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_货币政策论文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生活在“混合经济”时代。所谓“混合经济”,是指一种既有私人部门活动,又有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活动的经济时代。在“混合经济”中,有“两只手”操纵着经济运行:在私人部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的运行;在公共部门,则主要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这“两只手”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才能使经济走上健康的轨道。作为理性的政府,它通过对市场运行态势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设计一系列的经济变量,作用于市场体系,诱致市场主体作出反应,使经济运行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手段。通过对二者的有机组合,改变经济社会中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配置比例,最终达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一、两部门资源配置与财政、货币政策

(一)人类需求与两部门资源配置

按照被消费的商品在消费者之间是否交叉,可以把商品分为两类:私人商品和公共商品(当然现实中还存在大量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商品,此处为了分析的需要,暂不考虑)。所谓私人商品,是指能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甲消费时乙就不能同时消费的商品。私人商品的显著特征是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或者说消费者在消费它时,其成本和收益是内在化的。因此从理论上说,私人商品的供给应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另一类是公共商品。所谓公共商品,是指一组消费者可以同时消费,不可分割。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商品的特征。由于公共商品对于单个消费者来说,其产权边界不清,又由于消费者的“搭便车”心理,因此公共商品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提供,其效率会相对高一些。

(二)两部门资源配置与财政、货币政策

1.市场配置资源——以金融货币为中心。私人部门提供私人商品,按照市场机制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问题。厂商的生产决策和投资决策,消费者的决策都会受到货币市场的利率影响。利率的升降,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减,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与储蓄的组合比例。金融机构是调节厂商和消费者资金余缺的纽带。

2.政府配置资源——以财政为中心。公共商品由政府部门提供是有效率的,其资金的调度以财政为中心。财政配置资源,并不按市场等价原则进行,而主要通过税收占有一定的经济资源,而又通过预算支出方式拨付出去,以生产出公共商品。政府的税收政策、预算政策以及国债政策会直接改变全社会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比例及其分布。

3.两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有机联系,决定了财政、货币政策必须协调。政府的支出政策要考虑市场利率水平,如果利率水平较高,则财政支出的挤占效应很大。货币政策的制订也要考虑公共部门的规模,如果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为一常数,则旨在刺激私人部门需求的利率下降是相对无效的,那么通过扩张公共部门支出,会相对有效。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模型

我们先考虑封闭经济模型,再研究开放经济模型。

(一)封闭经济模型

在封闭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c+s+t。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目标是物价(P)稳定、国民收入(y)持续增长、就业量(N)充分。而均衡的{P、y、r、N }由下列四个方程所决定:

方程(1)、(2)、(3)分别给出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方程(4)是生产函数。其中方程(3)的左边Pf (N)表示对劳动需求,劳动的需求取决于物价p的劳动的边际生产力f (N);右边p[e]g(N)表示对劳动的供给,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劳动者对物价的预期(P[e])以及对工资的预期g(N)。

由方程(1)和方程(2)能推导出总量需求函数,它是物价的减函数,而政府的需求管理正是作用于方程(1)和(2),即干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由方程(3)和(4)可推导出总量供给函数。社会总产出是劳动的函数,而劳动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及价格预期有关。根据市场机制完善程度以及人们对价格预期的变化率不同,我们把经济运行状态分为三种情况,即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以及中间区域。

在进入区域讨论前,我们由方程(1)、(2)推导出财政支出乘数和货币供给乘数,得

k'

而LM曲线的斜率为dr/dy=-─

l'

1.古典区域。其显著特征是:市场机制相当完善,工资能上能下。在劳动市场上,源于需求管理的总需求扩张所导致的物价上涨,会使得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因物价上涨,会使雇主预期获得更多的利润,故而愿意多雇工人)。同时由于市场信息的充分,市场机制完善,劳动者对物价变动的预期是充分的(即p[e]=p(P),p'=1)。换言之, 物价的变动与劳动者对物价变动的预期同步。因此,当物价上涨时,劳动者对物价预期也上涨,在原有名义工资水平下,劳动者会减少劳动供给,结果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但均衡的就业量不变(如图1 ),而此时的失业者称为“自愿失业者”。均衡的就业量不变,在生产函数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保持不变。

