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会“发帖”

一分钟学会“发帖”

一、一分钟学会做“帖子”(论文文献综述)

邹民[1](2020)在《自做美食更健康,美食轻松网上学》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而饮食习惯也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如果你整天下馆子、叫外卖,就很难从那些不健康的美食诱惑中摆脱出来,尤其是那些高热量、高糖类的可口食品。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自己做!当我们自己做饭时,可以精选食材,严格控制调料的摄入,使用更健康的烹饪方式。可能有人会说,不会做怎么办?很简单,网上菜谱多的是,想试试的话就跟我来吧!

苏醒[2](2018)在《追寻“德气”的人生:大理诺村女性社会性别建构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以大理诺村白族女性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呈现出诺村女性追求“德气”的人生历程,在此基础上考察其性别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体现了诺村白族社会的道德伦理关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农村社会中行为规范与女性主体性之间的张力。众所周知,性别角色差异往往通过人们的行为、思想、情感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来。通过对诺村女性的身体惯习与性别建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中的日常行为以及对传统惯习的遵守与打破等几方面的内容,勾勒出诺村女性日常生活的场景以及当代诺村女性在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变迁情况。一方面探讨惯习如何通过性别建构过程对女性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则探讨惯习如何彰显出女性的主体性。第一章聚焦于日常生活中诺村女性的身体、行为与“德气”的关联。惯习规约着诺村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实践,使其符合“德气”的规范,也映射出当地文化场域中所固有的性别因素对诺村女性身体所产生的约束。第二章从诺村女性一天之中的生活安排、一年当中的劳作安排以及年度节庆活动等呈现出的日常生活节奏反映当地女性“以勤为中心”的“德气”象征。第三章通过展现诺村女性的日常生活与空间体验,反映出空间行为所凸显的身体惯习与性别构建的关系,空间生产背后隐匿着身体规训、性别权力等关系以及它对诺村女性以“德气”所反映出的行为方式、道德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第四章就部分诺村女性在两性关系、婚姻家庭、职业选择中追求“德气”的过程进行讨论与分析。在此过程中,女性既遵循传统惯习而获得“德气”的赞誉,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着传统惯习,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五章则从布迪厄的“惯习”概念出发,以心智结构双重历史性的个体生成与系统生成作为理论框架来讨论表现为“德气”的传统惯习的产生过程。一方面,诺村在多重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井地文化”对女性日常行为的形塑是惯习“系统生成”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诺村女性由婴儿养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所共同构成、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则是惯习“个体生成”的途径。在对前文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论部分认为诺村经历了近年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在物质层面已经越来越趋于现代化。然而,多元文化作用下形成的井地文化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它所导致的固有惯习、逻辑、机制仍然在主导着诺村社会的运行以及女性性别角色的建构。诺村女性追寻“德气”的人生轨迹并未停止,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正如布迪厄所说的“惯习不是宿命”,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下,诺村的女性同样也能够通过主体性的发挥部分或者彻底地改变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身体惯习,对社会性别的建构方式进行修正或者重塑,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诺村女性追求“德气”的人生历程发现:一方面,诺村人认知中的“德气”是在一种日常行为规范,也是一套在儒家文化浸润下产生的道德伦理关系。作为一种惯习,它不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外表上,同时在女性整个社会性别构建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内化在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消除。另一方面,人们的主体性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习以为常的文化,但这是一个漫长且犹如“水滴石穿”的过程。

