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操作技巧研究论文

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操作技巧研究论文

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操作技巧研究

鲁敏,严颖琦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旨在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首先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价值及对重构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探讨了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最终实现通过“问题”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问题”意识;教学改革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现状普遍存在。这必然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要求的脱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探究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现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的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科学设计问题,通过抓住问题的“牛鼻子”达到教育、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的目的。

[37]人民网:《学汉语,原来含金量这么大》,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6-05/17/content_642047.htm,2016年5月17日。

一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核心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实现其主动学习的关键路径。实践证明,只有遇到具有明确现实价值、符合自身兴趣或者与自身生活关联度高的问题时,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问题是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关键环节。梳理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对于问题及其背后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不少研究者已经从理论角度进行过阐释。

防毒软件是专门为防止已知和未知的病毒感染你的信息系统而设计的。选择合适的网络防病毒软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在网上传播。目前我局采用的诺顿防病毒企业版 8.0,该软件能跨越 Windows 9.x/7/VISTA/8/XP及NetWare等主要系统平台,为文件服务器和 Exchange Server邮件服务器提供实时的病毒防护,并支持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自动、集中、可扩展的管理,从而有效抵御潜在病毒的威胁。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发现问题就是现实存在的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理的一种刺激,问题本身就是刺激—反应的方式。学习过程就是刺激—反应的过程,问题越具有挑战性,学生获得的刺激感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动机越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主动学习的精神越强。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从侧面印证了问题对于学习者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医生要鼓励患者弄清自己的问题并且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启发患者思考并且最终能够解决自己面临现状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关键点。这一心理学原理的教育意义在于,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成长过程就如同患者寻求良好治疗一样,需要他们理解自己的处境,并尽可能参与治疗当中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无意注意”原理对于理解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同样具有价值。“无意注意”原理就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即学生的主观状态和刺激物的特征,创设或引导学生发现符合此类条件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第一步。同一个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对学生群体参与探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具体来看,提出问题的角度要新,要有较好的延展空间,忌陈词滥调。一般而言,那些紧贴现实热点问题、并且能够吸引人眼球的表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群体参与探究的积极性;相反,过于理论化、或者缺乏新意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如在公共经济学中讲到公共收入(包括政府税费以及各种公共企业收费等)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时,需要设计一道探究题提升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结合2017年网络上正在热炒的曹德旺美国建厂的成本问题,本课程设计了一道题目:从曹德旺谈中美企业成本看我国现阶段公共收入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这道题既贴合了现实热点,又紧密联系理论教学,还能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弗曲线、税收制度改革等相关话题密切联系,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二 探究式教学中选择问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第三步。而教师引导在分析问题环节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并贯穿于分析问题过程的始终。一般来说,由于小组成员思维方式各异,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容易造成意见分歧,在成员感到困惑并历经多次验证依然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的情境下,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小组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也避免了浪费更多的时间。具体来看,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分析过程中不容易找到切入点的问题,教师会提前对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解答思路的引导。

(一) 重点难点选择法

学生主体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问题的选择时,适合采用调查学生选择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查收集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哪个环节出现了认知的模糊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学生认知的薄弱点处着手来选择问题。这些使学生困惑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配合教师教学从而主动思考学习。但是,采用调查的方式搜集信息时,想要顺利推进并得到真实的调查结果,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能消除学生顾虑,使师生畅所欲言。之后将收集到的具有权威性的结果进行整合,普及一般知识点,精巧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二) 调查学生选择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体系具有较强影响性的关键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掌握重点难点就是抓住了一门教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障碍性知识点,达到整体把握和重点突破的效果。教师可以依托重点难点知识点来选择探究式教学的问题。事实上,一门课程的所有章节可能都有重点和难点内容,但探究式教学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重点难点都设定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的过程中多关注核心章节,并且尽可能注意将核心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集成,巧妙安排在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或者案例中。通过问题设计能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串接起来,将基本内容的复习、重点内容的转述、课外知识的拓展、创新观点的升华等融入到饱满的问题设计中,实现教学互动的多重目标。

(三) 基本测试选择法

讨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第二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讨论问题的效率和质量是有差异的。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所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经验,竞争性的环境更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他们被激起的求知、求胜心理,有助于推动其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掌握过程中。因此,笔者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讨论问题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引入了竞争机制,创设了一种积极的竞争环境。全班学生被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融和了经济理论的热点问题,要求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最后以PPT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演示,使大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相关领域和吸收对应的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得到的分数作为小组成员在该学科的平时成绩。

