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近期房地产业发展的三个特点_上海房地产论文

我国大城市近期房地产业发展的三个特点_上海房地产论文

近期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三个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房地产业论文,特征论文,近期论文,城市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量积压和大量开工的现象并存

1.1997年~1998年全国商品住宅供应情况(万平方米)

(1)全国的总体供应水平

施工面积

空置面积

1997年

286425600

1998年

342927909

变化比例↑19.7% ↑41.2%

(2)主要城市的商品住宅供应

深圳北京 上海 天津

1997年施工面积

9661570 3567

769

1998年施工面积 12192107 3504 1093

变化比例 26% 34%

-2% 42%

1997年空置量 259 242

729

60

1998年空置面积

332 262 1000

83

变化比例 28% 1%

37% 38%

2.出现开工量和积压量同时增加的原因

(1)行业利润率处于社会中高水平,对投资资金有一定吸引力。

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处于社会中等略上的水平。1996年~1997年深沪12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房地产行业为10%~12%,名列第六;位居前列的依次是高科技行业、电子行业、家用电器、汽车制造和化工行业。

(2)新发展商进入行业比较容易。

①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已经形成规模经营,年平均经营规模在20亿元以上。高科技、电子、房地产等行业,目前的经营规范规模不高,资金容易进入。但高科技、电子等行业,科技含量较高,一般投资者不太熟悉,相比之下,投资房地产更具吸引力。

根据我们1998年9月在深圳调查的在售楼盘资料表明, 深圳房地产市场有55%的项目是由新发展商开发的,老发展商的项目开发只占45%。

②房地产市场没有形成垄断。高科技行业的风险和技术含量比较高,而电子行业又形成了高度的垄断,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垄断程度很低。

1997年全国彩电行业前十名的累计市场占有率84%

1997年上海房地产前十名企业的累计市场占有率 22%

1997年深圳房地产前十名企业的累计市场占有率 18%

1997年香港房地产前十名企业的累计市场占有率 80%

③房地产开发商的卖方市场(与建筑商)。1996年,全国开发商的数量是21269个,而建筑商的数量是41364个,开发商明显处于卖方市场。虽然有规定建筑商不可以为建筑工程垫资,但实际上,一般建筑商都要为开发商垫资10%~20%左右,这无形中增强了开发商的融资能力。

(3)行业信息透明度不高,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①上海外销住宅在1997年达到历史销售最好水平34.4万平方米,当年的竣工量却达到180万平方米,为其年需求量的5.2倍。

②深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福田中心区福强路的“欧风一条街”,因其清一色的欧陆风格外型而闻名,20余个项目挤在一起,全部是欧陆建筑风格的小高层住宅。在1998年初,“欧风一条街”价格全线下调15%多。

(4)大量开工、大量积压的现象在近两年还会存在。

①取消福利分房,对北京有较大影响,而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影响不大。

②金融政策的调整,如利率、贷款、按揭等,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③投资者对行业利润率较高的电子、高科技行业有一个认识过程,而家电、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要求的经营规模大,房地产行业对投资资金仍将保持一定的吸引力。

④新发展商进入市场仍然相对容易,但地域性的房地产垄断企业将逐步形成。

二、由于资金成本的下降,主要城市的住宅价格会继续下降

1.各主要城市近几年房地产的价格情况

由于我国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化不同,房地产价格变化并不趋于一致。从各年的中房平均指数来看:

北京、深圳价格经过1996、1997年的持续上升后,1998年开始下调;上海自1996年开始,价格一直在微幅下调;天津、大连、成都等二类城市,在1997年后,出现微幅增长的情况。

2.导致价格变化的因素

(1)资金成本的下降使发展商的开发成本降低。

1996年5月以来的6次降息,减少了开发企业的资金成本。

全国房地产每年的投资量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1998年国家用于房地产的贷款为1000亿元。按项目开发周期为2.5年计算, 全国房地产行业总体的利息支出将从1996年的327.5亿元下降到1998年的165亿元,使开发成本平均下降5%以上。

但由于全国房地产投资的不均衡,降息对各地的影响也不均衡。从全国房地产的投资结构上看,降息对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影响较大。

全国房地产业45%以上的投资集中在上海、广东和北京。

以上海为例,全市每年房地产投入的资金约600亿元人民币, 其中300亿元左右来源于自有资金及销售回款,300亿元来源于贷款。

不同的利率对开发成本的影响如下(按项目开发周期2.5 年计算):

调整时间

1996.5.1 1996.8.231997.10.23

-3年(含3年)年利率 13.1% 10.98% 9.36%

300亿元的利息支出

98亿82亿 70亿

调整时间

1998.3.251998.7.1 1998.12.7

-3年(含3年)年利率

9.00%7.11% 6.66%

300亿元的利息支出 68亿 53亿 50亿

可见,利率从1996年5月的13.1%下降到1998年12月的6.66%时,上海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成本将减少48亿元(98亿—50 亿), 成本下降7%,如果考虑高息拆借的情况,开发成本下降会更多,估计在9%以上。

