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深

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面对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基础教育的

紧迫任务。然而实撒状况如何呢?本文仅就此谈些个人的见解。

一、现状与目标

1、现状

(1)处于倡导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说始于1986年,

其标志是《中华民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这部法规中第三条

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

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示然,在这之前党和国家在几个阶段所确定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

同志“三个方面”的指示都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真正把素质教育提

上日程则是1990年以后的事,如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写

道:“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

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1994年《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增强

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迫

切需要的素质教育”。显然,这里把素质教育提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高度。当前国家教委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着力

(2)处于研究阶段。党和国家倡导素质教育, 在教育界引起强烈

反响,尤其一些有见之士,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拿出自己的

观点、看法和主张,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希望。比如在素质教育的真正涵

义上就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取得较为一致的共识。所谓素质教育

,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科学

的途径,充分地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其各种素质水平,使之得到全

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这种教育它包括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

和社会文化素质提高诸方面。之所以提出素质教育这一命题,即是在承

认教育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的前提下,进而主张教育是提高人类自身

素质的实践过程,它是把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基本职能和目

的。教育的其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应该建筑在提高人的素质这

一职能的基础之上。

(3)处于初始阶段。从当前情况看, 我国的素质教育处于初步起

始阶段,这从不同角度均可看出。认识方面,素质教育未被全体国民所

接受,所理解,尤其各级领导的认识更不到位;行动方面,只是有些地

区个别有识之士在为素质教育奔走呼喊,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取得不

同程度的成果,但在大多数学校里,素质教育却仅是一句口号,一种愿

望,甚或是一种装潢,出现了素质教育是名,应试教育为实的名实相悖

现象;从对素质教育采取的措施上看,也仅是一般化,如有的提出应为

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市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等等,如此笼统的低

格调,也就难以加大投入,更不会采取过硬措施了。

2、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者预期的、基本的教育成果和规格。素质教育目标

是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素质发展所要达到的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的规定。

人所共知,凡是目标,都有定向、激励、调节、评价的功能,因此,科

学地确定目标,是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

作者认为,建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适应社会

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二是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确定

本学校目标体系时应掌握四个原则:①基础性原则。即着眼于打好基础

,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②适

宜性原则。即是要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③可操作性原则。即所

制订的目标体系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除了制订整个基础教

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还应制订各个年级、各科教学的实施目标,有

些项目还应列出一定的质量指标。④求实性原则。即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的制订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能照搬。

构建方法可遵照专家们的建议去做,即把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

和心理素质三者以某种方式组成一个坐标系,两轴相交构成一个“信息

反应场”;横轴各点信息与纵轴各点信息相互交会,排列出具有严密逻

辑的目标集合;然后按照上述四项原则,对这一目标集合中的各元素进

行筛选,从而形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显然,目标体系包括内容分类

与水平层次两个方面。目前素质教育目标在我国尚无统一看法,也就可

以允许不同的分类体系存在。

在此仅提供确定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准,以供不同类型学校完成

目标体系时参考。①思想品德素质。要求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养成

良好的品德并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

实事求是的作风。②文化科学素质。有比较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必须

的基本技能;有孜孜不倦探求新知识的精神,且学习方法正确,效率较

高,具有高品质的智力。③身体心理素质。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指具

有运动方面的速度、灵敏度、力量、耐力柔韧性,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自觉锻炼身体,能抵抗一般疾病,发育正常,精力旺盛,能适应外

界环境的变化和高强度的生活工作节奏;心理素质是要求学生认知正常

,能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的平衡,自觉调节自己

的态度和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并充满信心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平

常情绪乐观而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个性发展健全讲究心理

卫生。④审美塑美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美的知识,知美、爱美,有正确

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创造能力,并能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身和客观世界。

⑤劳动技能素质。学生应掌握学习技能,并学会学习,具有基本的生活

技能、运动技能,有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劳动技能,能进行实

验操作和简单的科技制作,从而确保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进而树立起

劳动的自豪感。⑥社会交往素质。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即

当环境变化时能缩短适应时间,提高活动效率;同时能迅速对事态作出

正确判断,并能采取适当对策实施反应。

二、问题与原因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实施素质教育,从某种角度看,它应包括在基础教育范围之内,可

我国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是尽人皆知的。这也难怪,我们是教育大国

,办的是大教育(中小学生总数已接近两亿),经济力量又薄弱,但应

保证起码的经费,否则基础教育设施、图书资料等均难购置,何谈素质

教育?在这方面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承认这个事实也就算了。可作

为某些领导者又在指导人们弄虚作假,一些县市迎接国家教委图书仪器

设备达标检查验收时,竟然把在各校凑集起来的这些东西“集中使用”

