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研究报告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研究报告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的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流域论文,研究报告论文,商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覆盖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七省和上海市,人口四亿四千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8.9%;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8963.5亿元,占37.3%。这个流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工农业比较发达;有广阔的腹地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它以长江黄金水道(全长6300公里,已通航上海至宜宾2960公里)贯通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并且联结中国的南部和北部,长江水系是全国的脊梁。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对全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在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过程中,商品市场的建设,将对资源开发、工农业发展、交通建设,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流动和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以及整个流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当前长江流域商品市场的实际分析出发,以实现第三步战略作为目标,提出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的目标模式和实施对策,这是本研究报告的任务。

一、长江流域商品市场的现状和加速商品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长江流域七省一市的商品市场的现状,即有消费水平、市场容量的差别性,也有市场建设层次、规模上的差别性,更有市场建设的滞后性和低态趋同性。

1.消费水平、市场容量的差别性。长江七省一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国37%,(1992年人均零售额930元左右),但内部有明显差别性,反映在消费水平上,可分为沪、江浙、皖赣、两湖、四川五个层次。市场容量上,长江中下游地区蕴藏着巨大潜力,如果中上游地区(人均676元)第一步达到目前江、浙平均水平(人均1230元),市场容量即可扩大近一倍;第二步达到上海水平(3638元),则可扩大4.4倍。最终消费的迅速增长,将会带动工农业生产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反之,亦是如此。因此,近年来各地在迅速发展本地区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正在大力发展城乡零售业网点,并在不断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零售市场的迅猛发展(年递增20-30%),为整个商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交易市场已经体现层次上、规模上的差别性。七省一市各地均有以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初级交易市场。近年来,成交额均有很大增长。在全国最大的50个工业品交易市场中,长江流域七省一市有25个,占50%;特别是浙江省有16个,占三分之一,其中第一名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1993年交易额高达45.2亿元,第二名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35.6亿元。

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已经越过了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初级市场阶段,进入了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辐射力较强的专业批发市场的中级阶段。它以乡镇企业和中小城市企业产品为基础,以专业运销商为骨干,把商品销向长江流域和全国各地,有的还把分场开向外地。例如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1994年6月完成第四代二期工程以后,已使市场摊位增加到2万多个,全年交易额预计可达60亿元,并在上海等地开了6个分场。浙江省的商品市场经过十多年培育建设,特别是近二年的建设,投入资金39亿,共建1282万平方米,在规模和层次上均有很大发展,1994年6月末全省共有各类市场4113个,上半年成交额559亿元,全年预计可达1000多亿元。苏南专业批发市场发展也发挥了同样作用。如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江苏常熟招商市场,也都是交易额二、三十亿元的大市场。长江三角洲专业批发市场的迅猛发展,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商品市场发展的重大突破,影响深远。

与浙江省大力发展中级类型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1992年起上海的市场建设向更高层次攀登,并且取得很大成功。除了金融性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外,上海开设了金属交易所、粮油交易所、石油交易所、农资交易所、上海肉类交易所、上海商务中心(工业品)等以期货交易为主,期货、现货结合,面向全国,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交易市场,例如金属交易所1993年交易额3990亿元,粮油交易所交易542亿元(半年),它已对全国市场起了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近几年长江流域高、中、初三级市场的迅猛发展,不仅体现了层次上、规模上的差别性,而且如浙江省的批发市场年交易一千多亿元,上海金属交易所年交易3990亿元,不仅对长江流域而且对全国经济的腾飞有重要作用。

3.以横向联系为特点的商品流通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期,长江流域七省一市在以横向联系为特点新的商品流通体系形成中,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作用更为显著。1992年全国商品销售总额21200亿元,其中长江七省一市8521亿元,占40.2%,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4649亿元,占22%,在商品销售总额中,对国内商业批发销售额,全国9988亿元中,长江七省一市4261亿元,占42.66%,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2454亿元,占全国24.6%,体现了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商业机构的巨大的吞吐量。

