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战后美欧关系发展演变及欧洲联合一体化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战后论文,试论论文,关系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识码]A
美欧诸国相互交往关系有一定的历史传统继承性,其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其中具有重 大意义影响的历史时期是两次大战以来的半个世纪,本文拟就此试以探讨并作以粗浅分 析。
美欧关系的重要发展时期几乎与两次大战同步。战争期间美欧诸国结盟,联合组织世 界性的抵抗分裂战争、建立统一战线,打败了战争元凶——法西斯势力。战后,美欧继 续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欧洲安全及各自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进一步全心推动美欧 各国相互关系的发展。
美欧关系与冷战交织发展,与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欧洲战略重心”、“息息 相关”。“战后以来美国的外交战略重点一直在欧洲”。冷战结束之后,苏联解体,欧 洲对美国重要性虽有所下降,但并没有迹象表明降到把战略重心转移到非欧洲以外的地 区。
二战濒临结束时至战后初期,美国对欧的外交活动始以西欧为中心,不久,继而幅射 全欧。随着“欧洲联合”思想的相继萌发及欧洲内部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顺其然, 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动态及政策、对其应和、支持的相异程度则成为战后以来美欧 关系活动的基本内容,其中最突出的内容重心是以遏制苏联,拴住德国为背景,以“全 球争霸”为对外战略目标,“担起领导自由世界”、“天定命运”的责任。
美国政府对“欧洲联合”,建设“一体化”欧洲的态度、政策其动因是出于多方面的 ,其中首要的是“国家安全战略”及其“自身安全利益”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切身利益 所至。
“欧洲的一体化”发展、美国的作用与影响、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关系以及以此为轴 心所连带的其它问题的缘起、发展,除了“历史的合力”客观因素之外,还应考虑其它 一些人为因素,即探析“欧洲统一”的历史源流,启蒙思想家——“欧洲统一思想派” 的影响以及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个人作用,以便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欧洲联合”, 建立“一体化”的欧洲、“消除分裂和战争”等一些理想主义思潮在欧洲长期以来即是 初始的也是持久的历史发展过程。
历史地看,根植于基督教帝国传统的“统一的欧洲”、“价值观”、“极端民族主义 ”、“国家主权主义”这一劣根性是造成分裂、导至欧洲不断爆发战争灾难的最深层的 思想根源。两次世界大战均肇起于欧洲,战争给欧洲自身及全世界带来多种战乱灾难, 这一史实不断警示世人。两次大战之中,被拖入战争的美国虽投机暴富并称雄,但战争 同样给美国人民带来诸多不幸,从而迫使美国政策的制定者不得不考虑战争与和平问题 的重要意义,对战后欧洲的发展走向不能不予以认真对待,美国对欧洲的关系固然成为 美国对外政策的关键所在。
从总体战略目标及其外交手段分析看,总体上美国国家的外交脉络是:“美国的国家 利益至上。”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反映美国的国家利益并常常提出一个为达到国家利 益目标的广泛计划[1](p.880-881)。另外,“美国对欧洲的交往是灵活的……”,“出 于保护自身利益和支持全球迈向民主的需要”[2](p.6),“在外交手段上有着不同寻常 的多种安排……[2](p.14),这些手段和其它方面的手段一起运用……”,这些手段必 须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着的情况。据此美国在处理美欧关系的长期斡旋过程是“万变不离 其中”的。
美国建国后历经二、三百年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水 平等诸方面领先的超级强国。其发展无疑与欧洲各国传统的历史继承性相联系,各方面 与欧洲有割其不断的历史源流。随着国家实力增长,逐步摆脱并走出“孤立主义”传统 的束缚,在国际风云多变的世界事务中,欧洲问题总是使美国无法回避的外交事务的中 心义务,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之际,美欧关系愈加 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当务之急的现实问题。
两次大战祸起欧洲,在欧洲问题上,美国被拖入战争、卷入程度最大、操心最多、投 资巨额、外交斡旋、纵横捭阖,终未能堵住“通向战争之路”,与欧洲诸国同遭两次大 战的蹂躏,于是促使美欧各国萌发出一个愿望,要求“统一欧洲”、建设“一体化欧洲 ”的理想主义并将这种近在咫尺的现实理想化为行动,积极、强烈地寻求最佳的“欧洲 统一”方案……直到今天,美国“新保守主义”派西奇曼还津津乐道地回顾说:“最有 效的行动方式是丘吉尔(先生)提出的地区联盟。”[3](p.61-84)早期一些政治家及现代 一些政治家都希望“所有的欧洲国家能在它的共同遗产上联合起来……”,“……建立 某种欧洲共和国……”[4](p.7379-7380),如丘吉尔、贝文、阿登纳、白里哀、舒曼、 戴高乐等相续提出的“建立统一的欧洲”[5](p.377-378)的思想主张经久不衰,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国不同的政策态势、并在国际事务中有关欧洲问题产生着不同的影 响。
