渠道不完整。结合宏观、微观环境以及滢格家用净水器的内部优劣条件综合分析,为滢格家用净水器制定了面向未来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内容如下:首先制定STP战略:1)基于地理、人口统计以及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为变量将市场做细分2)选择主要、次要和可选目标市场3)通过品牌定位、产品特色定位以及服务特色定位来明确滢格家用净水器市场定位;其次为其量身定制市场营销组合策略:1)产品在创新、质量和组合策略2)认知价值和促销定价策略3)间接、直接渠道相结合、配套的销售物流及服务管理策略4)多维度的促销策略。总而言之,滢格可以通过有效的细分市场找到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并通过可行的营销组合策略,作为杜邦净水器产品线的高端品牌角逐中国家用净水器市场。
任丽颖[4](2020)在《新媒介接触对西北农村已婚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 ——以甘肃省华池县五蛟镇李良子村为例》文中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APP的普及,为农村已婚女性的媒介接触带来了更多渠道和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她们的媒介接触种类和内容,使其在媒介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了新的媒介接触习惯。由于农村已婚女性的消费行为与其媒介接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新的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下,其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与传统消费行为相比,现阶段农村已婚女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内容、以及消费渠道和方式、消费频率和金额深受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五蛟镇李良子村的已婚女性为研究样本,在对其媒介接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介接触对其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该村具有很高的网络普及率,手机成为村里的“强势媒体”,受访对象使用时间最长、接触频率最高、偏好程度最大的媒介都是智能手机;二、在新媒介接触过程中,受访对象的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内容、消费渠道和消费方式均受到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影响,其中,消费渠道和消费方式是受影响最大的指标,并且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也在新媒介接触过程中有所增加;三、部分受访对象由消费者转向销售者,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这种双重身份,使她们的消费情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们的消费在当地已婚女性当中有风向标的作用,为更多农村已婚女性熟悉网络消费、加入电商行业提供了示范和经验;四、由于众多电商、网红主播所营造的“老铁经济”存在商品来源、品牌、质量等无法保证的状况,加之目前网购平台对电商入驻审核体系还不完善,受访对象在网购过程中遭遇“欺诈行为”也是常有之事,但这一现象并未得到受访对象的重视。
田海花[5](2020)在《电子媒介对宁夏同心回族女性社交活动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手机、网络等电子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本文运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同心县回族女性为调查对象,考察电子媒介的使用对同心县回族女性社交活动等方面带来的改变和影响。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调查地的基本状况进行概述,其中包括地理、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民族等方面,旨在了解调查地女性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第二章主要研究前电子媒介时期同心县回族女性的社会交往状况;第三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调查地的媒介状况,如电子媒介进入的时间,当地回族女性的媒介接触频率,接触动机及接触内容等以及电子媒介的进入对当地回族女性社会交往的重构;第四章主要研究电子媒介对同心县回族女性社会交往活动的影响度,这种影响主要在社会交往的范围、社交对象的变化,社会交往观念和社会交往渠道的改变等;第五章主要研究电子媒介在同心县回族女性社会交往中的新功能,主要分析了电子媒介对回族女性文化素养和经济能力提升、文化反哺和婚姻的多元选择、社会关系以及宗教场域的拓展等方面的影响。第六章则反应了同心县回族女性在社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通过调查发现,电视手机在调查地已经普及,电子媒介的使用为同心县回族女性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首先,电的使用打破了白天和黑夜的界限,厨房电器和农用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当地回族女性创造了社交的时间和精力,电动交通工具的出现则打破了社交的地域限制;广播和电视则为回族女性提供了反击“男性霸权”的意识和勇气,促进了回族女性意识的觉醒;手机最主要的功能依旧是通讯功能,其次,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手机又是娱乐的工具、学习的工具,甚至是创业的工具。手机不仅使当地女性的社交范围扩大,同时提高了调查地回族女性的文化素养,激发了同心县回族女性经济独立的欲望和思想的解放,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当然,电子媒介的使用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社会交往的内涵减少,影响当地女性婚姻的稳定,社交过程中出现伦理失范现象等。
