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华[1]2004年在《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普及,语文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普及、越密切。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正在我国兴起,并将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是在新的课程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科学方法论和现代传播学理论等指导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理论的阐发和实践的应用研究。全文计有五章: 第一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之基础》,概要地论述了给予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和理论基础。 第二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从教学模式的高度较为宏观地阐述了我们对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的认识。网络技术介入语文课程与教学,大致可分为叁个阶段,呈现为叁种类型,即“网络辅助型”、“网络增强型”、“基于网络型”。“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较高级阶段,人们对此也处在探索中。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叁种模式,即“以网络为信息工具的课题研究”的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专门网络学习平台的专题学习”,本文对叁种模式的意义、价值、特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描述出各种模式的一般教学程序,分析了各种模式运用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具体到课堂教学,往往体现在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在第叁章《网络阅读教学和网络写作教学》,我们的聚焦点集中在网络阅读教学和网络写作教学。论文分别论述了网络读写教学的现状,结合具体的课例和自己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揭示了当前在这两方面探索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改进的建议。在本章,还对产生较大影响的“四结合”教学提出了批评,并介绍了美国网络读写教学的一个课例,我们认为,这个课例对认识和把握网络读写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乃至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第四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课堂控制问尹中文摘要题》,集中讨论了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游离现象”及其控制的策略和方法。网络信息的结构特点是“关联的,非线性的和分等级的”,它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便于自主学习,但又容易使学习者迷失于其中,出现“学习游离”现象。因此,网络学习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控制。分解式学习目标与学习阶梯搭建,内置式问题设计与学习节奏控制,分层次、分主题的互动组合与学习兴趣激发,建立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控制网络环境下学习游离行为的有效策略。 第五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今后建设》,着重讨论了对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即网络资源库和课程系列化的建设问题。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在理论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在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本课题在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何群[2]2001年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引入教学,为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 多媒体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整个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该支持平台采用VisualC++6.0作为开发工具,充分利用VC程序具有的速度快、空间小、独立性好等特点,确保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同步性。本论文对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应用等概念做了较完整的介绍:对Visual C++开发多媒体程序和套接字Winsock及网络编程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介绍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实现,详细说明了系统支持平台中的屏幕传输、文件传输、电子白板、系统集成和系统调试等研究与开发过程。 本课题成功利用了“抓屏技术”、“服务器中转”、“传输应答机制”等方法,解决了HTML课件中的多媒体链接传输、数据传输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技术难点问题,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媒体的信息集于一体,向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友好、方便灵活的交互人机界面,使学生的各个感官能够同时接受到教学信息,对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毛红梅[3]2002年在《基于IP/TV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系舒远仲老师主持并由舒远仲老师和我共同参加的省级课题为背景,学习和继承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上完成的。通过对IP/TV工作原理、流媒体技术的学习,结合校园网的实际情况研究基于IP/TV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多媒体的通信、信息的来源、人-机界面等几个部分,归纳出基于IP/TV多媒体研究系统的一些理论。另外,《编译原理》课件是运行的实例,从实际的应用中更深刻地领会理论知识。 本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的环境;第二章对IP/TV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第叁章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进行详细的了解;第四章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第五章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实例—《编译原理》课件的实现;最后对整个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郭华伟[4]2006年在《基于内容聚合BLOG学习平台的辅助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信息时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互连网、多媒体技术,给教育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生命,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方向。Blog作为一种崭露头角的新型网际交互平台,正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Blog记录、反思、交互、个性的特质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教育领域有着现实意义的课题之一。迄今有不少机构和个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Blog的教育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在具体落实于班级教学的过程中尚未形成普遍有效的实践模式。本题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针对侧重于RSS内容聚合的Blog的辅助教学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实践。 在介绍了Blog支持教育应用的核心技术特性及其应用于教学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Blog教育应用的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理论支持,探讨Blog应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阐明Blog有助于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反思的特有用途。第二部分对搭建的Blog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聚合平台的技术组件、系统基本结构、辅助教学的活动流程以及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了描述,强调RSS内容聚合、TrackBack引用和Tag标签的技术应用对该平台辅助教学的支持作用。第叁部分描述了将Blog平台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通过问卷调查、人员访谈和成绩测试等多种手段,以质为主、以量为辅,对Blog应用于辅助教学的方式和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Blog辅助教学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学习(日志发布)、资源丰富(内容聚合)、良性交互(鼓励协作学习)的环境,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可以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自我学习主动性,改进了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要注意到,Blog辅助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对Blog学习方式的适应,以及教师的主题引导和过程控制。