确切地说,“欧洲统一”的主张真正纳入有意义的实践过程是二战至今的历史。美国 基于战后自身实力大增,日渐有能力面对现实的欧洲采取实际行动,于是分外重视与欧 洲各地区的关系,以战后“称霸全球”战略为目标,实现国家安全战略利益为出发点, 把鼓动、支持欧洲一体化、实现“欧洲联邦”传播美国的价值观视为对苏冷战以及国家 对外总体战略中处理美欧关系的基本政策目标之一。战后之初,美国将外交事务重心倾 向欧洲,盖因国际形势及欧洲本身主、客观发展的现实所至;战争的枪声未落,则美苏 对抗升温,冷战浓雾弥漫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两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两种意识 形态所引发的各种危机,诸如德国问题(柏林危机)、希腊问题(希腊内战)都在欧洲相续 发生两大势力对抗此消彼长,推进、推出的角逐连续不断,欧洲成为国际斗争中激烈争 夺的中心地带,因而,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直至今日仍然是‘美国的外交中 心在欧洲’”[1](p.881)。
二战到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欧洲的有关政策、态势是具体的积极地纳入实践的,其 主要表现在美国对战后的欧洲、“欧洲一体化”建设非常关注,在某些政治、经济之切 身利益的刺激下付出了一定代价,并从不忽视这个与美国全球战略及与国家利益紧密相 关的“欧洲战略中心”。
纵向的历史发展分析看:两次世界大战不但视为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界定大事件,而且 也是欧洲历史重要的转折点。战后几十年间,欧洲的历史一直是“美国争夺战后世界霸 权、战略重点、遏制苏联、抑制德国、援助、扶植西欧各国,在欧洲不断加强影响,树 立领导地位”的历史。
横向分析看:美欧关系的重要历史时期是在与苏联战时合作联盟破裂、国际关系纵横 交错、各方面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也是在西方国家公开对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宣布“冷战”,进入“核威慑”、“冷和平”时期[6](p.27),呈现出新的国际背景下 而展开的。美国为实施全球战略、遏制政策的需要,加之“欧洲地缘政治”,“处于战 略中心”以及战后之初,欧洲自身内部经济、政治、安全防务各方面的现实发展,欧洲 已呈现出“统一、联合、一体化”发展的强劲趋势。美国则不失楔机,顺水推舟,乘战 后已增长的实力影响之机,以实现国家战略利益为导向积极套近与欧洲(初始是西欧)的 关系,杜鲁门宣称“伟大的责任已降临我们的头上”,美国从此,首先在欧洲“担起了 对世界事务中不可回避的责任”[7](p.18),即肩负起促进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 联特殊招牌的“极权主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2](p.5)。其近期目标是为 稳定欧洲,消弥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支持欧洲一体化,实现欧洲联盟,将德国及 其它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受美国影响或左右的)欧洲联盟内部,以防再生战乱, 祸染欧洲,冲乱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
从有代表性的典型史实看,在美国的战略棋局内,任何紧张局势的出现都绝不动摇, 把欧洲作为战略中心。二战中期伊始,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相续达成协 议,基于冷战思维的雅尔塔体制逐渐形成,美苏两大势力,首先在欧洲、远东地区划分 势力范围。因而,欧洲的全球战略地位凸显,此后世界上任何一地出现紧张局势,其战 略中心都不能偏离欧洲;朝鲜战争吃紧之际,杜鲁门于10月15日到威克岛与麦克阿瑟交 谈了解朝鲜战争情况时,一再提醒:“美国的战略重点仍然在欧洲”[8](p.213),阻止 麦克阿瑟企图轰炸中国,扩大朝鲜战争。由此可见,在美国与欧洲关系及美国争夺世界 霸权的斗争中,“欧洲战略中心”问题,即是不可动摇,又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从战后欧洲诸国自身现实处境看,也需要美国鼎力相助,美国也欲意借机采取 灵活的外交策略,见机行事,推波助澜,酝酿对欧政策态度并制定实施具体的援欧计划 。两次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诸强国丧失了原有的强劲,失掉了其占据数百年的世界政 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唯有苏联相对强大起来,面对美苏两极大国的崛起及其欧洲 自身的政治危机、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不安的困境,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已不可能单独 依靠本国的力量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和影响。