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寇冬茹,刘岐涛

寇冬茹 刘岐涛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出现心脏并发症,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观察组7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主要有瓣膜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肥厚、心功能减低、左房增大等;观察组中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37-0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害性较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的压力[1]。现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以及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体检者112例进行研究,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以及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体检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观察组中,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0.25±4.68)岁;在对照组中,男性68例,女性43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0.17±4.3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TIA诊断标准: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快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发病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最长为24h;恢复完全,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但容易复发,存在脑血管危险因素,且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为中、老年,通常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性疾病,发病前有TIA史,发病突然且不断恶化,患者发病时神志清醒,并发失语、偏瘫等体征,影像学检查有梗死灶。

1.3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入院24h内采用心电扫描仪进行检查,记录患者十二导联心电图,排除心脏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导致心电图异常的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并根据患者病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4例患者出现心脏并发症,结构比为30.36%,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观察组7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结构比为69.64%,主要有瓣膜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肥厚、心功能减低、左房增大等。观察组中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36例,其中6例心电图异常(16.67%),76例左室射血功能异常,其中40例心电图异常(52.6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χ2=13.06,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3.讨论

医师根据心电图检测结果能了解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心肌电生理的变化情况,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可了解患者心脏各房各室大小、心脏收缩功能以及心脏并发症等情况[2]。临床上同时应用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能为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资料,有助于医师选择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恢复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并发症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这些并发症会导致左心房增大,而左心房增大可能会增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且心房纤颤是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的重要因素[4]。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超生心动图检查,可及时查看患者PTFV1以及心脏左房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能减小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主要有瓣膜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肥厚、心功能减低、左房增大等。观察组中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左室射血功能异常与心电图异常有一定的联系。在临床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作为判断脑卒中预后的重要项目[5]。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有效显示患者的心功能、室壁运动等情况,可促使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总之,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延灵,熊建群,余琛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异常的表现[J].广东医学,2012,29(17):2598-2600.

[2]于淑芬,钟卫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06):1451-1452.

[3]靳泳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特征表现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5,18(11):78-79.

[4]赵淑艳.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意义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1(24):57.

[5]张朝领.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19(04):203-206.

论文作者:寇冬茹,刘岐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寇冬茹,刘岐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