嵇柔[6](2019)在《智慧家庭背景下初老人群自然交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诞生,设计学科不仅在横向发展上日益趋向多样化,在垂直研究上也逐渐深入和细分,尤其在交互设计领域,面对日新月异的交互产品和不断更迭的交互环境,以及逐渐提高的用户交互需求,以用户感官和体验为主的设计探索在交互设计领域被重视和凸显。目前交互设计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以图形用户界面(GUI)为主的交互方式仍在大范围的运用,用户在接触新的产品和功能时,很大程度上仍需要学习新的操作方式和界面语言,此时,人与系统互相的交流实则是“感官缺失”和“行为受限”的非自然交互,在处理用户与单个智能产品的关系时,这种交互方式尚且适用,但在面对和适应日益复杂的服务系统时,显然现有的图形界面交互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于是“自然交互”的概念顺势被提出,区别于用户被动接受的图形用户界面交互设计,自然交互更强调用户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考虑优化用户与交互对象之间产生的情感和使用体验,这种基于感官体验的交互形式是适应未来交互环境的,也是使用者所期待的。但是目前针对自然交互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其被作为交互设计延伸的分支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依然缺少系统性的理论纲领和设计策略的输出。本文将智慧家庭作为研究背景,考虑智慧家庭作为未来新一代典型交互对象,其交互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功能多样化适合自然交互设计的介入和探索。文章明确了自然交互设计的定义并归纳了自然交互的特征,同时结合现有智慧家庭的服务内容总结了自然交互设计的初步应用策略,之后文章将“初老人群”的概念引入,这类人群是中年阶段向高龄阶段过渡的特殊群体,与现阶段的老年人相比,这部分人群拥有更丰富的智能产品交互经验,但同时又即将或正在面临年龄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自然交互设计在这部分用户群体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文章首先对“初老人群”进行了从初步调研到入户深访再到家庭工作坊由浅及深的用户研究,旨在了解这部分群体对于智慧家庭的态度以及对于现有交互的痛点,并挖掘他们对于未来交互的需求,再综合调研结果和前期总结的自然交互特征和规律,最终产出了适用于智慧家庭背景下的自然交互设计策略和指南,这些指南在解决特殊群体交互需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普适到所有用户群体,最终形成通识性策略输出,可以为相关领域的设计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俞灵灵[7](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指出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李枫[8](2015)在《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视购物频道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渠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其中导购话语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与电视机前的受众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是实现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电视购物频道所销售的商品类型进行统计后,相对应的收集了《Skin lady艾地苯完美升级特供组》、《金蝎子时尚商务休闲鞋1+1组》、《科荣超大容量旋转式电烤箱》、《英国进口astonish多用途去污膏》、《安妮娅一往情深优雅珍珠长链套组》、《天意香鸾凤呈祥樟木箱》、《汤臣倍健十二篮蛋白粉组》、《三星Galaxy Tab2双核通话平板电脑》这八篇完整的导购语篇,并以此作为语料来对电视购物频道的导购话语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首先,立足于詹姆斯?保罗?吉所提出的“Discourse”这一内涵更为丰富的话语观,从导购话语的受众、主题、结构形式,风格四个方面对导购话语的话语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建构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分析的整体框架。其次,通过对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词语、句子、韵律进行分析,揭示导购话语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突出特征。再次,对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语境功能加以探究,从言伴语境的补充功能与言外语境的引导功能两方面入手,揭示语境对导购话语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对导购话语的互动特点加以分析,同时指出其互动实现的重要手段与内在动因,明确目的原则对导购话语互动的重要性。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电视购物频道的导购话语加以研究,希望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认识,了解其话语的目的性,从而减少盲目消费,促使消费者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聂洪光[9](2013)在《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生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费需求。2012年中国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对煤炭的消费量更是达到了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近一半水平,而同期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却远低于能源消费总量,特别是石油,中国石油消费的一半以上来自于进口,可见中国能源消费缺口较大。另外,根据BP能源年鉴中国化石能源数据,中国煤碳资源的储量为世界第三位,而消费量则为世界第一位,储采比为31;中国石油资源的储量为世界第14位,而消费量为世界第二位,储采比为11.4;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储量为世界第13位,而消费量为世界第4位,储产比为28.9。可见,中国煤碳、石油和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的均存在开采和消费过度的问题。