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300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健康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心肺复苏且资料完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健康效果;影响
引言
目前,心肺复苏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救措施,其能够有效地改善心搏骤停的现象,恢复机体的血运状况[1]。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心肺复苏在其心搏骤停发生4min内实施抢救,其成功率能够达到50%以上[2]。而一般来说,需要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其临床体征较为严重,在实施后,机体状况也较差,如果干预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其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常规护理干预过于呆板,无法满足心肺复苏患者的身心需求。我院基于此,对这类患者提出了急诊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心肺复苏且资料完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23例、17例,年龄最大的73岁,年龄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58.34±2.12)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5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肺栓塞2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24例、16例,年龄最大的72岁,年龄最小的39岁,平均年龄(58.10±2.4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6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一氧化碳中毒6例、肺栓塞1例。
所有患者心肺复苏均成功,且对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内容:
(1)心理护理。一般来说,需要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其都会存在短时间的体征异常现象,病情较为严重,自然其负性情绪也会随之产生,以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为主。部分患者甚至会抗拒治疗的开展。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强心理疏导与安抚,能够根据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具体原因,来保证疏导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使之能够对临床工作进行支持与认可,避免医患纠纷的诱发。
(2)环境干预。在患者状况基本稳定后,需要转入病房进行观察。及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保证温湿度适宜,使之控制在20℃左右,湿度为50%~60%。定期更换被褥,保证其清洁与干燥。可结合科室的具体状况,来对病房环境进行优化,如增添设备、播放音乐等。
(3)脑部护理。以柔软的湿毛巾来对患者的额头和颈部进行湿敷,降低患者脑部氧代谢率,避免再灌注损伤的诱发。
(4)呼吸道护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旧需要依靠辅助设备来进行呼吸。护理人员需要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的呼吸道状况进行观察,避免堵塞、气管脱落等现象的诱发可能。定时进行吸痰处理,如果有异常状况,还需要及时报告医师,并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5)健康引导。在患者基本状况稳定后,可结合其具体状况,制定训练方案。叮嘱患者保持健康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使用。
1.3 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轻微且可控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并发症严重。
统计两组患者胸部不适、抽搐、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在个体发生严重创伤、休克、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损伤时,都可能会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使得机体的血流状况异常,不能够自然的流出和流入心脏,临床将其称为心脏骤停[4]。而心脏骤停的发生,其如果没有及时恢复,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部分患者就算通过治疗得以恢复,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脏器受创的现象。心肺复苏作为临床治疗心搏骤停最有效地措施,也不能够100%的复苏成功,且对复苏后的护理要求较高。急诊护理干预其能够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就其机体指标的改善采取措施,同时,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况,促进其机体稳定后的恢复。在我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涵,梁益伟,申时满.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8):112-113.
[2]王小敏.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5):70-71.
[3]刘军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名医,2019(02):183.
[4]徐宏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系统医学,2019,4(04):145-147.
论文作者:黄艳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急诊论文; 状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