陆露琳[3](2018)在《政务微博语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务微博语篇是政府机构用于实现政务公开、官民互动的一系列连续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政务微博语篇研究应该是政务微博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学界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政务微博语篇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比较法、定量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其特征与类型、衔接与连贯、言语行为加以分析。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政务微博语篇相关研究现状,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语料来源。正文部分是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过程,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在界定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言使用规范、语篇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语篇内容政治化的特点;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篇口语化、语篇篇幅较短以及语篇交互性强的特点。最后我们从语篇模式类型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对政务微博语篇进行分类。第二章综合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用主位推进理论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中的结构性衔接,从语篇语法学的角度归纳了政务微博语篇的非结构性衔接,而后探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最后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总结了影响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因素。第三章从语篇语用学的角度对政务微博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探究了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主体以及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特征,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语部分对本文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鲍天成[4](2018)在《Anything You Want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金融体系的开放,世界各国经济日趋多元化,大众化,越来越多极具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的“创客”开始在各个行业把握先机,展露头角。虽然国内目前创业类书籍受众市场以及影响力呈上升趋势,但是无论是中文书籍的翻译还是外文书籍的引进都尚有欠缺,创业相关文献也多偏向于理论调研等方面,对创业方面的翻译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有关创业英文文本的翻译非常重要。本此实践项目Anything You Want中,作者Derek Sivers以本人的视角展开,作为一名出色的TED演讲者,整本书采用的是演讲式口语来进行叙述,通过讲述CD Baby,独立艺术家最流行的音乐网站,记载了他“意外”的成功和失败,在这本简洁的却又鼓舞人心的创业故事中,作者亲身讲述了如何跟随你的激情创造数百万美元的公司。此次翻译项的目的是为分享作者亲身创业经历的点点滴滴以帮助读者对创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提供丰富的文本参考和翻译经验借鉴,在翻译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文本分析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重点分析了影响翻译的文内和文外因素。总结了创业类英语用词专业性强、翻译语言要力求真实,忠于原文,以及句式灵活处理多样等特点。译者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源语文本实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和意译法,增译法和省译法,反译法,语序调整,和词性转换法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原文中包含了大量的电子商业术语且涉及到市场营销、网络广告、互联网推广等行业知识。同时也根据我国创业类英语文本翻译现状,提出了翻译过程中,译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此外,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也对所要翻译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在翻译时选取了适合的翻译策略,以求译文达到相对完美的效果。加之对整个文本进行文内加上文外因素的分析,同时在具体翻译中具体到了多种翻译方法,在确保本次翻译项目译本准确性的前提之下,相信译本能够对广大的创业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在丰富创业类书籍的翻译同时,也加强了自身对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的大学生创业的认识理解,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习过的翻译理论的实际运用。

蓝日模[5](2017)在《教育叙事:一位民族地区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校办学有两个关键:一是关键“要素”——学校文化;另一是关键“人物”——校长。这是一个以自己作为一所民族地区中学校长的成长经历为叙事内容的故事,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一位校长是如何在学校文化的重塑中与学校一起成长的。“校长”在新上任后很快就感知到“西南”中学学校文化中的不良文化。在对产生不良学校文化的成因进行了溯源之后,“校长”开始了“西南”中学学校文化的重塑历程。在通过对“西南”中学重塑前后的学校文化的对比评估研究中,发现“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得到了成长。从“西南”中学学校文化的重塑及其演变离不开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构建学校文化的“人”,特别是“关键文化人物(key cultural consultants)”的叙事研究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学校文化重塑的关键在于“内”发首先,学校文化重塑必须慎重,一定是基于每个学校自身的客观需要出发,不能喊口号或为了赶时髦,更不能作为教育行政领导或校长个人的“义举”,要遵循教育规律,理性实施。只有当学校文化处在不得不重塑的时候,重塑才有合理性。学校文化重塑过程不得造假,不能造作,只能不断造就更优秀的学校文化。其次,学校文化重塑应该立足于学校的教育生活,因为学校师生员工乃至家长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学校文化发展变化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意义。真正的学校文化重塑要基于学校里面的每一位参与成员的每时每刻的言行,特别是他们的故事,因为只有当大家都有意识地推动学校文化发展与进步时,学校更好的核心价值才得以显现。再次,学校文化重塑的重点是学校的“人”。“人”不仅是学校文化重塑的动力,也是学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载体”。不良的学校文化依靠“人”去重塑,优秀的学校文化也有赖于“人”对其的可持续发展的维护,因此学校文化重塑的支柱是具有“教育者”角色意识的“人”——是真正的“文化人”,所以学校文化重塑的关键是培育学校“人”的思维方式与做事的态度和标准。二、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专业成长路径教育文化领导应该成为校长学校办学的自觉理想追求。尽管校长决定了学校层面的办学目标、方向以及具体的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在学校中处于领头羊位置决定其对学校组织的良好生存和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是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作用应该是介于“校长万能论”与“校长象征论”之间,因为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着限制校长作用发挥的内部约束力量(学校文化)和外部约束力量(学校环境),所以除了校长个人的素养、能力等因素外,校长对自己在新环境的角色定位也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校长角色应该根据不同学校文化的实际呈现出不同的角色集,平均保持三种角色的定位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秉持单一角色的校长也是重塑不好学校文化的。不同的学校文化要求校长角色集的侧重点不同,“管理者”和“领导者”只是校长办学的“过程”定位,“教育者”才是校长办学的终极“目标”定位,校长经过成长后应该为成高情商的、高智慧的、对教育应然之守护的坚定教育信仰的“教育者”。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专业成长路径必须是“学”“思”“行”三结合,是一个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实践一反思—实践”的过程,因此校长必须更加关注实践的同时重视行动研究。这就要求校长从实践者成长为研究者,由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从做人好、做事对的“学问”人成长为“文化”人。所以校长应该自觉创造条件、机会,弥补自己由于忙于实践而学术素养不足的短板,有意识地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性经验、知识不断上升为学术知识,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管理服务。