4.流域性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长江流域23个中心城市,加强横向经济合作,重点项目已达5000多个,特别有两个流域性的发展趋向具有很大潜力,将对面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沿江七省积极参与浦东开发,已在上海投资兴办各类企业2300多家;上海在沿江城市也都设立窗口,通过建连锁商店等多种形式,联手创建“长江商贸走廊”。二是流域性集团公司已经破土而出。长江经济联合发展公司是由沿江31个城市、交通银行总行及其28家分支行,以及386家大中型企业共同投资7.7亿元,以产权联系为纽带组建的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股份制集团公司。它以上海的总公司为核心企业,成立了由总公司控股的南京、武汉、重庆3个区域性公司,并由总公司和区域公司组建一批全资和控股企业已达45家。开业一年多来,拓展各项业务,在商贸、房地产、加工业和基础产业领域进行投资,为沿江地区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目前这个公司资产规模已达15.6亿元,创利1.28亿元。近期在沿江投资兴建较大的商贸项目已达十一项,在1994-1998年五年中,它们将争取继续投资30亿元,建造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的商贸项目,年销售额达200亿元的一个连锁型商贸网络。

综合以上对长江流域商品市场现状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长江流域有很好的高于全国水平的市场基础,尤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它对推动流域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近年发展中,出现了如浙江、江苏的专业批发市场、上海高层次期货市场、长江经济联合发展公司(简称“长发”)这种新趋向,它将引导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发展走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走上新台阶,这对开发长江流域经济,影响全国、走向世界势必产生深远影响;三、长江流域七省一市商品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别是明显的,不论在消费水平、市场容量上,在交易市场的层次、规模上,在横向联系的能量上,在流域性商贸项目建设上差别都是明显的。因此,今后开发长江流域商品市场的重点是开发长江中上游市场,使其达到下游及三角洲水平,同时加强长江三角洲市场建设,使其起到引导整个流域商品市场发展的作用。

长江流域商品市场虽有上述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势头,但与长江流域经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比,差距很大,必须加速建设。其必要性在于:

1.长江流域在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中的地位,要求加强商品市场建设。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产业密集、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尤其是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域优越、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人文繁荣、科技先进,特别是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和兴建三峡工程以后,整个流域经济将会迅猛发展,经济潜力也将会充分发挥,长江流域作为全国经济东西南北联系的纽带或桥梁作用也将更趋突出,强大的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不断扩大,其基础必然是商品流(包括物资)的迅速扩大,它要求加速长江流域的商品市场建设;

2.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实现共同繁荣,要求加速商品市场建设。长江上游矿产、水能、物质资源丰富,加之“三线”建设时投资400亿元形成的强大生产力,是未来能源、冶金、重化工基础工业基地,是未来的“鲁尔区”,是以农业、采矿,以一、二产业为主、国内市场为主的经济区;而下游、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以二、三产业为主的轻型经济结构,是精细加工区,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是未来的“新加坡”;中游则有承东启西,兼有二者之长的地区,上中下游的优势互补,必须通过大量的商品物资交流,它要求加速长江流域的商品市场建设。

3.长江流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共同要求,必须加速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与横贯东西的长江形成紧密结合的“T”字型态势,是到2000年或更长时间内进行重点开发和布局的两条主要轴线,其经济影响可扩大到大西南、大西北及中原大地,并能直接达海通洋,是我国唯一从沿海深入内地的中轴线。利用沿海和开放达到现有程度的时机,把沿海和长江流域经济开放开发结合起来,加速长江流域经济开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它要求长江沿江主要城市相互连通,汇集国际市场信息,提供高效销售、金融、保险、储运服务,调动国内外资源,组织生产服务中心,扩大进出口转口贸易,也必须加速长江流域商品和各类要素市场建设。

4.浦东开发开放与三峡工程兴建近期内即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它也要求长江流域加速商品市场建设。浦东开发开放近期投资近千亿元,三峡工程投资954亿元,这两大项目耗资近二千亿元,它是长江全面开发的窗口和中心必将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劳力、商品、物资,各种生产要素、商品物资通过市场迅速聚集,它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新的发展极,也要求加速沿江地区不同层次的商品物资市场建设。

二、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的模式

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的模式应该是“多极、联动、多层、外向型市场网络”。

1.“多级”。市场应按经济区为基础建设,全国国土规划总体纲要提出,长江流域可分四个经济区,即沪宁杭、武汉为中心长江中游、重庆至宜昌长江沿岸、攀西-六盘水开发区。但从市场分类来讲,实际上有沪、江、浙、皖、赣、两湖、川贵五个市场区,分别以上海、宁杭、南昌、合肥、长沙、武汉、重庆成都为其发展极。我们要大力发展五个市场区域中的发展极城市的功能,特别是它在产业、产品、企业、技术、市场、生产方式的创新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商品市场的建设。每个市场区都应象浙江省一样,发展一批各有特色的商品市场,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上海是多极中的极核,充分发挥其联结多极的服务与枢纽功能,起到龙头作用。