从需求变动的角度看,由于在古典期间,货币的投机需求趋近于零,因此财政支出乘数

1

-------------

k'

1-c'(1-t')-i'(---)

l'

和货币供给乘数

i'

------------------

l'[1-c'(1-t')]+i'k'

都趋近于零。因此在古典区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相对无效。

2.凯恩斯区域。凯恩斯区域是一种萧条区域,经济停滞甚至负增长。其在劳动市场上的表现为工资刚性,即工人不愿意下降其名义工资,即使由于物价的上升而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工人也不愿接受名义工资的下降。这实质上是工人的“货币幻觉”。其数字含义是:p[e]=p(P),p'=0。p'=0表明:当实际价格发生变动时,而劳动者在短期内对物价的预期不变,结果在物价变动时其劳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不变。因此均衡的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需求函数。如果由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使得物价水平上升,从而劳动市场的需求上升,则均衡的就业量与国民收入会增加(见图3、图4)。

从总需求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经济的停滞,货币的交易需求不变

k'

(k(y)为一常数,k'(y)=0),LM曲线的斜率趋近于零(-——→0)

l'

。因此在凯恩斯区间,政府支出乘数大于非凯恩斯区间的乘数

1

————————大于非凯恩斯区间的乘数

1-c'(1-t')

1

——————————————————。如图5 所示

k'

1-c'(1-t')-i'(-———)

l'

,由政府支出扩张使得I[,0]S[,0]外移至I[,1]S[,1],同时国民收入增加(y[,1]-y[,0]),要大于在非凯恩斯区间的I[,2]S[,2]移至I[,3]S[,3]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y[,3]-y[,2])。当然,政府的财政政策除了上面的g的变化外,还有税收t的变化。税收的变化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变化的效应与上面的政府支出变化的效应类似。

再看货币政策的效应。在凯恩斯区间,I'趋于负无穷大(即微小的利率下降,会使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正无穷大),因此货币供给乘数

i'

———————————

l'[1-c'(1-t')+i'k']

趋近于零,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明显。如图6所示,(y[,1]-y[,0])<(y[,3]-y[,2])。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凯恩斯区间,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

3.中间区域。所谓中间区域,是指介于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国民收入总量不断增长,货币的交易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k'(y)>0),货币的投机需求既非凯恩斯区域的趋于正无穷,也非古典区域的趋于零。在劳动市场上,劳动者对物价变动的预期既非凯恩斯区域完全不变,也非古典区域的随物价变动而等比变动,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即0<p'<1)。财政支出乘数介于古典区域与凯恩斯区域的乘数之间,货币供给乘数位于古典区域与凯恩斯区域之间。因此,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有效。

当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中间区域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双紧”、“双松”、“一紧一松”)来进行需求管理,以使经济运行达到政府所满意的状态。

例如,在图7中,假定价格为P[,0],国民收入水平y[,0] 已接近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但如果此时,政府认为利率r[,0]太高, 投资水平太低,那么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收入以降低消费需求,这样I[,0]S[,0]移至I[,1]S[,1],同时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以降低利率,扩大投资需求。这样通过“松货币、紧财政”的政策组合达到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不变,而利率水平下降,总需求的结构发生变化的效果。

(二)开放经济模型

开放经济模型除了要考虑上述四个方程所构成的封闭经济模型外,还要考虑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市场均衡,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如下:

其中方程(1)是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它在原封闭条件下加进了国外的净需求(出口减进口)。方程(5)是国际收支余额, 它等于净出口减去资本净流出,其中出口的数量与本国价格和汇率有关,且

但价格的变动对出口价值量的影响取决于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这里为了讨论的方便,假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Ex<-1 (其经济学意义是:出口商品的价格水平下降,会使出口商品的价值量增加)。进口的数量与本国物价、国民收入和汇率有关,且

