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体主义为行动准则》教学问题三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主义论文,准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二思想政治第六课第三节第二框《以集体主义为行动准则》,在上一框关于集体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本文就这一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些看法和材料供教学参考。
一、如何看待“先忧后乐”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的关系:
本框课文一开始,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作引子,激励学生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先忧后乐传统美德和我们今天提倡的集体主义的关系。首先应当肯定,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行为,体现了忧国忧民、先公后私的民族精神,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确实起了伟大的积极作用,激励了无数为民族为社会献身的志士仁人,因而能在人民群众中世代流传。我们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又应看到,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又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他所指的“天下”,在当时,既指整个中华民族所聚居的广袤土地,又兼指宋王朝所统治的范围;因而这两句话中的“忧”“乐”,既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忧乐,又有对宋王朝统治兴衰的忧乐。他在《岳阳楼记》中还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就要为百姓忧虑,在山野中隐居为民则应为君王分忧。而我们今天根据社会主义时代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继承这两句话时,我们理解的“天下”就应当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我们为之“忧”和“乐”的对象,自然也和范仲淹所说的也不尽相同了。所以,我们提倡的集体主义又是对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的改造与发展。把两者等同起来或割裂开来,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仍然应当以集体主义为行动准则?
本框课文虽未直接提出这一问题,但对于生活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这一社会现实中的青年学生来说,却往往是一个感到困惑的问题。在教学中可视需要,针对学生的疑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第一,集体主义并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是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的做法。只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由它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基本取向——集体主义也就必然不变。第二,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要受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市场经济有谋利性、利已性的一面,又有利他性、社会性、服务性的一面。只有用集体主义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等;才能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作用,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第三,当前国际敌对势力总想用他们那套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来影响和支配我们,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以实现他们“西化”、“分化”的图谋。因此,坚持以集体主义为行动准则,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集体主义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
三、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坚持以集体主义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
这是本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结合具体材料和学生思想实际,围绕教材提出的三方面要求,从知、情、行的统一上进行教学。
1.心中有国家、有集体、有他人;反对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的个人主义。
在教学中,首先可启发学生联系上一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根本对立,通过实例比较,领悟坚持集体主义精神就要做到心中有国家、有集体、有他人的道理。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时,集体主义要求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而个人主义则主张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从个人出发,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惜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因此,一事当前首先想到国家、集体、他人,还是先替自己打算,是能不能坚持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两年前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珠海一家外资公司的外国女老板,借口员工们在工休时间没按她定的“规矩”休息,强令全车间100余名中国员工罚跪。 在黑压压下跪的人群中,唯有一位小伙子,昂然挺立,质问老板:“你有什么理由叫我们跪下?”并冲着工友们喊:“你们跪什么?不就是炒鱿鱼吗?你们是不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跟我走!”说罢大踏步地跨出了厂门,并向市劳动监察大队和新闻媒介进行投诉。在劳动监察大队干预下,女老板向全体中国员工作了“道歉”。面对外国女老板侮辱中国员工的恶行,那位小伙子和他的工友们为什么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因为前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人的尊严,他以刚正不阿,合理合法的行动维护了国格、人格,也维护了其他中国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后者想的是保住饭碗、怕炒鱿鱼,因而只能选择“伤心一跪”。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心中有国家、有集体、有他人,是唱高调。”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辨析外,还可剖析一两个典型事例,激发学生追求崇高、摒弃渺小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平凡小事做起,培养崇高精神境界。青年职工张鲜军,学生时代就乐于助人,他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一天下午,他在海边散步,听到阵阵呼救声,三个小男孩被退潮的海浪卷进海中。他毫不迟疑地跳入大海,一连救起了两个孩子,已是精疲力尽,他看了看岸边袖手旁观的人,毅然游向第三个孩子,孩子得救了,22岁的张鲜军即把自己献给了大海。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每个人总会因为他的乐于助人而记住他。”张鲜军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崇高和渺小、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鲜明的反差和对比,使更多的人拥有了为社会、为他人挺身而出的勇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遇上张鲜军面临的情况,然而若是人人都像他那样活着,“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确立主人翁意识,反对雇佣思想。