张欣[6](2017)在《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新文化形态的媒介,手机被誉为继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革命后又一次革命性的媒介形式。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得过分热衷于手机的休闲娱乐、通讯、社交等功能,严重影响了这一群体正常的校园生活和社会交往。本文以手机为研究对象,将传播学的媒介研究作为基础的研究框架,分章节地展开了对于手机媒介的接触时间研究、内容研究和接触效果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河北大学等高校的在读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展开调研,分析并总结了大学生手机媒介的接触时段、时长、频率、使用用途和动机等。更为重要的是,本文深入且着重地探讨了现阶段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群体社会交往心理造成的影响,以及采用怎样的策略和方案优化这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手机媒介的过度使用与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之间确实存在较强的关联,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社交心理的认知、行为、思考和情感产生影响,造成了诸如自我塑造、思维模式碎片化、内心孤独等现象。针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用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深化社会交往价值观教育,搭建健康的手机媒介平台等方式来不断弱化手机媒介对于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的负面影响,发掘手机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媒介形式对大学生群体的正向价值,使大学生群体健康地使用媒介,在这个喧嚣的媒介社会中与媒介和谐相处。

张新科[7](2013)在《远东来信》文中提出引子"谁要是寻找,就准会找到。"[德国]君特·格拉斯:《我的世纪》"从来没有它,倒也无所谓,曾经有过,便再也放不下了。"[上海]王安忆:《长恨歌》"何况这疤疖也结得太厚,被岁月和灰尘风干成了盔甲,搬动它像搬动大山一样艰难费劲。"[河南]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彭美贵[8](2013)在《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影响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是人格的现代化。人格的现代化强调人格和谐,人格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成小康以及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后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格能否得以全面、自由乃至和谐地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有鉴于此,本文将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问题置于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大背景下,坚持跨学科的研究进路,运用一系列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厘清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相关概念、建构维度、相关理论及着力分析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当代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学生和谐人格问题及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现实困境与成因,继而提出并阐述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及具体路径。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人格是在一定文化语境中产生并发挥作用,其中内在包含思想、道德情感意识和价值观等多重意蕴,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一种社会存在与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是一种人的兼具实然与应然两重属性并相互转化的生存样式,它标志着人的格式、标准以及行为方式。第二,要充分理解和谐人格的含义,就必须正确把握人格的各个单元(即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组织(即整体)。整体构造的和谐人格,一般来说包含身心人格、智慧人格、道德人格以及审美人格四个维度,它们之间是内在统一的,正是人格的这四个维度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才得以构成完整意义上个体和谐人格的实在样态。第三,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应遵循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多维推进、和谐交往、整体协调等原则,采用努力提高人格认知、全面促进身心发展、切实加强道德教育、以及均衡协调艺术陶冶等方法,创设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和谐建构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相关机制、建构以个体-社会责任心培育为核心环节的大学生和谐人格模式、强化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相关的意识教育。

小艳[9](2013)在《怪味豆少女——鲍鲸鲸》文中研究指明她只有26岁,笔下却已有两部火爆的"产品";她被誉为"新锐作家",但她写《失恋33天》纯粹只是为了发泄,而商战剧《浮沉》背后却是她的零职场经验;她是85后,有着所有文艺女青年的小清新眼神和习性,但她扑面而来的却是王朔般的辛辣尖酸洗练干净;评论界称她为"女版王朔",但她却说:"我就是一枚怪味豆姑娘,手机里永远只存13个人的号码,私人世界里非敌即友,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学会做比萨和泡芙。"她,就是怪味豆少女鲍鲸鲸。鲍鲸鲸的出生就很"文艺",那天,看着眼前又红又软的小东西,