如果未来中国化石能源没有大规模新探明储量,那么中国必须通过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并试图降低能源消费来解决能源供需矛盾问题。本文应用因素分解分析方法,基于1997-20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能源消费特点和所适用研究方法的不同,将中国能源消费划分为商用能源消费和民用能源消费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国商用能源消费问题方面,本文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1997-2007年期间中国商用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能源强度效用、里昂惕夫效用、产业结构效用、增长结构效用和经济增长效用五大驱动因素,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中国商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里昂惕夫效用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是由于中间产出比重的提高造成的,进一步分析,本文认为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是中国商用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的能源密集化促使中国商用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增长结构效用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研究表明消费比重的降低和投资与出口比重的上升对于中国商用能源消费的增长起到了持续的推动作用。在影响中国商用能源消费的储多因素中,只有能源强度效用对中国商用能源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效果持续、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能源强度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对中国商用能源消费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应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未来十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未来影响中国商用能源消费的驱动因素不进行有效调整,仍保持原有趋势继续发展,那么到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3.24亿吨标准煤,为2007年该数字的2.13倍。而如果未来中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转型,产能过剩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投资比重下降消费比重上升、经济增长实际速度控制在5%的水平,那么到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6.93亿吨标准煤,为2007年该数字的67.8%。在研究中国民用能源消费问题方面,本文采用指数分解分析方法,将2002-2010年期间中国民用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能源结构效用、人口增长效用、住房面积效用和家用电器能源需求效用四种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用电器能源需求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加是中国民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的增长对中国民用能源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但非常稳定,能源结构变动对中国民用能源消费增长的作用很小,但同样是正向作用。首先,能源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煤的消费比重下降和生物质能源的消费比重上升,由于生物质能源的燃烧效率远低于煤炭,所以能源消费总量会有所上升。其次,中国人口稳定的增长必将导致中国民用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第三,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必将造成取暖、制冷、照明等能源消费的增长。最后,家用电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原因在于家用电器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使用时长的不断增加。根据本文预测结果,到2020年,中国家用电器保有量将会持续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家用电器保有量饱和度的提高,中国家用电器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家用电器的单位能耗会有所下降,如果中国家用电器的单位能耗每年降低2%,则中国家用电器能源消费仍然会保持增长,只有当中国家用电器的单位能耗每年降低超过3.45%时,到2020年以前,中国家用电器能源消费量才会有所下降。最后,本文在对中国商用能源和民用能源消费增长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长结构、控制经济增长、改善能源结构和减少家用电能耗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政策建议。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应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体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在减少产能过剩方面,应增加消费、减少投资,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严控进入标准、发布产业信息;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应该优先发展能源密集程度较低的产业,重点发展轻工业,根据区域特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加消费控制投资方面,应该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方面,应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平衡经济增长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优化民用能源结构方面,应对目前占中国民用能源最大比重的生物质能进行转化,对秸秆等生物质能进行热解、气化和液化等处理,将生物质能转化为沼气、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等能源形式。在控制家用电器能源消耗方面,应通过节能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更为节能源家用电器,同时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更多的节能产品;调整现有以旧换新政策,加速高能耗旧家用电器更新换代,提高中国家用电器总体能效水平。
