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旅游扶贫具有参与面广、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等优势特点,在短期内可以促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从长期来看则可以实现扶贫开发持续发展。而文化就是现代旅游的灵魂和核心。
关键词:文化旅游 精准扶贫 文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 年来,旅游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深刻转变,石台县是贫困县,但也是旅游县,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旅游扶贫。因此,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有必要对旅游扶贫进行研究。
而文化就是现代旅游的灵魂和核心。顺应文化与旅游的天然耦合性,以文化为灵魂,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诗和远方”。真正推动石台旅游业转型升级,脱贫致富。
一、“精准扶贫”下石台县文化旅游的发展
(一)文化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为实现我国2020 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扶贫政策。其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是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有效的一种发展模式。 而在发展旅游业时文化则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不仅利于继承与保存优秀文化,还有利于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助推脱贫致富。
虽然每个地方的自然景观有相似之处,但文化内涵却是各不相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最基本的物质层次的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会逐渐向更高层次即精神方面有所要求。就旅游而言,当人们对自然景观产生满足感后,会倾向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收获,所以没有文化内涵支撑的旅游景点,往往是空洞的,是缺乏后继发展力量的。
(二)大力打造石台文化旅游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石台县文化底蕴浓厚,充分利用其资源,大力打造特色旅游,不但可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还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下,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成功脱贫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石台县洪墩村的“慢庄”。
“慢村农庄”,正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村集体鼓励农户将移民点空置房屋按照村级旅游发展协会要求进行改造,改造完工后经协会验收通过,进行部分资金补贴。村级旅游发展协会整合房屋资源,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运营模式,提供集住宿、餐饮、农事体验、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服务,收入由村集体与村民进行比例分成,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了旅游扶贫先进村。
二、石台县发展文化旅游的成效
石台县位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地处徽文化与皖江文化圈交叉地带,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文化特征方面,既有徽文化的崇文重教,坚韧稳重;也有皖江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谐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文化内容上,既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养生文化和茶文化,也有积淀的深厚的诗歌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更有独具特色的山文化和水文化。
(一)坚持首位产业战略,全力推进文化旅游。
县委、县政府将旅游确定为首位产业,出台了推进旅游发展的意见,加快旅游要素功能配套,突出“原生态”本底,彰显“负氧、富硒”特色,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大气负氧离子平均值达每立方厘米4.5万个,是世卫组织界定清新空气标准的35倍,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土壤及农产品富含“硒”,为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石台县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称号,成功入选“长三角100个最佳旅游休闲名城”“首届中国安徽(旅游)品牌100强”。
(二)依托互联网+旅游,拓宽文旅融合渠道。一是石台县完成APP平台建设,启动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最终实现4A级景区全覆盖。二是积极发展电商平台。徽农、硒米、硒茶等系列产品均实现网上推广销售,通过网络推广,打造“原生态慢生活深呼吸”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石台县牯牛降文化旅游服务集聚区成为省级服务集聚区,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发展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文旅品牌宣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是积极开展人文旅游资源保护与传承,启动《石台故事》采集编撰工作,安排各个景区、各个景点在旅游旺季排唱民歌100余场次。二是开展春茶古法釆摘、骑行最美山乡、越野E族自驾等旅游活动,吸引本县级外地旅客参加,融入石台特色文化。三是在合肥、南京、山东等地举办旅游专场推荐会,风光摄影展,实现我县文化旅游走出去。
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措施
(一)挖掘特色,打造文旅融合产品。
挖掘石台古徽道、目连戏、李白诗歌文化、杜荀鹤故里等资源文化内涵,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文化旅游品牌。立足生态环境资源优势,通过对现有旅游产品功能和档次的提升,建设一批具有国家水准、皖南特色、观光与休闲养生结合、产业与文化兼容的重点旅游项目。在提升和改造过程中,围绕原生态、富硒负氧与地方民俗文化三个特色要素来展开,坚持“存量保规模、增量调结构”的发展方向,构建生态、文化、休闲和养生四大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以确保石台旅游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品牌,促进文旅提质增效。
加强规划统筹和资源整合,优化旅游产品和产业结构,以“高山、生态、负氧、富硒”为主题,以牯牛降、蓬莱仙洞、仙寓山。秋浦河等主要景区为核心载体,塑造“原生态、慢生活、深呼吸”的旅游新形象,全面提升黑丝台旅游竞争力,重点推进牯牛降自然生态旅游、溶洞群科普游、仙寓山硒主题养生旅游、秋浦河湿地生态文化休闲、“醉山野”原生态文化休闲四大品牌建设。按照“市场多元化、营销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努力拓展国内市场。
(三)加强衔接,实现文旅持续发展。
围绕建设“旅游兴县”的目标,把“文化先行”的思想贯穿到各项规划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物在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乡村旅游规划上,挖掘特色,错位开发。抓住乡村差异化旅游资源,融入民俗非遗等文化,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选择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实现三通(通水电、通道路、通网络)、三建(停车场、游客中心、购物广场)、四保(生态、民俗、卫生、质量)。
论文作者:黄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旅游论文; 文化论文; 石台县论文; 石台论文; 精准论文; 乡村论文; 脱贫致富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