陶蓉芳[10](2011)在《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快乐徜徉》文中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习得方式是以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主要目标以促进学生情感、行为、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评价方式是以过程为重、终端结果为辅。可以看出,综合实践课

二、一分钟学会做“帖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分钟学会做“帖子”(论文提纲范文)

(1)自做美食更健康,美食轻松网上学(论文提纲范文)

1豆果美食
    1.菜谱全,查看方便
    2.课程多,互动好
    3.美食笔记共分享
    4.电商食材严把关
2好豆
    1.有料美食视频,轻松吃出彩
    2.新手轻松上手,老手精益求精
    3.好菜谱搜出来
3掌厨
    1.新手入门很轻松
    2.菜谱分类很全面
    3.美食播主入驻,实力大增
    4.食材搭配很方便
4美食杰
    1.每顿都有精选
    2.菜谱相当全面
    3.智能组菜很实用
5美食天下
    1.清新风格,便捷操作
    2.海量菜谱,精准直达
    3.食材海量,靓图方便
    4.人气社区,美得冒泡
6过日子
    1.测试体质,做体贴的好医生
    2.每日宜忌、三餐和起居
    3.当前节气的食材
    4.搜索方便、实用
结语:

(2)追寻“德气”的人生:大理诺村女性社会性别建构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田野点与方法论
    四、概念、框架与意义
第一章 身体行为与女性“德气”
    第一节 “健美勤劳”:身体关注与女性“德气”
        一、对面部的关注与时代变迁
        二、对手部的关注与时代变迁
        三、对足部的关注与时代变迁
    第二节 “进退有度”:诺村女性的身体动作
        一、身体动作与女子“德气”
        二、社会阶层、身体技能与女性“德气”
    第三节 怎么穿:服饰行为与女性“德气”
        一、有德气的穿着打扮:诺村女性的服饰
        二、为谁而美?
    第四节 “没有德气”的女性身体:破坏传统的身体惯用语
        一、对传统女性身体形象的破坏
        二、对传统女性身体行为的破坏
    小结
第二章 日常生活节奏与女性“德气”
    第一节 诺村女性的一天:日常生活节奏的“变”与“不变”
        一、变化的日常生活节奏
        二、不变”的“德气”衡量标准:以“勤”为中心的日常生活节奏
    第二节 年度时间安排:纵向时间历程中的诺村女性
        一、盐业生产时期的日常生活节奏:与卤水的“旺”“淡”同步
        二、农业生产时期的日常生活节奏:与劳作周期与自然节律同步
        三、旅游经营时期的日常生活节奏:与人潮的“旺”“淡”同步
    小结
第三章 特定空间中的行为与女性“德气”
    第一节 固化空间中的行为与女性“德气”
        一、神圣空间中的女性与行为
        二、世俗空间中的女性与行为
    第二节 出行空间中的行为与女性“德气”
        一、出行空间中的人际互动:串门、走亲戚与做客
        二、逸出日常边界的体验:外出旅行
    小结
第四章 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与女性“德气”
    第一节 “老实”——两性关系与女子“德气”的衡量
        一、婚前的两性关系与女子“德气”
        二、婚后的两性关系与女子“德气”
    第二节 从“相夫”到“共建小家庭”:婚姻家庭与女性“德气”的衡量
        一、从“相夫”到“共建小家庭”:“德气”衡量标准的变迁
        二、婚姻冲突:“女的更不有德气一些”
        三、传统“德气”衡量标准对女性的控制:“尽量不离”
        四、冲破惯习:离婚的女性
    第三节 “有德种德,以贤继贤”:生育行为与女性“德气”的衡量
        一、生育子女:衡量女性“德气”的重要标准
        二、不能生育的女性
    第四节 职业选择与女性“德气”的衡量
        一、相夫教子:传统女性的职业选择
        二、女性职业选择的改变
        三、冲突——惯习的破坏者
    小结
第五章 “德气”衡量标准的生成:从惯习的双重历史性说起
    第一节 “德气”衡量标准的系统生成:井地文化与诺村社会性别建构
        一、“井地文化”的形成背景与过程
        二、诺村“井地文化”的特点
        三、井地文化背景下的诺村社会性别
    第二节 “德气”衡量标准的个体生成:诺村女性的个体社会化
        一、婴幼儿养育
        二、家庭教育
        三、学校教育
        四、新媒体环境下的性别教育:微信、微博、网络中诺村女孩
    小结
结论
附录: 田野图片资料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政务微博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语篇研究现状
        (二)政务微博研究现状
        (三)政务微博语篇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一)研究语料新
        (二)研究角度新
    四、研究方法
        (一)比较法
        (二)定量分析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五、研究语料及来源
        (一)语料的界定
        (二)语料的来源
第一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与类型
    一、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篇
        (二)政务微博
        (三)政务微博语篇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
        (一)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区别
        (二)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区别
    三、政务微博语篇的类型
        (一)按语篇模式类型分
        (二)按语篇功能类型分
    小结
第二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篇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
        (二)政务微博语篇衔接保证语篇的连贯
    小结
第三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一)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三)存在的问题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主体
        (一)政务微博的说话者
        (二)政务微博的听话者