於红梅[10](2013)在《家居营造: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 ——以上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部论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家的想象及营造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以试图回答这么一个研究问题:在当下中国都市中,拥有或者说期望(aspire to)拥有都市中产生活方式的个体,如何营造自己的家?展开这项研究的现实场景是正在迈向“全球城市”之列的上海。在此,都市空间正在城市开发和住房商品化进程中发生重构,而其中围绕住房消费而凸显的都市中产生活方式,正在界定并呈现着一个形成中的中产阶层。这是一个具有较大异质性的群体,它的形成包含了这样一个过程,即其成员或试图进入它的都市居民借助来自历史、媒体和房产营销等文本的象征资源,想象中产的生活方式,打造自己的家居,并将其建造成表述他们阶层归属的物化文本,也即他们使用媒体的日常场所。这个过程,一方面包括了人们对家所在区域、小区的环境、家的空间布局等的选择,同时也包括了在家庭使用和消费媒体,并由之重塑着家的格局和边界。为此,我借鉴了文化社会学、文化地理学、都市文化学等的理论资源,采用了田野考察(包括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获取并解读了如下三类不同的经验材料:(1)对居住于上海不同行政区域的65位被访者所展开的深度访谈的访谈录音,(2)入户考察而得的对访谈者家居格局和使用的田野观察笔记,以及(3)媒介呈现和房产营销的文本。通过对于上述资料的分析,我论述了以下四个理论观点。第一,在当下的上海,人们对于中产生活方式的想象和追求,参照的是经由市场逻辑所支持的流行话语,它经过对历史的重新剪裁和建构,采选了想象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繁华过往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现代、时尚等元素。第二,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视域内,这套话语将中产阶层表述为主流阶层,并自然化这个等同,也就是将中产生活方式表述为普适性生活追求的蓝本,并通过关于城市以及都市生活“本真性”的宣讲自然化和物质化这一建构。第三,身处在这样的结构关系中的个体,又无可避免地参与到这一常规化和日常生活化的运作过程当中。他们整合、使用上述的想象资源,展开家居建设这个“对话的想象”,也就是在上海这座城市经营自己的家居空间,以实现自己阶层的归属和区隔。在对安家过程的自我表述中,他们呈现出一方面是对于安全、隐私、秩序、区隔或个性、时尚等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在获取或维系中产生活过程中的不上不下、焦躁不安的心态。第四,物质化了中产生活方式的想象与追求的家居空间,不仅沉淀着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关系,而且也构成了一个双重中介的场景,即一方面媒体的中介和联结作用发生在家这个场所,另一方面家又作为使用媒体的场所,并因此而中介媒体的中介—联结的功能。概括而言,这部论文以上海为个案,考察了具有较大内部差异性的、被自我或他人称为中产阶层的一群人,显示他们对于中产生活方式的想象和追求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探讨他们的“居家”如何发生,尤其是它如何作为一个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一个阶层形塑的过程,一个意识形态的象征、物化和表达的过程而发生。这部论文采用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理论资源,分析了不仅是关于住房、家居和生活方式的媒体文本,而且是这样的媒体呈现在人们建构家这个日常生活场所的实践中如何得以运用并中介。与此相应,这部论文以更接近于文化社会学和都市人类学的方式提问,并试图将在“传递观”和“仪式观”下容易被传播学研究所忽略的考察对象(譬如,琐碎单调的日常生活,关于家的观念和家居建构的日常实践,在家居这一日常生活场景中如何嵌入媒体等)纳入传播学考察的范畴。这部论文的不足在于访谈对象选择的受限,以及经验观察的方式和范畴相对单薄。
二、帮您学习家用电器知识——电视机 第一节 电视机的选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帮您学习家用电器知识——电视机 第一节 电视机的选购(论文提纲范文)
(1)雷蒙德·卡佛小说中电视和电话意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雷蒙德·卡佛及其作品概况 |
二、研究综述 |
三、卡佛小说特色与选题意义 |
第一章、蓝领日常生活方式的象征 |
第一节、基本功能 |
一、信息窗口 |
二、家具陈设 |
第二节、生活陪伴 |
一、娱乐方式 |
二、作为背景 |
三、往事回忆 |
第三节、社交通则 |
第二章、工业文明下的孤独与异化 |
第一节、孤独 |
一、无人倾诉 |
二、沟通失败 |
三、雪上加霜 |
第二节、异化 |
一、生活的钝感 |
二、看与被看 |
第三章、批判与救赎 |
第一节、大众文化批判 |
第二节、救赎与希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2)大班额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鲁山一高附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问卷法 |
1.4.3 实验法 |
1.4.4 访谈法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内分层教学研究综述 |
2.2 国外分层教学研究综述 |
3 分层教学的概述与理论基础 |
3.1 分层教学的涵义 |
3.2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
3.2.1 因材施教理论 |
3.2.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3.2.3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
