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战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战强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 甘肃敦煌 736202)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曾在2015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7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47-02

闭角性青光眼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类疾病,发病原理主要是由于眼前的结构发生了异常。目前对于该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但是否应把这两种疾病进行统一的治疗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1]。本院针对该疾病提出了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方式,通过临床结果显示该种治疗方式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临床实例对该种治疗方式进行阐述与说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曾在2015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所有的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的患者均为实施过抗青光眼类的手术。把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14例为男性患者,16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2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6.1)岁;观察组中13例为男性患者,1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3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6.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入院后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房角镜、常规视力,以及裂隙灯的相关检查,在术前对所有的患者采用3d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滴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把利多卡因注射到患者的球结膜下,并把麻醉浸润,球结膜被切开后,角膜缘切口,把相应部位的根部虹膜进行切除,让虹膜处形成切口。

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式,该种治疗方式包括:对患者采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次数为5次[2]。给予患者表面麻醉,并在该种情况下对其进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操作,其直径为5.5mm的环形撕囊,对皮质粘连和囊在水化分离时进行完全分层。对标准晶状体核超声进行乳化,对晶状体皮质也要进行注洗,在折叠人工晶状体中把囊袋植入其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6个月分别对其视力和眼压进行检测,而且还学对患者采用抗青光眼的药物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的治疗效果(眼压、矫正视力、前房角等),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P<0.05表示本次数据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P<0.05),具体详情参照表1。对照组患者出现前房炎性渗出物和角膜水肿的例数为6例,占比为20%,观察组则未出现这类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表

组别 例数(例)平均眼压(mmHg)房角开放>1/2

对照组30 15.7±3.4 19(63.33)

观察组30 11.5±2.2 25(83.33)

3.讨论

原发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还未完成阐明,而白内障作为一种较为普遍和常见的疾病,严重可以导致患者双眼失明,而且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针对该类疾病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即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但传统的手术方法通常会造成手术较为复杂,切口比较大,对眼压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制,这些因素都会最终影响手术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近期提出了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治疗手段[3]。这主要是基于该类疾病的发生是与眼前段解剖结构的异常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晶状体在疾病的发病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晶状体也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厚[4]。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恰好可以对患者的前房容积起到很好的增加作用,明显加深周边和中央前房,能够解除晶状体和瞳孔缘的平面后移,对瞳孔的阻滞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使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解剖因素得到了解除。与此同时,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还可以同时完成降低患者眼压和提高视力这两个目的,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曾招荣,李彬斌,招志毅,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前节的变化[J].眼科新进展,2014,34(11):1077-1081.

[2]宋五德,梁章海.不同前房深度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4,34(4):366-368.

[3]庄靖玲.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3,33(12):1179-1181.

[4]李成钢,陈年均.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3,33(2):182-183,186.

论文作者:刘战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战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