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业文化探索--“老字号”的思考_商业竞争论文

北京商业文化探索--“老字号”的思考_商业竞争论文

北京商业文化探索——由“老商号”所想到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号论文,北京论文,商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310(2000)01-0116-04

1 商业文化及其内涵

所谓商业文化是指商业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精神文化又可细分为商业制度文化和商业观念文化。商业文化的内涵具体讲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商业的物质文化,它是商业企业的表层文化与直观形象,蕴涵在企业实现其商业行为的各种物质条件中。如商品的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陈列、店堂的整体设计、装潢、音响、色调等;二是商业的组织制度文化,它体现在商业企业的组织机构、人事管理制度及劳动规章纪律中,对商业职工的影响极大;三是商业的观念文化,表现在商业企业主体的整体素质上,如商业主体的价值观念、指导思想、伦理观念、知识结构、商业风尚、时代感觉、艺术修养、民族情感等。

2 北京商业文化的特色与问题

1)北京商业文化在经营思想上有一种“惟我独尊”的正统气派,优越感强故竞争意识差,成为其发展的致使弱点。

在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中经营的“老商号”们,经营思想上有一种明显的“惟我独尊”的正统气派。他们普遍认为:我是最好的,或者在历史上曾经是最好的。如“国药属京药,京药属同仁”,“百货大楼是新中国第一店”,“都一处”(京都只此一处)有乾隆御笔的虎头牌匾,“六必居”有严嵩的金字大匾,“瑞蚨祥”做过朝服,“内联升”做过朝靴,“天福号”和“月盛斋”有进宫的“腰牌”等等,真是各有各的光辉灿烂。当然这些荣誉也不是白来的,质量就是他们的生命。为了质量,他们“炮灸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他们“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他们“核桃仁要用山西汾阳的,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峰山的,龙眼用福建莆田的,火腿用浙江金华的,桂花用苏杭二州的,黑芝麻用江西乐平的……都是从全国最好的产地选购最好的原料”(稻香村);他们的“绸缎在苏州定织,毛皮要张北的头水货”(瑞蚨祥)等等,俨如皇家官营造坊。好原料、好工艺、好质量,再加上好的服务,形成“老商号”金字招牌的高知名度、高信任度,真令一般外地商厦望其项背。

然而正是这种“惟我独尊”的正统气派,造成了京城“老商号”强烈的优越感,因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严重缺乏竞争意识。他们一般多想如何保住老传统,而少想怎样有新开创;多想如何完善自我,而少想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虽然身不由己被迫参与竞争,但内心深处却不愿竞争、不敢竞争,并且不会竞争。这种保守性已成为多数京城“老商号”及北京现代商业文化发展的致命弱点。

2)北京商业文化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传统的“家店同构”式和谐关系,但不重视现代组织管理制度和国际性经营规范的建立。

北京的“老商号”有一些不成文的传统,像“师徒如父子”,“先拜为兄,后拜为弟”,“子承父业”等。如历史上同仁堂内部世代相传的周家帐房、左家药房、邱家厨房及配料郭、查柜刘的组织结构等。即使在现代,“老商号”也多采用师徒模式,这种明显的“家店同构”倾向,使每个商业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靠着亲情关系产生了企业凝聚力。加上老北京传统文化中讲礼仪、重人和,待人接物要谦和温良等规矩,使得北京商业文化具有着浓郁的“人情味”与和谐的礼仪关系的显著特点。

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是旧式的手工作坊,一家一店式的小规模经营根本不能参与大的市场竞争,也不能与国际经济接轨。那么好的工艺和质量,那么富有文化特色,为什么不能把金字招牌打到世界上去“惟我独尊”呢?为什么不能搞跨国联锁经营?关键是没有成套且成文的现代组织管理制度,无法将“老商号”独特的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数据化、标准化,更无法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显然,不重视现代组织管理制度和国际性经营规范的建立,已成为阻碍北京商业经济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问题。

3)北京商业文化在经营风格上民族、民俗和民情的韵味十足,但明显缺少时代气息,多有沉闷感。

北京商业文化在经营风格上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它浓郁的民族、民俗和民情味道,这一点你只要去趟琉璃厂就全有了。街道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店名字号文雅、悠远,匾额上篆情隶意古朴苍劲。店家不论经营古玩字画,还是笔墨、书籍,大到店堂设计,小到一张包装纸,无不透出浓浓的民族和民俗的气息。店员神情亲切、语气平和,对商品的产地、工艺、功能、收藏、鉴赏等一一道来,使人沉浸在静静流淌的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感受着老北京暖暖的亲情礼俗。