        (三)政务微博的核查者
        (四)政务微博的驱动者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概述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对比分析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Anything You Want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Anything You Want翻译项目简介
    2.1 文本背景介绍
    2.2 文本主要内容
    2.3 文本选择意义
第3章 Anything You Want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1.1 翻译理论的准备
        3.1.2 平行文本的准备
        3.1.3 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
    3.2 翻译流程
        3.2.1 翻译计划的执行情况
        3.2.2 导师定期的监督进度
    3.3 译后事项
        3.3.1 译员自我审校
        3.3.2 导师质量把控
    3.4 小结
第4章 翻译理论的选择运用
    4.1 文本分析理论的指导作用
        4.1.1 源文本文外因素分析
        4.1.2 源文本文内因素分析
    4.2 功能对等理论对源文本的指导作用
第5章 翻译实践典型案例分析
    5.1 引言
        5.1.1 直译和意译
        5.1.2 增译和减译
        5.1.3 语序调整
        5.1.4 词性转换
        5.1.5 反译法
第6章 翻译实践总结
    6.1 译员的职业素养
    6.2 翻译经验小结
    6.3 对翻译过程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教育叙事:一位民族地区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价值
    二、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范围
        (二) 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与拟创新点
        (一) 研究现状
        (二) 拟创新点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基础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和几点说明
        (一) 研究思路
        (二) 几点说明
第一章 “校长”感知到的学校文化
    第一节 新上岗——震而不惊
        一、就职演说
        二、迟到“习惯了”
        三、“扩房”惹的祸
        四、“打倒腐败W!”
        五、“谁逼我,我就砍谁!”
        六、“我就这么放,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七、深度思考
    第二节 溯昔往——寒而不栗
        一、“西南”中学
        二、“西南”中学和周边学校
        三、“西南”中学与周边社区
        四、国家的教育变迁及“西南”中学的成长史
        五、与“西南”中学一起成长的教职员工
        六、深度思考
第二章 “校长”重塑学校文化之历程
    第一节 管门房——实而不俗
        一、“规则”与“自由”
        二、先管后教
        三、回归“完中”
        四、精管善教
        五、特色办学
        六、理性反思
    第二节 正气场——虚而不空
        一、思想文化
        二、景观文化
        三、精神文化
        四、文化积淀
        五、理性反思
    第三节 钻课堂——和而不同
        一、有效教学
        二、研究课堂
        三、理性反思
    第四节 “人”成长——各自有别
        一、学生故事
        二、老师故事
        三、理性反思
第三章 评估重塑前后的学校文化
    第一节 文化项——逐个评估
        一、“校长”的学校文化的整体健康发展变化
        二、“校长”的教师队伍进行团队建设的能力
        三、“校长”作为管理者的果断性
        四、“校长”朝“卓越校长的十项特征”努力及表现的进展
    第二节 析既往——而为开来
        一、对“西南”中学学校文化规定的定性分析
        二、理性反思
第四章 “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
    第一节 忆沧桑——少年励志
        一、母亲的启蒙故事
        二、我刻苦铭心的童年故事
        三、理性反思
    第二节 阅感伤——关爱生命
        一、火灾事件
        二、交通事故
        三、慈母仙逝
        四、理性反思
    第三节 被冤枉——痛定增智
        一、开学前一天
        二、难教的周×
        三、“魔哥!魔鬼!”
        四、冲击学校
        五、“一句外号招来校长一巴掌?”
        六、深刻反思
        七、深度反思后的智慧工作
    第四节 乐群芳——为而不恃
        一、师院实习生的“校长”访谈
        二、贴吧里的“魔哥党”对“校长”的评价
        三、“校长”的专业发展访谈
        四、理性反思
结论
    第一节 研究范式的创新尝试
        一、尝试“研究者”把过去的“自己”作为“被研究者”
        二、“研究者”与“参与者”的合理穿越
        三、研究具体方法的灵活穿梭使用
    第二节 “陌生”的“返乡人”的发现
        一、学校文化重塑重在“内”发
        二、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
    第三节 对学校文化重塑与校长成长的新思考
        一、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西南”中学文化重塑的局限性
        三、对“学校教育”的再认识及学校文化重塑的新应然路向
        四、校长成长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1.1 性别特征
        2.1.2 年级分布
        2.1.3 生源地特征
    2.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2.2.1 问卷的信度分析
        2.2.2 问卷的效度分析
第3章 大学生手机媒介接触时间研究
    3.1 大学生手机媒介接触时段
    3.2 大学生手机媒介接触时长
    3.3 大学生手机媒介接触频率
第4章 大学生手机媒介内容研究
    4.1 大学生手机媒介使用用途
        4.1.1 大学生对手机的无意识使用现象普遍
        4.1.2 大学生广泛使用手机进行移动通讯