2.“联动”。五个市场区不应是分离的而应该是互相联动的。联动的内涵包括:(1)各个市场区相互开放,互相参与,不搞封锁,形成长江流域的“共同市场”;(2)长江流域与全国联动,特别是1997年京九铁路建成后,长江与全国南北二片,就会形成成渝、京广、京九、沿海四大纵横交叉轴线,对全国的联动幅射功能大大增强;(3)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长江沿江四大中心城市,应建设一批各有特色的商品、物资市场,既面向各自经济区,又互相参与交流,上海作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它是五个极中的极核,面向整个长江流域起联动作用,应建设更高层次、更大交流范围(全国、国际)的交易市场为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服务。

3.“多层”。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的多层次性表现在:(1)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和初层次市场,各有其作用,应同时存在,但不同城市、地区应有差别;(2)开发时间上有次递性,由下游向中上游推进,先开发中心城市后向周边幅射;(3)双向交流,利益互补。不能重复原料向东、成品向西,单向流动的态势,更不能利益始终向东顷斜,这不利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因此必须实行双向交流,流域的内向循环与外向循环有机结合。严格实行经济责任、开发成果、经济利益共担、共享互补的原则。

4.外向型。长江流域的商品市场建设,应采取面向世界的“大鹏经济发展战略”,即以上海的浦东开发为“头”,以北部沿海带和南部沿海带为两冀,以长江流域为身躯,通过浦东和上海,将沿海市场建设和长江流域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纵横交叉的市场群,造成大鹏展翅之势,俯瞰太平洋,向世界腾飞。通过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较大程度对外开放,吸引外商进入,从而把整个流域商品市场带向外向型轨道。

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的数量目标设想是,到2010年即经过十八年建设达到:

1.社会商品零售额达38800亿元,比1992年增长8.5倍,其中长江三角洲达到香港水平(人均2.2万港元),其它五省达到和超过上海当前水平(人均3638元),并相应扩大零售机构和营业人员。

2.按每三十万人一个“超市”的标准,在长江流域98个大中城市及部分城镇开设1500个超级市场,以适应逐步走向小康型生活水平的需要。

3.在五个市场区中,每个区基本上建立起浙江省类型的中级水平的专业批发市场100个,整个流域约建500个左右;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大城市均建立起十个左右生产资料、大宗农产品、工业品的交易市场、整个流域约建40-50个;上海建十个左右大型专业期货交易市场(或3-4个大型、综合性期货交易市场),应贯通整个长江流域和全国市场,并与国际同类交易市场接轨联网。

4.再组建4-5个象长江经济联合发展公司这样流域性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或科工贸、金融、内外贸结合大型综合商社,以推动“长江商贸走廓”的发展。

5.在沿江大城市建立一批相应的物流设施,包括铁路专用线、港口、仓库,以及货物组配中心。在上海浦东,还应建设与国际、国内转口贸易相应的物流和加工设施。上海的转口贸易额要从1993年182.1亿美元扩大到2200亿美元,基本上达到香港当前水平。

三、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根据上述规划模式,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不仅量上有极大增长(近十倍),质上有新的飞跃(由初级市场上到中高级市场),而且幅射范围将由内向流域转变为内外并重、以外为主的轨道上来(国内、国际)。难点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点:

1.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开放程度不足,产业结构雷同,条块分割严重。由于没有形成新的经济上的差别利益,因此对相互投资、建立“共同市场”兴趣不大,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或“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格局。

2.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所需投资巨大,同样商品市场建设也需巨额资金。以每个超级市场1000万投资计需150亿元,以浙江省投资40亿建市场为例,五个省约200亿元,五个“长发”每个30亿计150亿元,加上零售商业物流设施和期货市场建设匡计整个商品市场建设投资约需800亿元。如此巨额投资,在目前财力分散和商业投资回报率不高情况下,很难筹集。

