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宝在小学书法课堂里“说话”
沈 洋
【摘 要】 把代表古代艺术精髓的“国宝”的美学特征、文化意涵,适当地安排到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辅助说明书法的艺术美和文化特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整体的美学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小学书法课堂;国宝;美学特征;结合
2018 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陆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每集讲述一件文物,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在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节目开播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国宝热,节目里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而简洁的讲述,也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观看。小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国宝虽然古老,但是它们身上的审美元素和传奇故事却非常迷人,如果能在一些书法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国宝级的文物来辅助教学,那么,学生在感受汉字和书法魅力的同时,还能让书法学习更立体,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很多人觉得Model 3内饰太简陋,我觉得特斯拉的设计超赞,既简约又务实,堪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且超额完成任务的典范。
一、“适度”为准
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书法教育是一种“极为复杂多元并且以丰富的文化意识为背景的构成”。这就要求书法教师具备在对学生进行一般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尽量凸显书法艺术的文化性格。《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其中的“适度”是每位从事书法教育的教师在书法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操作”要领
1.选择最典型的“国宝”素材。
华夏文明五千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人留下无数存在过的证明。文物,可以与一个时代,一群人产生联结,怎样穿过这层层厚重的历史,找到与书法课堂相关且又不显突兀的重量级“国宝”,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象形”特征的时候,笔者找来甲骨文里所有的“鼎”字一一罗列在PPT上(如图1),让学生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由于甲骨文处于汉字演变过程中最早期的一个环节,因此许多字都有很多种写法,“鼎”字的样子虽然大体相像,但是甲骨文里每个“鼎”的笔画安排都是略有差异的。而甲骨文里“鼎”的样子又很“萌”,很像常见的动物“猫”的样子,十分具有童趣,于是,很多学生纷纷举手说:“这是猫字。”笔者揭晓答案,在PPT里出现一只直耳圆鼎,并告诉学生这是“鼎”字时,学生露出十分惊异的表情,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一个小的高潮。
图1 “鼎”字在甲骨文里的几种写法
图2 后母戊大方鼎
2.绩效审计的目的。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使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同其他审计种类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在油田企业中,管理层作为受托方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股权所有者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
2.巧妙运用“国宝”特点教学。
例如,在讲到中国书法字体演变过程中“简牍文字”的时候,对于简牍上古老的文字,学生当然没有必要去解读或临摹,但是简牍书法古朴而又浪漫的书写风格,确实是学习、欣赏书法早期审美特征十分重要的环节。
学生了解了这是一个甲骨文中的鼎字之后,笔者立即出示“后母戊大方鼎”的图片(如图2),向学生介绍后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接着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鼎的用途以及分类等等。虽然关于“鼎”的介绍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学生在了解到古人造字方法中的象形特征的同时,还牢牢记住了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的样子,为他们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手中掌握着教学计划和目标,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应十分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环节如何紧密结合,提问的设置,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应当如何归纳总结等方面,都要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在这个逻辑缜密的课堂结构中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契机,巧妙运用辅助素材,为书法教学实践提供服务,也尤其重要。
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最优ECOC编码方法(the Optimal ECOC matrix based on Immune Clonal Selection Algorithm,ICSA-ECOC).该方法通过免疫克隆算法对初始编码矩阵进行编码,利用样本数据先验知识设计亲合度函数,并对矩阵进行正确率变异、扩展变异、交叉操作,结合约束性条件搜索最优个体,输出最优编码矩阵.