3.2.4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
4 大班额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模式 |
4.1 初中物理学科内容特点 |
4.2 大班额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
4.3 分层教学模式 |
4.4 学生分层 |
4.4.1 学生分层的原则 |
4.4.2 学生分层 |
5 大班额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设计与案例 |
5.1 备课分层 |
5.1.1 教学目标分层 |
5.1.2 教学重难点分层 |
5.2 授课分层 |
5.3 作业分层 |
5.4 课后辅导 |
5.5 学习效果评价的分层 |
5.6 教学举例 |
6 分层教学实践过程与效果分析 |
6.1 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 |
6.1.1 实验预期 |
6.1.2 实验的理论依据 |
6.1.3 实验设计 |
6.1.4 实验流程 |
6.2 问卷调查设计 |
6.2.1 问卷调查目的 |
6.2.2 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 |
6.2.3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
6.3 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
6.3.1 学习物理兴趣对比 |
6.3.2 学习物理自信心对比 |
6.3.3 学习物理主动性对比 |
6.3.4 学习物理求知欲对比 |
6.3.5 学生物理素养能力对比 |
6.4 学生物理成绩前测与后测变化统计分析 |
6.5 实验小结 |
7 分层教学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果 |
7.2 问题与不足 |
7.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学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3)滢格家用净水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市场营销理论 |
一、目标营销理论(STP理论) |
二、营销组合理论 |
三、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
第二节 家电产品的营销研究 |
一、家电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 |
二、家电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
三、启示 |
第三章 营销现状环境与条件分析 |
第一节 企业经营概况 |
一、母公司杜邦集团介绍 |
二、滢格公司简介 |
三、滢格净水器产品及其经营情况 |
第二节 滢格净水器中国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 |
一、营销现状 |
二、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滢格净水器中国市场营销环境与内部条件 |
一、宏观环境 |
二、微观环境 |
三、内部条件 |
第四章 滢格净水器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策略 |
第一节 市场细分 |
一、基于地理变量的细分 |
二、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的细分 |
三、基于心理和行为变量的细分 |
第二节 目标市场的选择 |
一、基于地理的目标市场选择 |
二、基于人口统计的目标市场选择 |
三、基于心理和行为的目标市场选择 |
第三节 市场定位 |
一、品牌定位 |
二、产品特色定位 |
三、服务特色定位 |
第五章 滢格净水器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一、产品创新策略 |
二、产品质量策略 |
三、产品组合策略 |
第二节 定价策略 |
一、认知价值定价 |
二、促销定价 |
第三节 渠道与服务策略 |
一、间接渠道和直接渠道结合 |
二、销售物流管理策略 |
三、销售服务管理策略 |
第四节 促销策略 |
一、线上与线下广告策略 |
二、现场体验与场景促销策略 |
三、社交媒体传播策略 |
四、公共关系策略 |
五、营销推广策略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二节 不足与改进 |
一、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本文后续研究中的改进思路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家用净水器消费者调查问卷 |
附录B 家用净水器消费者调查问卷结果 |
附录C 竞争对手观察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4)新媒介接触对西北农村已婚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 ——以甘肃省华池县五蛟镇李良子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理论依据 |
六、概念界定 |
第一章 研究地点概貌及研究样本特征 |
第一节 研究地点概貌 |
第二节 研究样本特征 |
第二章 李良子村已婚女性媒介接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李良子村已婚女性媒介拥有情况 |
第二节 李良子村已婚女性媒介接触频率 |
第三节 李良子村已婚女性媒介接触动机 |
第四节 李良子村已婚女性媒介接触偏好 |
第五节 李良子村已婚女性媒介接触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新媒介接触对李良子村已婚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 |
第一节 新媒介接触对李良子村已婚女性消费需求的影响 |
第二节 新媒介接触对李良子村已婚女性消费动机的影响 |
第三节 新媒介接触对李良子村已婚女性消费内容的影响 |
第四节 新媒介接触对李良子村已婚女性消费渠道与方式的影响 |
第五节 新媒介接触对李良子村已婚女性消费频率与金额的影响 |
第四章 新媒介接触影响下李良子村已婚女性消费行为的联动效应 |
第一节 李良子村少数已婚女性身份转换带来的消费升级 |
第二节 成功女性电商对其他已婚女性创业及消费的联动效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电子媒介对宁夏同心回族女性社交活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研究 |