课文首先从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在国家、集体中的地位和使命,以及集体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在理论上阐明每个人都是国家和集体的主人翁。在教学中,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帮助学生领会这一道理。例如,上海有一家名叫“主人”的印刷厂,是1988年由20名青年自筹资金创办的市区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主人印刷厂不管员工投入股本多少,均以劳动者为主体,在股东大会上,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能投票。作为工厂主人,每个员工都感到有必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大到重大决策行使表决权,小至废纸卖给废品厂秤上几千克,他们都会睁上双眼。正是由于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关心企业,同心协力搞好企业,使这家原先只有300 平方米厂房的集体小厂,在不到10年时间里越办越红火,股本由创业时20 位员工的5万元发展到如今50位员工的200万元,9年上交税金累计357.8万元, 相当于当初71个主人印刷厂。企业的发展给每个员工带来的实惠也愈益丰厚。这个小厂的发展告诉我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健全,人们的主人翁地位将会不断加强,这更要求我们增强主人翁意识,努力把集体事业搞好,并在发展集体事业中发展自己。
与主人翁意识相对立的是雇佣思想。教材指出,雇佣思想是“忘记或者否认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把个人与国家和集体的关系,看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雇佣关系。”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列举社会上雇佣思想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性。然后指出,有了雇佣思想,就不能珍惜和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不能自觉地履行对国家或集体的义务,不利于国家和集体的发展,甚至会对国家、集体、他人利益造成损害。我们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雇佣思想。
3.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反对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坚持集体主义,就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在上一框课文中已有所涉及,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基础上,通过对一个典型实例的分析,进一步领会三种利益形态的含义是什么?应当怎样处理好三者利益关系?为什么要反对损公肥私的思想和行为?三峡工程是“世界之最”的水利水电工程,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是一项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三峡工程的关键在移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三峡移民中,就有许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动人故事。1992年11月24日,秭归县茅坪镇党委书记上门对三溪村农民韩永振说:“三峡工程要上马,茅坪镇要搬到山上去,修路正好要从你家屋头穿过。你是党员,为了三峡建设,为了秭归人能过上好日子,要带头搬。”他还向老韩讲清了国家的补偿办法。老韩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开始搬家了。他亲手拆了含辛茹苦盖起的房,砍了自家地里的柑桔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三溪村,成为三峡工程第一户移民。和韩永振一样,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世代居住在三峡的人民有百万之众已经或将要让出房屋、土地,离乡别土开始新的生活。他们懂得:三峡美好的明天,要在他们作出牺牲和奉献,付出艰辛之后才会到来。党和国家对库区移民十分关心,制订了开发性移民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安置好移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以移民搬迁安置推动库区经济发展,引导移民走上致富道路。仅秭归一县, 国家就补偿21.4亿元。 移民们抓住机遇开创未来。被誉为“三峡移民第一村”的朱家湾村,与1993年移民搬迁初期相比,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由2071万元上升到6646万元,移民人均收入由859元上升到5880元, 成为全县首富村和首批小康村。全村283户移民中80%盖起了3层以上的楼房,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80%以上,尚未就业的移民村里每月发放生活费。三峡移民的动人事例说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是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韩永振和广大三峡移民,为了三峡工程建设,甘愿作出奉献和牺牲,体现了一心为公的精神;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把三者结合起来。在三峡移民工作中,开发性移民等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推动了库区经济的发展,又为移民的安置和逐步致富创造了条件,是三者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事例也生动地告诉我们,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国家和集体要关心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时,要反对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甚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
“青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如何处理三者利益关系?”这也是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坚持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确立三者相结合的思想,维护个人正当利益;在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此外,可向学生介绍当前我国伦理学界提出的集体主义层次说。一是无私奉献,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一切共产党员、先进分子所力求达到的;二是先公后私,这是对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要求;三是顾全大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劳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勉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低向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