尚广海[5]2003年在《基于Web的网络课程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不仅为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证,而且引起教育理论的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以其开放的教学环境、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网络教育应用中,体现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并不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对网络课程建设比较系统的专门研究,缺少对网络课程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所以本论文希望能对其进行一定的探索。 本论文围绕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这一中心,首先阐述了网络课程的内涵,指出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的区别,并分析了网络课程的教学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深刻解析了现阶段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对比分析了目前支持网络教育的各个理论流派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课程开发的原则,并从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发布和维护等方面说明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及各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随后重点分析了以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的协作性学习环境设计和智能化网络课程构建,在简单说明基于网络的协作性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性学习模型及其物环境和人环境的协调与设计;在网络课程的智能化设计中,分析了引入Agent技术的重要性及Agent技术的特点,融合了多Agent系统思想,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远程教育模式,并分析了其中的教师Agent、学生Agent、管理Agent群等模型的结构和相互关系;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企业会计学》网络课程系统总体设计,划分了系统的结构,设置了系统的栏目,同时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作了详细探讨,并附少量的源程序代码。
刘尔明, 冯少舟, 刘仁坤, 韩月玲, 宋伟[6]2002年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文中提出教学设计的构想最切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以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二战期间,学习心理学家加涅参与了美国军队应用教学设计对士兵进行的快速掌握先进武器技术的培训,教学
黄复祥[7]2014年在《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生物课后辅导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网络生活。据统计,2013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达5.91亿,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网络以信息资源新、大、快的特点影响着每一位网民,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观念方式、思维方式。中小学生是众多网民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群体,网络教学及网络BBS的出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应该对网络学习有个全新的了解,才能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当前,研究网络教学方面的人很多,但有关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辅导方面的研究却甚少。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网络资源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的效果以及网络资源对高中生学习产生的影响。此次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践研究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建立QQ资源课后辅导平台。实践研究前后分别设计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前测与后测),前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上网方式、上网频率、上网目的、对网络辅导的态度、对多媒体教学的态度、疑难问题解决方式以及上网的一些注意事项等等。结果表明,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生物课后辅导教学实践的条件是允许的。后测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参与教师开展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辅导的实践研究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访问网络资源平台特点、学习兴趣及心理变化、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变化、学习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学生对教师利用QQ进行课后辅导的评价与期待等等。选取学校同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1009班)进行传统教学下的课后辅导,实验组(1011班)进行基于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辅导。实践研究发现,学生访问高中生物专用QQ空问资源平台的频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回答学生疑问、发布生物学知识到QQ空间、下载优秀教育资源网中的专题课件、利用微博、QQ说说传递生物学知识,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问卷调查结果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表现更加融洽,学生普遍认为在QQ课后辅导平台进行学习活动能有效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转“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状态。从学生的测试成绩来看,实验组(1011班)前测的平均成绩(40.77)与对照组(1009班)的平均成绩(41.06)相当,实验组后测的平均成绩(41.37)高于对照组(38.43),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实践研究中大胆把QQ功能的单聊、群聊、说说、微博的各种互动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把QQ日志、QQ相册、群文件转化为展示生物教学资源的电子黑板。通过开展网络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后辅导的实践研究,分析实践研究前后学生变化,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及成绩考核情况,可得出以下结论:1、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有效增强师生感情,促进了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3、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4、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5、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当然,本次研究只是一个开始,基于网络资源进行高中生物课后辅导实践活动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实践研究产生的各种宝贵经验为处理好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以及完善课后辅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瑞[8]2010年在《《微电子工艺》混合式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知识更新的速度,突破了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迅速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引起了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甚至教学体制的深刻变革。《微电子工艺》作为当前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求一条提高教学效率的道路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叁方面系统探析并总结了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尝试性的提出混合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内涵、体系结构和教学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接着,在混合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了《微电子工艺》课程教学资源库,并对该资源库的设计原则、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相应的媒体选择做了分析与整理;最后,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分别从混合式的课堂教学、开放的网上自主、协作学习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叁方面设计并实施了《光刻》一章节的典型双语教学案例,完成了从教学目标到效果评价一系列完整的实践工作。该课题的研究为高校教学全面深度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促进了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韩冬梅, 陶凤祥, 张庆家, 李纪, 刘业凤[9]2002年在《远程开放教育学的基本模式》文中指出(一)开放教育学习中心的功能及其建设电大广播电视教学或者说电化教学已进行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有一定的设备基础。以电大系统为依托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体系是政府的明智之举,而学习中心建设是开放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开放教育网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 郑桂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研究与实践[D]. 何群. 燕山大学. 2001
[3]. 基于IP/TV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毛红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02
[4]. 基于内容聚合BLOG学习平台的辅助教学研究与实践[D]. 郭华伟.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5]. 基于Web的网络课程研究与实践[D]. 尚广海. 合肥工业大学. 2003
[6].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C]. 刘尔明, 冯少舟, 刘仁坤, 韩月玲, 宋伟.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2
[7]. 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生物课后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 黄复祥.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8]. 《微电子工艺》混合式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 张瑞. 湖南大学. 2010
[9]. 远程开放教育学的基本模式[C]. 韩冬梅, 陶凤祥, 张庆家, 李纪, 刘业凤.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2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网络教学论文; 网络课程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