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册”字的来历,学生了解到在纸张还没有出现前,古人最常用的书写材料是用竹子或木头制作的简牍。在介绍了若干古代较有特色的简牍文字以后,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写有“九九乘法口诀表”的木牍图片,学生饶有兴致地将现代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和木头上的口诀表对照,他们发现,两千多年前,秦代的乘法口诀表跟现在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笔者进一步为学生介绍了国宝“里耶秦简”,它和秦始皇兵马俑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
在这块两千多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上,笔者发现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破损,于是,在课前设计时笔者就萌发了让学生“修复简牍”的念头。笔者在课前提前制作了教具,用全开的仿古宣纸剪切成木牍的形状,然后用小纸条写上一些里耶秦简里的乘法口诀帖在“木牍”上,形成残缺的感觉。在教学过程里的“书写体验”环节中,给学生分发一些小纸条,让学生根据口诀表的顺序将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当笔者将学生亲自书写的乘法口诀帖到“木牍”上的时候,学生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感觉自己变成了考古学家,参与着修复文物这样很专业很神圣的工作。国宝参与教学环节除了能让学生了解古代简牍中的书法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珍惜爱护古代文物的热情。
图3 里耶秦简木牍
图4 “修复木牍”活动教具
图5 学生在“木牍”上书写
3.“国宝”特征紧扣教学内容。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因此在历史中一定能找到一些与其反映时代特征异曲同工的艺术形式。如汉代书法与汉代的画像石、雕塑,都集中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的书法,如魏晋文人的文学作品一样表现了精神、思辨;唐宋的书法同诗词、山水花鸟画一样展示了襟怀、意绪;明清的书法犹如小说和瓷器、花梨紫檀等都描绘出了世俗人情。那么,我们在选择“国宝”时,也可以选择与书法具有相通的时代特征及美学特征的艺术作品。
为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实验进行前本人对相关专家和体育教师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访谈,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咨询,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讲《隶书“均匀对称”的结构特点》一课中,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史晨碑》“玉”字的图片(如下页图6),让学生观察思考“玉”字在横画与横画之间的距离,以及竖画在字中间的位置。学生很快能发现隶书“玉”字横画间的距离分布比较均匀,竖画位于整个字中心的位置,并且基本能将“玉”字分成两半。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建筑、绘画、瓷器等都讲究对称,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那么,在诸多具有对称艺术特点的国宝里,如何选择与本课学习的内容最为恰当的“国宝”呢?笔者选择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赵昧组玉佩”(如图7)。墓主人南越王赵眜佩戴的这一套玉佩由玉、金、琉璃、煤精等不同材料的32个饰件组成,整套玉佩虽然大小有别,但是上下之间距离安排均匀,左右之间佩饰的数量相等,形成均匀对称、轻重有序的特点。再加上这组玉佩和隶书都主要运用在汉代,富有装饰意味的隶书蚕头雁尾的长横笔画和玉组配的精美绝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对于隶书结体里均匀对称的特点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
图6 《史晨碑》里的“玉”字
三、“经纬”相随
教学内容是“经”,教学手段是“纬”。单一枯燥地进行写字技巧练习,会让小学生产生比较抵触的心理。现代人学书法和古人相比,有不利的地方,也有有利的地方。不利的地方是书法的使用功能逐渐消退,已经成为纯艺术的一个门类,就是说书法的实用性逐渐消失,艺术性更加凸显,客观上失去了书法环境;但是也有有利的地方,古人学字的途径很少,观碑、临帖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得以进行,很多好的书法作品往往藏在皇宫密室、王公贵族的书斋里,一般人基本看不到,如今的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得到的书法资料是前人梦寐以求也难以达到的。而现代的书法教学也有着古代教孩童写字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可以充分运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书法的艺术魅力,如果我们能在利用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多研究更为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又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教学内容,这对学生心灵美的滋养,对经典文化精神与气质的内化,是大有裨益的。
图7 赵昧组玉佩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教师 刘志明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教师 姜荷莉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教师 蔡绪稳
江苏省沛县五段镇中心小学教师 高煜明
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教师 赵星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教师 仇 莉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师 李嘉文
江苏省句容市石狮小学教师 樊金飞
南京市宁海中学学生 陆昱霏 指导老师:倪宇仪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学生 陈天泽指导老师:陈 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学生 杨 强指导老师:张玲珑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 吴依柔 指导老师:卞龙余
江苏省无锡市兰亭小学学生 景慧怡 指导老师:江阚阚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 吴政宏指导老师:陈德才
江苏省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学生 赵子睿指导老师:李明辉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77-0048-04
【作者简介】 沈洋,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广东中山,528400)书法教师,高级教师,曾获广东省中小学师生书法比赛教师组一等奖,并多次参与各地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
标签:小学书法课堂论文; 国宝论文; 美学特征论文; 结合论文;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