3.交通运输还跟不上资源开发和商品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长江虽是“黄金水道”,但仅能占货运量的15%,沿江大铁路尚未建设,交通不畅矛盾突出。纵观世界各大江河,密西西比河港口新奥尔良有8条铁路通腹地,汉堡港有11条后方铁路,纽约港的疏港铁路有14条,上海是1300万人特大城市,上海港是年吞吐1.5亿吨货物的世界性大港,却仅靠两条铁路为之集疏运输,更无大动脉通向沿江腹地,在内地资源开发,整个长江流域转上外向型经济以后矛盾将更突出。

解决上述矛盾的对策是:

1.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建立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协调委员会,统筹规划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建立大市场,建设大交通,组建大企业,组织大开发,大范围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长江总体开发的组成部分。商品市场建设也应纳入统一规划,并由沿江各省按各自实际制订分规划,由委员会统筹协调。

2.对巨额资金投入采取滚动开发,多方集资办法。由于商业建设大型项目一般6-8年回收,中小项目3年回收,以平均5年回收计,18年中投入800亿元,每5年约需220亿元左右,可以实行滚动开发。集资方向主要应利用国际大商业集团的资本,同时广招国内企业投资,从长江流域来说应明确“以市场换资金、技术、管理”,积极开放市场,也需要中央政府支持和金融资本介入。也可学习浙江经验充分运用社会资金建市场,搞社会集资性建设。

3.加速交通建设。要积极开发川江航运,运力由目前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使长江上游能终年通航1000马力驳船和500吨级驳船,同时要加速整个长江的航道和港口建设,加速船舶改造,使长江货运量由1989年2.6亿吨,2000年达到9亿吨,2010年达20亿吨以上,并建立长江航运集团。与此同时加速沿江大铁路建设,上海经南京到武汉铁路全长1100公里,实际已连通近半;但铁路运输的整体性、网络性很强,一点不通、万丈无功。其余仅500公里左右应争取2000年前完成。如与全长2360公里的京九铁路相交于九江,则整个长江的水陆运输可以畅通。为了与商品市场的批量运输相适应,还应建设沿江高速公路。

四、上海对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应作的贡献

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使上海处于沿海和沿江两大开放带的交叉点上,这对加快浦东开发和上海振兴是极为有利的,当然也带来新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长江三角洲和长江地区的共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1.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九十年代上海经济要与世界经济实现四个接轨:一是金融接轨,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数量,为国内企业特别是长江流域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二是贸易接轨,这是沿江地区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高桥保税区的特殊条件,组建一批中外合资的外贸机构,大力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和国内转口贸易;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全国性的商品、物资期货等市场,完善交易制度,建立市场规范,形成市场体系,通过这两方面努力逐步在上海发展若干远东地区国际商品交易市场。三是产业接轨,把上海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挂起钩来,把国际著名大公司、大企业直接投资引进来,为长江流域经济开发服务。四是管理接轨,大胆借鉴发达国家行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建立各种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更有效地促进与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大大提高上海总体管理水平,为长江流域经济转向外向型服务。

2.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五大开发。九十年代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以适应浦东开发和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沿江开放战略的实施,上海要实行五大开发:一是建立大市场,上海要进一步向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兄弟省市开放金融市场、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和人才市场,欢迎各兄弟省市来沪从事对外对内经济贸易活动。二是建设大交通,上海要配合这一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加快与周围地区连接的交通项目建设。“八五”期间加快沪宁、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建设,“九五”加快浦东铁路和华东铁路联网建设和上海浦东国际航空港建设,积极进行长江口整治和上海新港区建设,筹划上海到崇明海底隧道建设,为建设长江流域的综合交通体系做贡献。三是组建大企业,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才能冲出长江,走向世界。同时,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也要以这些企业集团作为组织保证,来调动各地区的资源,进行新的优势组合。四是组织大开发,长江流域的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实现长江流域经济繁荣的支柱,要按“共同协商、共同建设、共享利益、共同繁荣”的方针建设开发。五是产业大调整,上海要在浦东新区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构筑产业高地,并以此为龙头,按照提高规模效益、比较效益,发挥地区总体优势的要求,由东向西,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大调整。

3.继续贯彻上海市政府1992年7月制订的对前来浦东新区参与开发的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的省市给予八个方面优先。

我们希望国家重视上海与流域之间互动关系,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步调,以保证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希望沿海各省市制订相应规划,采取积极步骤实现互动。

*本文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上海市财办、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所作课题的研究报告。

标签:;  ;  ;  ;  ;  

长江流域商品市场建设研究报告_长江流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