,检查团将去哪里,这些东西就提前飞到哪里。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从客观看,我国经济实力不雄厚,

在目前情况下不能提供足额的教育经费;从主观讲,我国的投资政策还

存在着一定问题,不敢向基础教育倾斜,也就谈不上优先素质教育了。

2、师资队伍水平低下

在发达国家,比如日、美、英、法等国,要求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

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在日本和美国,还要求受过专门的教育

理论培训,取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与之相比,我国只要求小学教师达

到中师学历,初中教师达到专科学历,高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即可上岗

。实际上就连这个标准也未达到,就河北省沧州市而言,经过多年努力

,教师学历达标情况到目前为止,小学教师为64.2%,初中教师为56.6

%,高中教师为43%。近几年即使如此多的人快速取得合乎要求的学历

,但因种种缘故,名不符实的情况大有人在,给人造成学历贬值的印象

。另外,领导这批教师队伍的校长,仅以沧州市初级中学来说,达到大

专以上学历的,目前也仅占1/3。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国家在倡导素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标

准设有硬性规定;二是教师自身素质欠佳,又不求上进,混天度日者比

3、“升学指挥棒”仍起作用

我国的素质教育自1990年大力倡导,说严重点,仅为纸上谈兵,并

未认真抓起。

咎其原因,一是升学考试的指挥棒在暗中发挥余威,不管如何倡导

素质教育,人们为升学才最有前途,毕业分配才最光彩。这显然没有对

学生提供充分的为公众认可的就业机会,如一般人认为,参军、招工是

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二是尚未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形成一种对科学知

识的强烈渴求。尤其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得出的结论是:素质

高低无所谓,孩子升学无望能抓钱就行。

三、前景与愿望

我国的素质教育起步晚,任务重,必须抓住机遇,不懈努力,站在

高起点上,瞄准21世纪人才需求目标,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跨世纪人才。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

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

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

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这是本世纪70年代对人的素质培养目

标,而即将到来的21世纪,必然是科技发展,生产突飞猛进,国际政治

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交流频繁。这就呈现开放性、合作性、竞

争性的显著特点。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人才素质应是中外

教育家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取得的共识:而未来人才

素质应具有积极进取和创造精神;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

应力,乐于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具有与他人协作,对科学和真理执着的追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点;具有

掌握交往工具,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鉴于未来世纪人才素质要求,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借签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教育投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要想使教育面貌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改观,“教育先行”的观念就应牢

固树立,把发展教育提高到能否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的高

度。尤其加大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投入(起码能把每年吃喝浪费掉的

1000个亿补在教育上),使我国早日步入“教育——经济”(即加大教

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至少在当

今我国处于和平时期应该如此。做到在我国各项投资指标中进一步加大

教育投资的比例;同时,应调整教育经费的投资比例,把基础教育放在

优先发展的地位,进而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

(2)搞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我国普通教育这块比重过大, 这在

世界范围内是少有的。普通教育办得多,升学独木桥就更加难过,绝大

部分学生升不了学,不能升学的学生又不能直接就业,显然这是一个潜

在的浪费。怎么办?①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比重,力争在近期使普通教

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达到一个最佳比例,并创造条件使不能升入高一级学

校的学生,都受到一定年限的职业技术教育,利于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就

业(目前河北省各县市均建立了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这是一个很好的举

措)。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使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

教育普通化。即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开设适宜当地经济

发展的必修课,为就业铺平道路;在职业中学增加普通教育课程,使学

生能在未来的职业上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③在普通中学实行全新的素

质教育,使中学生不仅有全新的知识,又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魄、

较强的能力结构(包括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管

理能力等)。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素质是确保素质教育质量

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把师资队伍建设好。可这样做:①深入贯彻《教育

法》和《教师法》,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向

往的热门职业,以便吸引众多的优秀学生及有识之士加入教师队伍。②

普通师范院校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努力扩大师范生的知识面,并

大力培养其参与素质教育的能力。因为光靠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师资

远远满足不了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如河北省仅有两所最近几年才成立

起来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每年招生数额又少得可怜,恐怕十年之内培

养的毕业生也均不上省内每所中学一名)。③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培

养,有些学校的实践证明,这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④聘请兼职教师、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如此,素质过硬的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一定能迅速成

长起来。*

标签:;  ;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