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刘臻

我国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刘臻

深圳地铁运营总部客运三分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高速铁路逐步建成的情况下,我国铁路客运数量急剧增加,对铁路客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现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铁路客运管理及服务水平,满足铁路事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还应加强对我国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及发展战略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铁路客运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

1国内外铁路信息化标准现状

1.1国外铁路信息化标准现状

国外从事铁路信息化相关标准研究的机构主要包括国际铁路联盟、欧洲铁路研究所、欧洲标准化组织CEN、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等。国际铁路联盟(InternationalUnionofRailways,UIC)是世界铁路最大的国际性标准化机构,目的是对铁路发展、铁路建造条件加以提高,实现标准化。UIC出版了600多种活页文件,制定了铁路活动各个方面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九个部分:旅客和行李运输、货物运输、财务、会计、成本、统计、运营(包括国际货车联盟RIV和客车行李车联盟RIC规章)、车辆、牵引、工务工程、技术条件、信息技术及其他。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一批与铁路信息化相关的标准迅速出台,其中可分为通用基础标准、业务应用系统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3大类。其中业务应用系统标准主要涉及到计算机订票系统的服务、信息交换标准、列车时刻表编制标准、铁路无线通信、传输网络及维护标准等。

1.2国内铁路信息化标准现状

我国铁路先后发布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语音平台技术条件》《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则》《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故障处理规则(试行)》等,对保证铁路信息系统的规范建设、有序运营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起,铁路陆续发布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部分分项规划,开展了数字铁路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架构方面的研究;完成了铁路网络安全平台建设,开展了安全保障、等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了等保定级,并启动了铁路总公司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咨询项目。尽管中国铁路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规模,但是有关信息系统的标准距离铁路信息化规划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在公用基础信息标准方面,仅有通信、线路、钢轨损伤、货运事故分类、行车事故统计、货车车种车型车号、货物运输品名等标准;

2我国铁路客运信息化发展战略

2.1做好铁路客运信息发展规划

在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实现科学的发展规划,确保客运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客运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首先,针对繁忙的铁路客运专线,还要采取优先发展的策略,推进专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专线运输布局得到优化调整,从而使列车周转得到加快,为铁路客运安全提供保障。其次,为推动铁路客运调度指挥的智能化发展,需要加强对部、局等不同等级调度指挥系统的有效管理,利用覆盖全路的客运调度指挥系统进行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管理。再者,在客运营销管理方面,需要将全路常备票取消,通过计算机进行售票,实现对客票销售过程的有效管理,确保在途列车席位使用率能够得到提升。为此,在对客运专线进行新建时,还要及时引入自动售票和检票系统,并利用铁路客票网站进行客票预定管理。最后,为实现铁路客运经营的信息化管理,还要完成列车、机务、工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客运车辆维修管理改革。同时,需要对铁路政府网站进行完善,利用电子邮件、公文等信息促进铁路客运办公的信息化发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在铁路客运管理决策管理方面,还要建设铁路决策支持系统,以便为铁路客运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通过实现科学的统筹规划,则能使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统一管理,继而更好的促进铁路客运事业的信息化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树立全方位信息化发展理念

在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方位实现信息化发展的理念,结合铁路信息化发展思路和实际客运需要推进铁路客运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在铁路客运规划管理方面,还应实现信息化建设,将客运规划要求纳入铁路客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规划落实和变动情况的实时跟进,为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动态数据支撑。在铁路客运建设管理方面,需要实现对客运项目信息化管理,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对项目建设情况的实时管理,利用系统实现公开招标,以防铁路客运建设腐败问题的发生。在铁路客运办公管理方面,还应完成高效管理平台的构建,同时制定统一的办公管理标准,推动铁路客运办公的信息化发展。而在平台运行上,可以将用户划分为政府用户和企业用户,通过信息整合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交互,使各铁路客运企业间的数据传输需求得到满足。在铁路旅客运输管理上,还要实现应急指挥信息化发展,针对重点客运路段、道口等进行重点监控,通过传输视频及时发现运输问题,并通过远程指挥降低客运安全事故率,实现对铁路客运的安全管理。

2.3推进客运信息资源整合发展

针对铁路客运信息孤岛现象,还要持续推进客运信息资源整合发展,以推动我国铁路客运的一体化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实现对铁路客运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采用云计算,可以利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方式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分析。从功能结构上来看,云计算系统由基础管理层、访问层、存储层和应用接口层构成,具有可靠性高、虚拟化和通用性强等特点,能够使铁路客运的信息应用需求得到满足。利用该技术,可以使铁路客运资源和业务得到整合,完成统一云数据中心的构建,为铁路客运管理提供良好信息服务。采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铁路客运部门物力资源虚拟化,整合各部门软硬件设备,完成云计算资源池的建立。利用资源池进行数据存储,可以在数据增加时达到低成本扩容的目的,确保铁路客运数据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调度。通过接入系统网络,则能凭借权限进行不同数据和服务的获取。通过实现铁路客运信息共享,可以为多式联运的实现提供保障,继而推动铁路客运的一体化发展。

2.4建立客运信息管理保障体系

想要推动铁路客运的信息化发展,还要提供全方位的发展保障。为此,还要建立铁路客运信息管理保障体系,以便从组织、人力、制度等方面为客运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在组织方面,还要完成规范的客运信息管理组织机构设立,按照规范的流程开展相关工作,从而使各部门间的沟通管理得到加强,同时使系统软件开发过程得到规范,为客运信息化发展提供质量保障。在人力方面,还要加强铁路客运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完成多级信息技术培训机构的设置,通过全方位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提高铁路客运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继而使客运信息化发展得到更多人力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还要完善铁路客运信息化发展制度,从而为铁路客运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铁路客运项目管理上,还应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项目规划、立项管理。在铁路客运内部,需要建立岗位考核制度,针对各岗位人员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情况进行考察,以推动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铁路内部组织结构优化。此外,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也能督促人员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继而使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

尽管中国铁路的客运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规模,但是有关客运应用系统的信息化标准距离铁路信息化规划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通过建立客运相关应用系统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铁路客运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和运维,以便更好地服务全局,保障建设,面向应用,促进集成,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阳卫文.铁路运输系统信息化现状及新规划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7(32):70-71.

[2]张明.铁路信息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7,26(4):32-35.

论文作者:刘臻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我国铁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刘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