(二)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相关研究 |
(三)电视对少数民族生活影响的相关研究 |
(四)网络对社会交往影响的相关研究 |
(五)大众媒介与回族女性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五、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参与式观察法 |
(三)深度访谈法 |
第一章 同心县基本概况 |
第一节 地理区位与人口分布情况 |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第三节 民族及其渊源 |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 |
第五节 宗教及习俗特点 |
第二章 前电子媒介时期同心县回族女性社交活动情况 |
第一节 口语传播时期同心县回族女性社会交往 |
一、口语传播时期的社交工具 |
二、口语传播时期的节日交往 |
三、口语传播时期的日常交往 |
四、口语传播时期婚丧嫁娶交往 |
第二节 文字时期同心县回族女性的社会交往 |
第三节 前电子媒介时期回族女性的其他社会交往形式 |
第三章 电子媒介的进入及其对回族女性的影响 |
第一节 同心回族女性电子媒介的接触情况调查 |
一、调查样本总体情况 |
二、同心县回族女性电子媒介的拥有情况 |
三、回族女性电子媒介接触频率 |
四、同心县回族女性的电子媒介接触动机 |
五、同心县回族女性的电子媒介接触内容偏好 |
第二节 电子产品进入与同心县回族女性社会交往的重构 |
一、电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
二、电话的使用 |
三、广播的使用,话题的源头与女性交往的理由 |
四、电视的使用与女性新天地的开启 |
五、手机对回族女性社会交往的全方位解放 |
六、网络的广泛浸润与回族女性社会交往网络的新延展 |
第四章 电子媒介对同心女性社交活动的影响度调查 |
第一节 对回族女性社会交往范围的影响 |
第二节 对回族女性选择社交对象的影响 |
第三节 对回族女性社交内容的影响 |
第四节 对回族女性社交观念的影响 |
第五节 对回族女性社会交往渠道与工具的影响 |
第五章 电子媒介在回族女性社会交往中的新功能 |
第一节 电子媒介赋权与交往方式的提升 |
一、文化素质的提高 |
二、职业和经济能力的提升 |
第二节 文化反哺与家庭婚姻的多元化选择 |
一、婚姻的多元选择与磨合 |
二、文化反哺新常态 |
第三节 社会关系的拓展与疏离 |
第四节 宗教活动的新场域 |
一、宗教仪式的改变 |
二、宗教知识的获得 |
三、宗教习俗的改变 |
第六章 电子媒介时代回族女性社会交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
第一节 回族女性婚姻遭到破坏 |
第二节 社会交往伦理道德失范和新的刻板印象 |
第三节 媒体依赖性强 |
第四节 建议及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对象列表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致谢 |
(6)智慧家庭背景下初老人群自然交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解析 |
1.1.1 智慧家庭 |
1.1.2 自然交互 |
1.2 研究背景 |
1.2.1 新时期背景下智慧家庭的迅速发展 |
1.2.2 老龄化现状推动老年人智慧市场的发展 |
1.2.3 自然交互设计为新一代交互方式提供契机 |
1.3 研究现状 |
1.3.1 智慧家庭研究现状 |
1.3.2 交互设计与自然交互研究现状 |
1.3.3 针对老年人的交互设计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预期成果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6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
1.6.1 研究创新点 |
1.6.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自然交互设计的发展及其相关技术与特征 |
2.1 交互设计 |
2.1.1 交互设计的发展 |
2.1.2 交互对象的转变 |
2.2 自然交互 |
2.2.1 自然行为 |
2.2.2 自然交互 |
2.3 自然交互要素 |
2.3.1 认知要素 |
2.3.2 感官要素 |
2.4 自然交互相关技术与案例分析 |
2.4.1 多通道交互技术 |
2.4.2 平静技术 |
2.4.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
2.4.4 自适应技术 |
2.5 自然交互的特征 |
2.5.1 操作自然化 |
2.5.2 技术平静化 |
2.5.3 体验沉浸化 |
2.5.4 高度智能化 |
2.6 自然交互设计的目标流程 |
2.6.1 观察和洞悉用户行为 |
2.6.2 建立和优化用户体验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慧家庭及其案例分析 |
3.1 智慧家庭 |
3.1.1 智慧家庭概述 |
3.1.2 智慧家庭的发展动态 |
3.1.3 智慧家庭的服务模式 |
3.2 智慧家庭的典型品牌案例分析 |
3.2.1 美的智慧家庭 |
3.2.2 海尔智慧家庭 |
3.2.3 小米—绿米联创智慧家庭 |
3.2.4 品牌对比和优缺点分析 |
3.3 自然交互在智慧家庭中的设计原则 |
3.3.1 拟人化交互 |
3.3.2 自适应操控 |
3.3.3 空间包容性 |
3.3.4 沉浸式体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慧家庭背景下初老人群交互需求调研及分析 |
4.1 初老人群 |
4.1.1 老年人群分类及初老人群选定 |
4.1.2 初老人群特征分析 |
4.1.3 初老人群用户画像描绘 |
4.2 初期调研 |
4.2.1 阶段目标 |
4.2.2 问卷研究 |
4.2.3 线上随机访谈 |
4.2.4 调研小结 |
4.3 入户深访 |
4.3.1 阶段目标 |
4.3.2 一对一用户访谈 |
4.3.3 行为观察法 |
4.3.4 调研小结 |
4.4 家庭工作坊 |
4.4.1 阶段目标 |
4.4.2 座谈会 |
4.4.3 用户追踪卡片 |
4.4.4 调研小结 |
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5.1 洞察卡片(Insight Card) |
4.5.2 场景地图(Scene Map) |
4.5.3 需求转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家庭背景下初老人群自然交互设计策略 |
5.1 策略导出过程 |
5.2 设计策略 |
5.2.1 以自然语言为主的全局性场景 |
5.2.2 以通识界面为辅的功能性场景 |
5.2.3 包容性的跨空间操作 |
5.2.4 沉浸式的跨主题切换 |
5.2.5 个性化的自适应匹配 |
5.2.6 家庭化的协作式介入 |
5.3 设计构想和测试反馈 |
5.3.1 设计转化故事绘本 |
5.3.2 测试与反馈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