,但汇率的变动对进口价值量的影响取决于进口商品的汇率弹性,这里我们假定其汇率弹性Em<-1(其经济学意义是:汇率的上升,会导致进口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F(r)代表资本净流出,它与本国利率有关,且

BP曲线(Balanceof payments)如图8所示。

政府的经济目标是多元的,包括国民收入(y)的增长、物价(p)的稳定、利率(r)和汇率(e)稳定、就业量(N)的充分。 当然多元目标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只能就突出问题优先解决。

现在我们假定汇率不变,或政府通过外汇储备的吞吐来维持汇率,或者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影响物价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以图9为例,说明政府的调控机制,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交点在A(r[,0],y[,0]), 而产品市场与外汇市场均衡的交点在B点,这就意味着在A点时,国际收支出现剩余(B>0)。国际收支出现余额,央行的外汇储备增加,此时政府可以采取“松货币、紧财政”的政策组合来实施需求管理。如降低利率水平和增加税收收入,使A点朝E点移动。若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净出口价值下降,国际收支余额逐渐消失(即B[,0]P[,0]移至B[,1]P[,1]), 最终三线交于E(r[,1]y[,1])点。

或者,我们假定经济运行处于凯恩斯区域(即LM曲线相当平坦),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如图10所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交点位于A(r[,0],y[,0])点,而产品市场与外汇市场均衡交点位于B点。在A点时,国际收支出现盈余,那么政府可以采取“双松”政策。 其传导机制如下: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会使I[,0]S[,0]曲线移至I[,1]S[,1],同时央行货币供给量增加(或降息),使L[,0]M[,0]移至L[,1]M[,1]。此时会使物价水平上升,而物价上升会导致净出口价值减小,B[,0]P[,0]移至B[,1]P[,1],三线交于E(r[,1]y[,1])点, 结果就业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三、当前我国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一)认清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我们需要对近期我国经济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已基本接近凯恩斯区域,理由是:

1.消费不足。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与储蓄呈此消彼长的关系。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较快。当前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产品市场的供给结构与居民的消费结构脱钩;其二,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患意识增强,在计划体制下的“福利性消费”逐步取消;其三,受经济周期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下降。

2.投资不足。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需求。据统计,现存生产结构内大部分生产能力过剩,库存增加,各类投资主体都感觉到难以找到能够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项目,工商企业“惜投”。

3.国外需求下降。90年代初期,国外需求一般占我国总需求的1/5左右,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相对于东南亚国家而相对升值,导致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下降。

4.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措施出台,机构精简,人员分流,这会使政府消耗性支出在近期内减少。而集团消费本身也具有乘数效应,政府消耗性支出的减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当然从规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调整政府支出的结构,扩大投资性支出,减少消耗性支出。

(二)寻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优组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经济运行已接近凯恩斯区域,因此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但这并不意味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是货币政策的效力不如财政政策明显,因此要寻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组合。

先说货币政策。央行自1996年以来共7次降息, 其主要目的是刺激有效需求,但效果不明显。在执行过程中要转换思路。商业银行可以加大消费信贷和住宅信贷的力度。因为住宅消费的潜力大,而且为居民所必需,只不过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住宅产业健康运转,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真正使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组织环境。

再说财政政策。面对萧条经济,民间部门需求和国外部门需求不足,我们可以增加公共部门的需求份额。第一,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利、城乡电网、环保等)的投入,这些基础设施投资既能带动经济增长,又能在后期增加供给能力,同时能为民间部门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当然从长期看,我们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从年度看,财政可以实行赤字政策,但从长期看,财政应实行周期性的补偿性财政平衡政策。第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居民可支配的收入不高,而加大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后,可能会带动一部分消费需求。第三,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带动出口需求的增长。第四,扩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知识经济和开放经济要求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美国的90年代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第五,放弃生产型增值税,采用收入型或消费型增值税,同时适当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税率,以鼓励投资。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_货币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