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却隐着北京商业文化的一大弱点:因缺少时代气息,而多有沉闷感。尤其与海派商业文化相比就更明显了。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商业城市和商港,上海人的精明表现在他们的快速反应和积极竞争上。因此,上海商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快,发展速度也大大超过北京。而北京商界不论是其物质文化方面(如所经营的商品),还是其精神文化方面(如管理模式与竞争意识)都比较陈旧,其时代感好像总要慢半拍。

4)北京商业文化在经营水准上达到一定的美学欣赏效果,但往往实用性不强。

京城的“老商号”经过长期的磨砺,在经营水准上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美学欣赏效果。如在店堂装饰上,有麒麟对坐、宫灯高悬(同仁堂),有砖雕石刻、花饰铁门(瑞蚨祥老店),有金字牌匾、配以对联(大多数“老商号”)、有八仙桌椅、成套茶具等(吴裕泰);在经营商品上,“老商号”更是要求极严,不要说工美大厦中那琳琅满目的精品中之精品,就连同仁堂的药丸子都必须符合圆润光亮、色好味正的标准;在服务方式上,最典型的就是张秉贵卖糖,还有茶庄、药房和点心铺的包装手法,真可谓又利落又漂亮;就连那些装珍品的锦盒、印着精美图案与文字的包装纸,也常让人爱不释手。正因为北京商业文化中含有相当高的美学因素,所以人们爱逛“老商号”图的就是这种既传统又独特的艺术享受。

但北京商界在追求这种美学欣赏效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商业最本质的特征——利润与效益,特别是与务实的广东商界相比更显得有些华而不实。广东商人特别实际,只要能提高效益和利润,没有条件也要上马,边干边创造条件。而北京商人则要先把条件创造得好好的、美美的才能开张。同时北京商人在资金周转上、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上也远不及广东商人。

3 关于21世纪北京商业文化的发展

3.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传统商业文化的正确取舍

应该看到:传统文化在与市场经济碰撞后,必然会发生合理部分与不合理部分的分化,其中不合理的部分会被淘汰,合理部分将被整和后吸收,并与新的商业文化共同构成现代商业文化中对立统一的两极。现代商业文化与传统商业文化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取向。前者展示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潜力,引导人们为之奋斗。后者则揭示出现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缺陷,警戒人们的盲目乐观。对于社会发展,这种精神的推动力与制动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由于传统文化有其现实性文化和理想性文化两个层面,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不一样,因此,当碰撞发生后,新的商业文化对传统现实性文化层的整合与废弃将随传统商业生活的消亡很快进行,而对传统理想性文化层的吸收和屏弃则有可能较慢地完成。

具体就京城商业文化而言,传统的一家一店式的小门脸、长袍马褂式的服饰、旧的礼俗规矩等均属于已消亡了的现实性文化;而门前的石狮、麒麟与牌匾,店内的宫灯、八仙桌,好的包装手法与规矩,则属于被整合了的现实性文化;同时,“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回避竞争态度、将人际关系的和谐推崇到极点的“家店同构”式组织结构、“惟我独尊”的优越感等不合理的理想层文化内容,虽终将被取替,但需要一个过程;而合理的理想层文化内容,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义利相宜、诚实守信、勤劳俭朴等,其具体化形式包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信念、“济世”“养生”的创业宗旨、“一团火”精神、“一片情”意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等,必将被新商业文化所吸收、重建。了解了这些,就能够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取舍,加快北京商业经济和商业文化的发展进程。

3.2 张开手臂,迎接现代儒商时代的到来

21世纪的经济将是文化的经济,因为文化介入商界已越来越趋于全方位和多层次。同时,北京是科教兴国的龙头老大,发展高科技产业、扩大教育规模、拓展文化市场是主战场。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北京的商业经济与商业文化的影响又将是怎样的呢?