(2)1998年按揭力度的加大,改善了开发商的资金结构, 减少了融资成本。

以深圳为例,自1993年以来,按揭的投放逐年上升,1998年的上升幅度最大,1998年投放按揭总额147亿元, 比1997 年的55 亿元增长了267%,1997年比1996年增长了246%。

按揭的投放使深圳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在1996年,贷款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比例为16%,1997年下降到了15%;其他筹款方式获得资金的比例1996年为39%,1997年下降到了33%,资金来源中依靠贷款的比例总体下降了7%, 这种结构的变化使发展商开发的融资成本下降。

3.土地价格下降

土地成本一般占开发成本的30%。以上海为例,1998年季度土地价格下降了3%,其开发成本下降0.9%。此外,有效供给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住宅租金回报率的下降、减免开发企业的税费等其他原因,也促使商品住宅的价格向下调整。

4.上述原因,使全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成本下降,进而使房地产价格下降

(1)房地产的行业利润率趋于社会平均水平。

经过1993、1994年的宏观调控后,1997年中国房地产的利润率已趋于社会平均水平。不会再出现1992、1993年的房地产暴利时代。

(2)按揭贷款主要在少数几个城市,个人付款仍有较大负担,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有一定难度。

(3)土地成本刚性,地价下降空间小。

(4)费改税,只是减少发展商的交易成本, 对开发成本的影响不大。

三、城市空心化、住宅郊区化

1.全国主要城市已开始出现空心化的现象

当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市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国际经验数据表明,当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城市空心化的现象比较明显。

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城市在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时, 已存在空心化的现象。其中上海尤为突出。

(1)上海的城市空心化现象。

①近郊区的商品住宅销售比例上升。

1997年,上海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但实际上, 住宅郊区化的现象从1995年、1996年就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上海闵行区、浦东区占全市销售面积的比例, 随着上海市人均GDP 的上升而上升, 已从1996年占全市的30%上升到1998年的42%。到1999年1季度,浦东、 闵行、宝山、杨浦4个郊区销售量占全市销售总量的61.11%。

②上海城乡结合部物业的售价上升,而市中心的价格在下跌。

地铁、轻轨等城市交通的发展缩短了市中心和城乡结合部的距离。据调查, 地铁一号线开通后, 闵行区地铁沿线的物业平均价格提升了30%。与此同时,市中心的价格却下降了10%以上。

③郊区人口增长高于市区人口增长,一些市区的人口出现负增长。

闵行、浦东两区近两年的人口增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和市中心区水平。而且许多在闵行和浦东工作、购房的人并没有将户籍迁入这两区,实际的人口增加要比上述数字大。

(2)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的空心化现象。

除了上海,在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也出现了城市空心化的现象:

①北京1997年的4个近郊区(朝阳、海淀、丰台、 石景山)住宅开发的总建筑面积为2669万平方米,占全市开发总量的86%,是4 个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住宅总建筑面积的6倍多。

②深圳是一个新兴城市,但城市空心化的现象也逐渐显现。

老城区罗湖区,从1996年开始,商品住宅的销售比例就在逐年下降,1997年以后,新兴的福田区的销售比例超过了罗湖区。

③天津万科1998年在天津的新项目“花园新城”位于城乡结合部。1998年8月开盘,到年底5个月时间共售出6万平方米。仅这个项目, 就占天津市1998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2.5%。 可见郊区住宅受到消费者认可和欢迎。

2.消费者逐渐认可郊区化

(1)居民的居住观念开始认同郊区化。

在深圳,根据5 月份一家专业调查公司对居住郊区化的专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市区居民已认可居住郊区化的概念。

298 个居住在市区的受访者从与“购房”和居住郊区化相关的各项指标中进行选择,有49.7%的居民认为住宅“应该有自然景观”,居各种观点的第一位;44.5%的居民认为“如果交通方便,住在偏远一点的郊区更好”,居第二位。

(2)居民认为应该提倡郊区化概念。

同一调查显示,居民对郊区化的概念,认为“早就应该提倡了”和“现在非常及时,很有益”的分别占26%和29.5%,这两种意见的居民达到55.5%;认为“有点早,但可以探讨”的占16.7%。所以,对提倡“居住郊区化”抱赞成态度的居民高达72.2%。

3.城市空心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与市中心区的物业相比,郊区住宅有着更适宜的居住环境,随着市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郊区住宅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1)交通、教育、购物、医疗等基础设施不断投入和发展, 使郊区的生活配套日趋完善。

(2)郊区住宅有容积率低、绿化率高、噪声废气污染少等特点,比市区更适宜居住。

(3)郊区住宅价格相对较低,对广大中低收入者有很大吸引力。

(4)政府大力进行旧城改造,动迁房、 拆迁安置房等多在城乡结合部,促使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

可见,城市空心化将成为中国主要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发展商在市中心区大规模开发居民住宅,应该慎之又慎。

标签:;  ;  ;  ;  ;  

我国大城市近期房地产业发展的三个特点_上海房地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