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高新技术几何式发展,“水”这种工业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逐渐稀缺。现如今,“花钱买水喝”再也不是一句玩笑话了。放眼全国,山西、云南、黑龙江、四川等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一天比一天严重,尤其云南是水资源十分充沛的省份,却“保不住、用不上、运不长”。要解决这些问题,水土高效率的保护保持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把握住这个环节,才能持续增加水资源的存储量,才能长久促进水环境的有效循环,才能不断提高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品质,才能为国家科技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最终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水环境;措施
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水是工业生产优良的催化剂,没有水就没有社会的演变,没有水就没有历史的延承。因为水的体量相对来说还是较大的,所以在过去发展的道路上并没有人看重这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水,就更缺乏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直接导致了现在水体污染问题的肆虐。最近这些年来,全人类逐渐达成了珍视水资源、保持水环境的共识,开始面对、思考、解决、补救水的问题,才使得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水土保持的技术能够得以利用并加以推广。
1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面对的困境
1.1 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水资源存量不足
中国是一个淡水体量比较大的国家,但同时中国的人口数量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综合评判的结果就是水资源的人均水平低下,甚至达到了“水贫困”的程度,是全球众多贫水国的其中一个。全球的人口还在继续增加,全球的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还在持续进步,可水资源的浪费问题、污染程度还是难以控制。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大数据的显微镜之下,水的走向并没有和人类的发展方向契合,而是渐行渐远。
1.2 中国水土资源损失和侵害现象严重
依据多年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现在的土地侵蚀面积已经达到了357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土地面积中的占比达到了37.2%。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一个省份、每一条河的流域都多多少少的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每一年都有2.3厘米的土壤在中国土地表层流失,这个现象让人痛心疾首,这也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情况。
2水土保持措施的探究
2.1 水土保持的主要特点
水土保持离不开系统的规划和综合性的实施过程,一是科学性,要考虑到可能牵扯到的领域,科学研判,要从法律法规、地质勘测、农业种植、防灾减灾等多个方向进行研究;二是地域性,我国地域跨度大,要考虑到不同省份、不同区间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差异,制定能够适应适合该地域经济条件、法律规定、国土规划及水土流失现状的方案;三是综合性,要全面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社会社团之间、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争取更多的帮助、明确职权分工,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四是群众性,要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让本地区老百姓、院校学者和知名人士等积极的参与进来形成“统一战线”,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去整治千沟万壑。
2.2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一是生物措施,能牢牢抓住土地的只有植被,增加植被的覆盖率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措施,既不会对水土造成二次伤害,又可以对地域起到修复作用,还能提高该地块的营养和土地生产力。二是工程措施,通过合理规划有目的性的人为修建各类工程设施来进行防治,比如对坡面的治理工程、治沟造地工程和各种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三是蓄水保土,这其实和生物措施也有一定关联性,主要采取的是改善绿化程度和土质,再对地块地形坡面加以改造,起到蓄水保土改善土质的作用,能很好的把农业生产提高上去。不管是怎样的措施,一定要因地制宜。例如,东北三省是全球三大黑土区域之一,有很多漫川漫岗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耕种庄稼处坡长坡缓,而内蒙陕西等地多干旱少雨水,过度放牧和无限制的开垦导致荒漠化严重,在这两个地区采取措施时就不能一视同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水土保持措施可以让中国整体水环境保持好的走向,让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得到转变,下面就具体研究一下水土保持措施到底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施加了何种影响。
3.1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经济发展、工业进步更离不开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贫困的恶果已经让人类尝到,各个国家也已经逐步达成了改善水环境的共识。然而水并不能凭空制造出来,水资源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时间调整修养的过程,水土保持措施正在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现有的,存住流走的”才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如果水的质量提高了、水的体量增加了,就可以为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捕捞业等一些列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3.2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防灾减灾
中国神话时期,水的作用就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将来,而现在,水依然左右着我们的命运,水控制不好除了会带来灾害,还会导致致命的污染。水利设施维护,清淤清沙是重点工作,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将每年大量流入河流、胡泊、水库中的泥沙稳固在土地上,保证河道畅通,防止发生洪涝灾害。黄河每年河床不断加高的“病因”正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在1950年后的五十年内,黄河下游河床平均升高两米,河道内有92亿吨淤积的泥沙,这是十分可怕的。另外,水体内的泥沙少了水污染就会减少,河道胡泊辐射地区的饮水就更加安全,生产生活用水就更加放心,长期以往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循环,这才真正造福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3.3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帮助作物抗旱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农业需求大国,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干旱是农作物的头号天敌。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大幅度提升和增强作物抗旱保收的能力,提高了土地的蓄水锁水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增加田土的营养、促进作物对肥料的吸收。而作物能抗旱、长势好则会将根茎扎的深、抓地牢,作物也会从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土地、过滤被污染的水份、涵养流失的水源,这恰恰也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作用。所以这是一个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过程,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循环。
3.4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水土流失带走的不仅仅是水源和适于耕种的土壤,其作为污染物的载体在使泥沙大面积输送的路途中也输送了巨量的农业污染物、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系统的破坏了生态链,加剧了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损伤程度。水资源的破坏让淡水生物无法正常繁衍生息,草场沙漠化让动植物的生存地消失,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很大程度的修复了生态系统,而大自然中拥有健康、充满生机的生态圈,最终可以受益的还将是人类社会。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对水资源和水环境起到十分良好的影响。它使我国拥有了更多的良田,它使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它减少了各种自然河流和水利工程中的泥沙淤积,它让各类水源中的水量逐渐充沛,它修复了生态系统让生物更多样,它控制污染让水体更纯净。水土保持措施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让水资源和水环境在各类复杂困境当中慢慢走了出来。但是,我们依然要认清“水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要继续用高新科技的手段科学的创新和改进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以便迅速跟上生态环境的更迭,以便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带来更大的红利。
参考文献
[1]罗丁源.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7(17):111.
[2]焦立国,杨光,王昱文.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6):44-45.
[3]马恒有.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226.
[4]李程碑,王勍.有关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288-289.
论文作者:龙俊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资源论文; 措施论文; 水环境论文; 中国论文; 泥沙论文; 作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