6.3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图表来源 |
附录二: 线上随访提纲汇总表 |
附录三: 入户深访提纲 |
附录四 洞察卡片汇总表 |
附录五: 故事绘本 |
附录六: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实践项目 |
(7)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8)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一)话语研究现状 |
(二)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
(三)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研究现状 |
(四)小结 |
四、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五、语料收集 |
第一章 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话语特点 |
一、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受众 |
(一)女性群体 |
(二)商务男士 |
(三)潮流人士 |
(四)收藏人士 |
二、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主题 |
(一)功能主题 |
(二)价格主题 |
(三)销售反馈主题 |
三、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结构形式 |
(一)单人自述式 |
(二)双人会话式 |
四、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风格 |
(一)理性与感性 |
(二)直白与委婉 |
(三)庄重与诙谐 |
第二章 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语言特点 |
一、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词语特点 |
(一)使用增强义的副词 |
(二)使用正面评价的形容词 |
(三)使用亲切、礼貌的人称词语 |
(四)使用专业的名词术语 |
二、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句子特点 |
(一)单句为主,复句为辅 |
(二)“说”类插入语的引导 |
(三)句类的综合运用 |
三、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韵律特点 |
(一)重音突出话语焦点 |
(二)停延增强表达效果 |
(三)语速营造现场氛围 |
第三章 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语境功能 |
一、言伴语境的补充功能 |
(一)现场语境的补充 |
(二)伴随语境的补充 |
二、言外语境的引导功能 |
(一)社会文化语境的引导 |
(二)认知背景语境的引导 |
第四章 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互动及其实现 |
一、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互动特点 |
(一)以电视媒体为互动媒介 |
(二)以导购话语发话人为互动主导 |
二、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的互动实现 |
(一)虚拟对话形式是导购话语互动的重要手段 |
(二)目的原则是导购话语互动的内在动因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理论综述 |
1.2.3 研究综述小结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研究结构 |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能源需求与能源环境经济理论 |
2.1 能源需求理论 |
2.1.1 需求分析的演化过程 |
2.1.2 能源需求决策理论 |
2.1.3 能源需求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
2.1.4 能源需求分析的相关方法 |
2.1.5 能源需求理论小结 |
2.2 能源环境经济理论 |
2.2.1 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
2.2.2 环境 Kuznets 曲线 |
2.2.3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
2.2.4 解决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问题可选方案 |
2.2.5 能源环境经济理论小结 |
第3章 中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矛盾问题研究 |
3.1 中国能源储量及国际比较分析 |
3.1.1 世界各国煤炭储量比较分析 |
3.1.2 世界各国石油储量比较分析 |
3.1.3 世界各国天然气储量比较分析 |
3.2 中国能源生产能力与消费水平比较分析 |
3.2.1 中国能源生产能力分析 |
3.2.2 中国能源消费水平分析 |
3.2.3 中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比较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商用能源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 |
4.1 研究模型的构建与选择 |
4.1.1 投入产出理论分析 |
4.1.2 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分析与选择 |
4.1.3 构建中国商用能源消费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
4.2 对结构分解结果的分析 |
4.2.1 对中国商用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结构分解结果 |
4.2.2 能源强度效用 |
4.2.3 里昂惕夫效用 |
4.2.4 产业结构效用 |
4.2.5 增长结构效用 |
4.2.6 经济增长效用 |
4.3 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商用能源消费情景分析 |
4.3.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经济转型预期 |
4.3.2 基于经验数据的中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 |
