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24
摘要:受限空间作业是许多行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特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的场所比较特殊,这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作业场所主要包括烟道、烟囱、煤气柜、油罐、管道、下水道等。受限空间作业场所的主要特征就是通道受到限制或者空间密闭,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作业人员不能及时撤离作业地点,很有可能引发二次事故的发生,所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是相关行业管理中不可轻视的工作。
关键词:受限空间;安全;检查;措施
对于危化品企业管理来说,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那么,如何做好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呢,笔者简单谈下自己的观点。
一、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管理
1.做好危害识别工作。
在作业任务明确后,生产单位及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受限空间中的环境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分析和分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和作业要求,以保证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2.做好作业前各项检查。
首先,检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许可证、用火作业许可证、用电作业许可证等,必须要求作业许可证件齐全。其次,检查具体的气体分析票据,要确认票据分析项目是否齐全正确,从各项数据判断是否符合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条件。
其次要做好作业人员检查。包括:检查监护人员是否到位,并进入工作状态;检查现场作业人员与票证上注明的工作人员信息是否一致;检查作业人员身体状况是否符合受限空间作业要求。
再次要做好安全防护器具检查。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要检查施工现场是否根据施工需要及受限空间条件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供风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酸碱服装等各种防护器具。并且还要检查防护器具的质量、密封性等是否完好。
最后要作业人员着装检查。检查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着装是否符合要求,如进入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不能穿戴容易产生经典的化纤衣服、衣服上面不能带有金属物质,必要时还要穿戴防静电服装。作业人员的着装还必须要符合工业卫生和文明作业的要求。
3.开展安全交底及安全教育
生产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共同给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工艺处理方案、施工作业方案中说明的安全应急措施、还有施工要求等。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施工单位要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讲话。
4.实紧急救护的安全措施
根据作业现场需要,必须在现场准备充足的救护用具,包括安全带、供风式场馆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等,并且要检查这些用具是否完好,如有却缺失应及时补充或更换。在受限空间外围要设置合理的逃生通道,通道数量必须有2个以上,并且通道必须保证随时通畅。在作业现场必须要准备灭火器等消防措施。作业人员及工作人员要清楚火警电话、急救电话等,如遇事故发生,必须熟悉报告程序和报告方法、要求,要以先救人为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全面落实作业器械的安全措施
(1)检查导入受限空间的工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2)使用的通风机、电焊机等工具时,其漏电保护器要符合在潮湿、易触电环境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在使用前检查开关是否合格,并检查底线是否规范正确的接地。
(3)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容器应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加强受限空间作业时的安全管理
1.作业人员出现事故的措施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一旦出现身体不是等症状,应及时向监护人发出联络信号,撤离作业现场。如果出现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救护人员在做好相应措施后及时进入受限空间对中毒、窒息人员进行救助,并且受限空间外至少要有一人与作业空间内人员进行联络。
2.特殊环境中作业的要求
在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在闷热、通风不良、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长管式防毒面具,吸气口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需要专人监护,在这种环境中,作业人员持续工作的时间不宜太长,应该实行作业人员轮换作业,并减少同时在受限空间内作业的人数。
3.受限空间内的原构件管理
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不能对其内部原有构件破坏,如果需要移动内件的,要做好移动时的保护工作,并记录好内件的原来位置,以方便完成作业后对内件进行复位。在作业过程中,不能随意踩踏空间内部管线,保护好空间内部的防经典、防漏电装置。
4.作业时设备的使用安全
在作业过程中,要按照规定使用相关设备,如果设计到用电或用火的设备,比需做好相应的防漏电、防火措施。带电设备在使用后,必须及时关机并切断电源。对于需要固定后使用的设备,必须要固定牢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员在成伤害。
5.作业时用火用电的安全管理
作业时要对作业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及时清理,并在旁边准备好灭火措施。在用电作业时,要检查线路是否有漏电的情况,用电管线不能铺设到有液体的位置,并且要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完好。如果在用火用电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如果危险程度较低的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时,应及时疏散现场作业人员,然后在采取处理措施。
三、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完成后的安全管理
1.统计作业人数、工具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数进行统计,看人否还有人员在受限空间内,如果有人员没有出来,应及时派专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内进行寻找,如遇紧急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此外,还要检查工具是否齐全,确保没有任何物件遗落在受限空间内。
2.对受限空间内的处理
作业完成后,要将受限空间内作业时所移动过的内部构件进行正确的复位。对于从受限空间中清理出的残渣、废液等要进行及时清理,将作业时用到的电源、火、电焊设备、通风、施工机械等设备转移出受限空间。认真检查作业现场是否还存在不安全隐患,如果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作业后的相关工作
在作业完成后要报告相关管理部门,作业完成情况,交待相关事宜,并办理完工移交手续。
总之,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由于受限空间通常具有较为作业恶劣的环境,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出充分的安全考虑,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将相应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进入受限空间前要对空间内进行彻底清理并对内部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在作业过程中要进行各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实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高效的进行。
论文作者:拜晓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作业论文; 空间论文; 人员论文; 措施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设备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