(四) 整体把握选择法

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围绕特定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的持续互动过程。学生团队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教师则以服务学生,有效引导为责任。教师要尽可能提供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保持引导者角色。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放任不管,既不能让学生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悲观迷茫而丧失信心,又不能让现成的答案唾手可得而掉以轻心。教师对特定问题的处理需要高超的技巧,本部分将以笔者主讲的《公共经济学》为例说明在探究式教学中处理相关问题的技巧。

三 探究式教学中处理“问题”的技巧

整体把握选择法在设计问题环节注重从整体去平衡和把握学生的水平,具有全面性、宏观性的特征。对于不同学生主体而言,其疑惑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差异性。因此,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能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很有必要。教师在选择问题时不能拘泥于各个同学的疑惑点,要善于有意识地扩大选择问题的视角,把学生欠缺的所有知识点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系统地设计问题。但实践过程中,由于探究式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所困惑的知识点复杂多元、实际探究过程变化不定,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需要巧妙选择、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在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小组讨论和进行验证等环节做到宏观把握、整体平衡。保障每一环节都可以加深成员对困惑点的理解,实现熟练掌握的目的。

(一) 提出问题时注意角度和表达方式

问题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温·怀特的观点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他将师生关系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并指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最和谐,这一观点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民主型师生关系中,问题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民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下希望学到大量的知识,渴望成才的心理相当急切,期待获得教师高度的认同,就会用心去发现更多的问题以便和教师探讨。因此,问题成为了师生交流的纽带,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相比而言,专制型的教学风格具有强制性,教师计划学习活动、安排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法,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或由于惧怕教师的权威放弃与之探讨所发现的问题,他们的思想没有被实现的自由,只能被动地听从命令,从而对教师敬而远之。而放任型的教学风格具有随意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漠不关心,学生学习风气懒散,缺乏主动思考,难以发现问题,更不可能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也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综上,问题犹如催化剂,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是具有智能化功能。目前,以太网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智能化的电气设备发展势头正劲。由于智能化技术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使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在无人直接操作只靠计算机即可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4]。

(二) 讨论问题时注意创设学生间的竞争性环境

测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衡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程度而长期使用的最权威的一种方法。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基本测试法选择问题,其调查结果具有真实可靠性。通过基本测试可以反映出学生所欠缺的知识点,也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需要着力解决的。教师通过梳理和总结那些让学生感到艰深晦涩的知识点来设计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专项集训。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是存在相当浓厚的兴趣的,他们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愿意去寻找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和请教老师等方法逐步攻克难题。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理解并掌握了这些问题所对应的知识点,基本测试法就发挥出了最大的效能。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所反映的结果必然不尽相同,就需要舍弃一些小众的困惑点私下解决,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探究式教学任务。

(三) 分析问题与教师引导

问题在探究式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观察和选择。由于教学活动的时间有限,目标复合多元,过程变化不定,对问题的选择就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且需要结合教学安排和学生具体情况的相机决策的过程。总体来看,问题的选择可以遵循下列基本方法:

解析:力臂即点到线的距离。找到支点、力的作用线,再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作F的力臂找到支点O及F的作用线,从支点开始向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出力臂L。

如公共经济学课程设置的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为什么提“去杠杆”?如果不去,会发生什么问题?试推演。“去杠杆”是新常态经济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词语,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理解的不是很透彻,笔者从家庭存款和P2P理财平台角度切入稍作指点,小组成员顿时感到豁然开朗。为确保探究式教学实现预期效果,教师引导需在必要时进行。

(四) 解决问题以后要注意归纳总结

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最后一步。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和知识。因此,归纳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问题解决以后及时地总结学习成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否则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具体而言,探究过程结束后,小组成员及时对问题和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在课堂上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学习成果进行强调,对那些学生理解有误的问题进行纠正,客观地对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并指出过程中的不足。

对于搜集时已初步理解的内容,学生只要抓住教师的重点观点和内容,去掉无用信息,比对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找到欠缺的方面,加深课本内容的理解,课后就可以节约复习时间。

四 总结和思考

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创新,在教改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探究式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确选择问题的方法以及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是实践教学中所倡导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少北.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1(05):38-41.

[2] 李新涛.从教育心理学原理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 ,2001(09):57-59.

[3] 龚兰萍.心理学原理运用于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尝试[J].思想·理论·教育 ,2002(12):49-51.

[4] 宋梅.基于计算思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5(12):113-114

[5] 职占江.大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7,4(20):127-128.

[6] 黄锦堂.心理学原理与英语教学法[J].广西师院学报 ,1993(03):109-114.

本文引用格式: 鲁敏,等.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操作技巧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32):125-12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2.052

基金项目: 2018年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公共管理硕士培养中‘问题-合作探究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P1701)。

作者简介: 鲁敏,男,汉族,湖北麻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与生态文明建设;严颖琦,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教育管理。

标签:;  ;  ;  ;  

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操作技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