有人预言:现代儒商时代即将来临。所谓现代儒商就是具有传统文人美德和现代管理意识与技能的商人,他们既追求财富的聚敛,更讲究职业道德,尤其注重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与拳拳报国之心,是现代儒商与传统商人的本质区别。

目前,一种全新的商业文化氛围,正在北京街头的许多文人经商之地悄然兴起。如最早的学人书店——“三味书屋”,以后相继开办的“万圣书院”、“风入松”书店等,其装修或古典、或现代,却都文雅、亲切。除售书外,他们还开设茶座、音乐沙龙,举办研讨会、讲座、茶艺表演、签名售书,赞助北大读书修身文化节等。在经营理念上,文人们完全能跟上时代的脉搏。如坚持“引导市场”,避开“市场引导”的路子;进行市场细分,开发“白领”阶层的读者群;“以文促商,以商养文”,实现文化与经济并举的目标等。如果说逛“老商号”是为了欣赏传统商业文化,那么,逛“文人书店”则是为了感受现代儒商气息。

市场经济不仅促使文人下海,而且使文化产业也走上了经营之路。如北京音乐厅自1994年“改弦更张”后,演出从原来的60余场,发展到1998年的510场,年收益从20万元增加到700多万元,并且自觉地走上了品牌经营之路。他们提出了“培育”“雅”市场,不为钱“俗”的经营方针,并取得了斐然的成果。这不禁使笔者突发奇想:“老商号”要能请到几位高水平的现代儒商作参谋,其发展势必如日中天。

可见,北京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及现代儒商的大量涌现,既为其商业经济开创了新的生机——举文化大旗,向文化产业进军,为文化产业服务;也为其商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经营意识、济世报国思想、高雅悠远的格调和厚积薄发的底蕴。

近来北京商业中心——王府井金街又推出了新的服务项目:有80多位服务高手挂牌服务,他们在服务方面既做了顾客购物的好参谋,又展示了各自技术上的绝活。如张秉贵之子的“一抓准”、“一口清”;工美大厦的“苏妹刺绣”等。这寓意着未来北京商业文化发展的两翼:热情的特色服务与精湛的手工技艺演示。

3.3 如何充分利用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新契机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老商号”将遇到一次创新与发展的世纪商机——购买中小企业和搞特许经营。对于京城“老商号”来说,这真是一个天赐良机,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有没有胆量做这件事;二是怎样去做这件事;三是收购以后的管理工作是否能跟上。

当大门打开,出入自由时,你不敢走出去,别人就会走进来。发达国家资本雄厚,兼并中国企业易如反掌。“老商号”若不能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就可能被别人所兼并。与其将来不得不做,不如现在主动去做。百货大楼是最早想通这一点的。他们认为:今后看一企业的实力,不光看他有多大规模的商店,还要看他有多大规模的销售网络。所以,自1993年改为股份制以后,他们就制定了一个在全国范围构架“王府井百货”连锁网络的宏大战略,通过兼并与购买,先后在北京、广州、苏州、南通、武汉、成都等地开设了分店。同时他们还进军房地产业和对外贸易领域,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果京城的“老商号”都象王府井百货大楼一样勇敢地兼并中小企业,大搞网络化经营,那么,下个世纪北京的商业经济和商业文化必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飞跃。

大多数“老商号”在此良机面前显得英雄气短、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这就涉及到引进人才的问题。“老商号”里虽可谓人才济济,但多数是身怀绝技的老师傅,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包括高级的策划、财会、法律、外贸、计算机等方面人才)却很少。每年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又有多少“老商号”参加?没有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就没有现代商业竞争意识,就没有现代营销策划,也就无法搞现代企业兼并和网络化经营。所以,“老商号”当前最急需要的是引进人才。

此外,收购或兼并以后的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网络经营的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老商号”必须把自己的组织管理制度按照国际通则成套成文,同时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这方面“全聚德”做的比较好,他们先是借鉴国外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经验,制定出专门的经营管理手册和企业形象设计手册,明确规定:凡全聚德特许经营的企业必须达到质量标准、服务规模、企业标识、店堂装饰风格、餐具用具、员工着装“六统一”,以保证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使用、管理的规范化。然后,按照国际通用的“秘密顾客制度”督导检查,发现达不到“六统一”标准的,一律摘牌子。到1998年5月,他们已先后在全国建起了58个特许连锁店,并在美国、德国、泰国、印尼、缅甸等国家及香港地区开办了特许连锁店和公司。

总之,下个世纪初的企业重组是“老商号”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充分发挥金字招牌的魅力,大胆实施企业兼并或特许经营,将是京城“老商号”壮大自己,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绝好方式。北京商业经济全面搞活之时,也就是其商业文化蓬勃发展之日,让我们以清醒的头脑、热情的态度迎接它的到来吧!

[收稿日期] 1999-12-25

标签:;  ;  ;  ;  

北京商业文化探索--“老字号”的思考_商业竞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