        4.1.3 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介获取资讯
        4.1.4 大学生借助手机实现休闲娱乐
        4.1.5 大学生通过手机完成学习与工作
        4.1.6 大学生利用手机应用服务生活
    4.2 大学生手机媒介使用动机
        4.2.1 人际交往动机
        4.2.2 消愁解闷动机
        4.2.3 自我认知动机
        4.2.4 监视环境动机
        4.2.5 自我实现动机
        4.2.6 工具型动机
第5章 大学生手机媒介效果研究
    5.1 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中心理认知的影响
        5.1.1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自主性降低
        5.1.2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真实性减弱
        5.1.3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安全性降低
        5.1.4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随机性增强
    5.2 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中言语行为的影响
        5.2.1 借由手机媒体塑造自我形象
        5.2.2 依托手机媒介满足窥视他人的心理
        5.2.3 网络社交中的虚假客套
        5.2.4 存在网络谩骂与发泄现象
    5.3 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中思维模式的影响
        5.3.1 大学生思维模式碎片化
        5.3.2 大学生生活方式娱乐化
        5.3.3 大学生思考方式简单化
    5.4 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中意志情感的影响
        5.4.1 大学生交往情感变得淡漠与疏离
        5.4.2 大学生交往内心变得孤独而脆弱
        5.4.3 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现象严重
        5.4.4 手机媒介的异化发展带来大学生用户主体性迷失
    5.5 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中价值追求的影响
        5.5.1 隐形攀比风气滋生大学生虚荣心理
        5.5.2 校园内的享乐主义观念风行
        5.5.3 大学生群体存在盲目从众现象
第6章 总结与思考
    6.1 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6.1.1 传播特性碎片化
        6.1.2 媒介环境娱乐化
        6.1.3 社会环境商业化
    6.2 策略与建议
        6.2.1 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6.2.2 强化大学生社会交往价值观教育
        6.2.3 搭建健康的大学生手机媒介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格的现代化
        1.1.2 大学生人格危机呼唤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
        1.4.1 研究重点、难点
        1.4.2 创新之处
2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概述
    2.1 人格与和谐人格
        2.1.1 人格
        2.1.2 和谐人格
    2.2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
        2.2.1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含义与特征
        2.2.2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在构成维度
        2.2.3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外部影响因素
    2.3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当代价值
        2.3.1 大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
        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2.3.3 实现现代化以及民族复兴的深远影响
3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思想借鉴与理论基础
    3.1 中国传统社会和谐人格思想借鉴
        3.1.1 古代思想家百家争鸣理念中的“和谐人格”
        3.1.2 近代思想家对自由独立“和谐人格”的执着追求
    3.2 西方从传统到现代和谐人格思想
        3.2.1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对自由人性的和谐追问
        3.2.2 中世纪“和谐人格”思想的神学异化及其在文艺复兴的复苏
        3.2.3 近现代资产阶级学者多元化“和谐人格”思想的理论呈现
    3.3 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思想理论
        3.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全面自由和谐人格思想
        3.3.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和谐人格教育思想
        3.3.3 我国领导人对经典作家和谐人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与大学生和谐人格问题
    4.1 早期现代化的求索与传统依附性人格的突破
        4.1.1 早期现代化的艰难求索
        4.1.2 传统依附性人格的革命性突破
    4.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与人格的独立性诉求
        4.2.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的求索
        4.2.2 人格的独立发展性诉求
    4.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与大学生和谐人格问题凸显
        4.3.1 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发展的断裂特征及其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