4.3.3 低碳经济转型情景下中国 2017 年商用能源消费预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民用能源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 |
5.1 本章所应用的研究方法 |
5.1.1 指数分解分析方法 |
5.1.2 罗杰斯回归模型 |
5.2 指数分解分析模型的构建 |
5.2.1 指数分解分析模型的建立 |
5.2.2 数据处理和计算 |
5.3 对指数分解结果的初步分析 |
5.3.1 指数分解结果 |
5.3.2 能源消费活动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5.4 对指数分解结果中各个因素的深入分析 |
5.4.1 能源组合效用 |
5.4.2 人口效用 |
5.4.3 住房面积效用 |
5.4.4 家用电器能源需求效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能源消费视角的中国低碳转型政策建议 |
6.1 基于商用能源消费视角的低碳转型政策建议 |
6.1.1 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 |
6.1.2 剔除过剩产能,减少中间产出 |
6.1.3 优化产业结构,减轻能源密度 |
6.1.4 增加消费比重,抑制过快投资 |
6.1.5 兼顾能源环境,控制经济增长 |
6.2 基于民用能源消费视角的低碳转型政策建议 |
6.2.1 调整能源结构 |
6.2.2 提高家用电器能源利用效率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7.1.1 主要结论 |
7.1.2 主要创新点 |
7.2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
7.2.1 研究局限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家居营造: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家的想象和社会生产 |
第一节 “空间思维”的意义 |
一、社会和文化理论的“空间的转向” |
二、传播学领域中的“空间”想象 |
三、空间维度和场所 |
第二节 “空间化”和日常生活实践 |
一、空间性和空间的生产 |
二、都市空间和日常生活实践 |
三、空间的区隔和日常生活中的家 |
第三节 社会分层和都市中产生活方式 |
一、中产阶级、中产阶层 |
二、当下中国都市中产的生活方式 |
第四节 中介化和“家居”营造 |
一、媒介、传播和中介化 |
二、家居空间的营造和“对话的想象” |
三、小结:家居的生产及中介 |
注释 |
第二章 研究的场所和方法 |
第一节 上海:都市空间中的政治 |
一、上海城市空间布局和住房市场的演变 |
二、都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革命 |
三、“本真性”的宣称和空间格局建构中的政治 |
第二节 文化与社会分层 |
一、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运用 |
二、阶层形成:物质性的意义建构 |
三、消费与都市中产的形成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样本的描述 |
一、研究方法的介绍 |
二、访谈对象样本的概括 |
三、小结:阶层归属和方法论的反省 |
注释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访谈纲要 |
第三章 探寻上海居民住房所呈现的中产 |
第一节 上海中产生活方式素描 |
一、近代中产生活:被中断的老上海中产生活 |
二、当下上海中产生活:围绕住房消费的都市空间重构 |
第二节 上海中产生活方式与住房的媒介呈现 |
一、媒介话语与阶层建构 |
二、媒体文本的解读 |
三、媒体文本中的中产之家 |
第三节 作为文化地理“生态”的空间:居住小区及其环境 |
一、古北瑞仕花园 |
二、浦东联洋年华 |
三、兰高小区和石库门旧居 |
四、小结:两类文本中的中产生活及差异性 |
注释 |
第四章 安家——社会流动的历史 |
第一节 中产生活方式的话语表述与追求 |
一、中产生活方式 |
二、中产的价值标准和目标追求 |
三、中产的生存状态:心态或自我感觉 |
第二节 边界的穿越、社会流动 |
一、边界的穿越 |
二、上海人与新上海人之间的边界 |
第三节 从住房到家:寻找家的乐园 |
一、对上海的感受与想象:自我认同的表述 |
二、购房的故事 |
三、小结:家的想象与安家的实践 |
注释 |
第五章 家居与主体表达 |
第一节 家居的想象与实现 |
一、家居经营的特征:个性、设计、时尚、现代 |
二、家居的实现:个体的主体表达 |
第二节 家中的媒体和媒体的家中使用 |
一、家居化和中介化 |
二、媒体的中介与联结 |
三、家对媒体使用的中介 |
第三节 家居空间格局与性别角色 |
一、性别空间和性别实践 |
二、家居空间格局和性别角色 |
三、小结:多视角中的主体表达 |
注释 |
第六章 居家:在囚禁与诱惑中的追求 |
第一节 在国际大都市中的居家 |
第二节 居家的表意与表演 |
第三节 中介化和传播学的视角 |
第四节 自我的反省与希冀 |
注释 |
附录四:主要概念索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帮您学习家用电器知识——电视机 第一节 电视机的选购(论文参考文献)
- [1]雷蒙德·卡佛小说中电视和电话意象探析[D]. 张明明.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大班额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鲁山一高附中为例[D]. 陈朋飞.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滢格家用净水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钱敏敏.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4]新媒介接触对西北农村已婚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 ——以甘肃省华池县五蛟镇李良子村为例[D]. 任丽颖. 兰州大学, 2020(01)
- [5]电子媒介对宁夏同心回族女性社交活动影响研究[D]. 田海花. 兰州大学, 2020(01)
- [6]智慧家庭背景下初老人群自然交互设计研究[D]. 嵇柔. 江南大学, 2019(04)
- [7]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8]电视购物频道导购话语研究[D]. 李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6)
- [9]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聂洪光. 吉林大学, 2013(04)
- [10]家居营造: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 ——以上海为例[D]. 於红梅. 复旦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