        4.3.2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5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现实困境及成因
    5.1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现实困境
        5.1.1 对“和谐人格”概念的解读存在争议
        5.1.2 我国社会转型尚未完成所带来的和谐人格建构理念不确定
        5.1.3 大学生人格发展各个维度不平衡(重智力教育、轻人格教育)
        5.1.4 大学生人格成长的固有惯性阻滞着和谐人格的顺利建构
    5.2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现实困境的成因
        5.2.1 社会层面和谐人格理论研究及其大众化工作暂不成熟
        5.2.2 现代社会转型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产生双重影响
        5.2.3 高校和谐人格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尚不完善
        5.2.4 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层面存在大量不和谐因素
        5.2.5 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因素发生阻滞性制约
6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1 自觉坚持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基本原则
        6.1.1 现代创新原则
        6.1.2 以人为本原则
        6.1.3 分类指导原则
        6.1.4 多维推进原则
        6.1.5 和谐交往原则
        6.1.6 整体协调原则
    6.2 努力探索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基本方法
        6.2.1 努力提高人格认知
        6.2.2 全面促进身心发展
        6.2.3 切实加强道德教育
        6.2.4 均衡协调艺术陶冶
7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基本路径
    7.1 创设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和谐建构的外部环境
        7.1.1 积极构筑良性发展的经济环境
        7.1.2 努力强化民主政治特色的制度保障
        7.1.3 持续建设“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和谐文化
        7.1.4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关心贴心的帮扶网络及运行机制
        7.1.5 全力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7.2 建立健全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若干机制
        7.2.1 “三全”育人管理机制
        7.2.2 大学生正当权益保障机制
        7.2.3 激励约束教育引导机制
        7.2.4 适当干预及适当救助机制
    7.3 建构以个体-社会责任心培育为核心环节的大学生和谐人格模式
        7.3.1 个体-社会责任心的含义
        7.3.2 以个体-社会责任心培育为核心环节建构大学生和谐人格模式
        7.3.3 个体-社会责任心培育的重要意义
    7.4 强化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相关的意识教育
        7.4.1 “正视风险”现代人格意识教育
        7.4.2 “天人合一”环保意识教育
        7.4.3 “贵己重生”珍爱生命意识教育
        7.4.4 “知恩图报”感恩意识教育
        7.4.5 “中庸和谐”民族传统意识教育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10)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快乐徜徉(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题贴近生活让学生心动
二、合作学习为集体荣誉而激动
三、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感受成长
四、活动反思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
五、多平台展示放大成绩让学生积极参与

四、一分钟学会做“帖子”(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做美食更健康,美食轻松网上学[J]. 邹民. 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 2020(06)
  • [2]追寻“德气”的人生:大理诺村女性社会性别建构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研究[D]. 苏醒. 云南大学, 2018(04)
  • [3]政务微博语篇研究[D]. 陆露琳.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4]Anything You Want英译汉实践报告[D]. 鲍天成.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03)
  • [5]教育叙事:一位民族地区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D]. 蓝日模.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6]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的影响研究[D]. 张欣. 河北大学, 2017(01)
  • [7]远东来信[J]. 张新科.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3(05)
  • [8]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研究[D]. 彭美贵.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9]怪味豆少女——鲍鲸鲸[J]. 小艳.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3(03)
  • [10]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快乐徜徉[J]. 陶蓉芳. 考试周刊, 2011(90)

标签:;  ;  ;  ;  ;  

一分钟学会“发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