社会主义苏联却 日臻图强,成为欧洲最强大国,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形成,两极对抗愈演愈烈,欧洲形势 令(西欧)各国忧虑。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肇源地,战后问题并未解决彻底,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祸 患依存。这一切使欧洲部分有识者,包括相当部分人是政治活动家、实干家、政府领导 人,有人称之为“欧洲联合派”,对欧洲的发展前景趋成共识:“只有联合一致”,“ 建立统一的欧洲”并同时寻求某种方式与美国合作,才能对付来自东方的“共产主义威 胁”;通过联合的方式将“战争狂族”德国拉入“联合体”以防军国主义和民族复仇主 义。在此种共识推动下,“欧洲联合思想”形成了个人而非政府作用的派别。如早在一 次大战后的法国的外长白里哀,1928年倡导《巴黎非战公约》旨在维护欧洲和平;二战 间丘吉尔(1942年)及二战后期一些教派领导人、政治家诸如法国的罗贝尔、舒曼,德国 的阿登纳,意大利的德加斯贝利,英国外长贝文等[9](p.156-157),其中著名的是法国 (后来的外长)让·莫纳。这些人有的主张从政治制度建立“统一的欧洲”,有的倡导搞 经济上的部门、行业联合等。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举不同于近代史上倡导欧洲统一的 思想家们的理想主义或空想家,而是逐步成为实干家和政治家,他们论证有理,实干得 力,奔走呼号,警示:“欧洲战后要避免重蹈1919年的覆辙,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 起来……,否则,只能导致复仇主义的复活[10](p.337-338)。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就提 出“欧洲联合”的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设想[3](p.29)。在激烈的欧洲鏖战间 ,即1943年3月在欧洲召开了第五次“泛欧大会”,主张战后建立“欧洲联盟”。不过 真正有意义的“欧洲联合统一”的实质性进展是1948年5月在海牙召开的“欧洲大会” 直至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此后,欧洲的“统一联合”才从平民思想运动及个 人派别活动发展成为政府的对外政策政治运动。
这些有代表性的欧洲统一思想及欧洲现实的发展,当时引起了美国外交战略,政治家 ,政府领导人的观注,于是一种运筹由来已久的“与欧洲合作方式”的“欧洲中心”战 略,经由态度到制定政策,逐步表露,形成出台了。战后美国对欧关系主要表现为对“ 欧洲一体化”的政策态度的发展及其演变。
其态度:表现为由暂短的不明显,到明朗公开支持并介入“欧洲联合”、推动“一体 化”的发展。
其政策:表现为“总体上的支持”却又是在有条件限制的双重矛盾中支持、推动“欧 洲一体化”。
(一)战后初期,美国持消极、不明朗地配合“欧洲统一”运动,旨在顺应历史合力。 时因1945—1946年间大战即将接近尾声,冷战已在酝酿,但美苏关系尚未发展到公开对 抗,美国不愿公开支持西欧联合,以免激怒苏联,其态度是:不首先发难突破“战时联 盟”的极限。
(二)继而积极明朗地支持欧洲联合,1946年3月借丘吉尔之口发表演说,降下资本主义 阵营的“铁幕”公开反苏。从1948年3月签订布鲁塞尔条约,组织《西欧联盟》发展到1 949年4月大西洋联盟的建立,并导至了与之相对峙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集团对峙 局势在欧洲形成。此后,美欧各国关系明朗而激进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意识形态诸方 面尽其表现。
(1)政治上:从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的“电报”透视出认为:“苏联的对资本主义 世界的敌视”是“出于意识形态和两种社会制度之因素”,向美国外交政策部门“公开 提出对苏联实行强硬政策”,即“遏制苏联的扩张”[11](p.440)以期软化苏联的“行 为举止”,同时建议美国利用“原子弹外交”[12](p.490-491),在与苏交往中“要(随 时)把原子弹装在侧兜或臀部的兜内……”。继1946年2月“凯南电报”之后不久,3月5 日丘吉尔就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美国密苏里富尔顿的威斯特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铁幕 ”演说。丘吉尔的“Fulton Speeches”态度更加明朗,与美国对欧政策并非偶然巧合 、公开宣布对苏冷战。此后步步升级,1947年3月17日抛出“杜鲁门主义”又把世界主 要指欧洲划分为“共产主义”,“极权政治”和“自由世界”两大阵营,不断申明强调 要把“欧洲联合”纳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全球战略之框架内。杜鲁门主义标 志着国际政治局势进入冷战、核威慑——恐怖的和平时期,即东西方潜在的武力威慑、 和平对峙局面的形成。
(2)经济上:制定“欧洲复兴计划”(1948-1952),即“马歇尔计划”。中心内容是经 济上“援欧发展计划”,但也不难看出,经济上“援欧”隐含政治目的,附加的条件 是政治上的,貌似“经援”实为控制拢络西欧,消弥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漫延,遏制苏 东社会主义势力西扩。西欧十六国欣然接受“美援”,联合拟定受援计划,一方面为恢 复战后满目疮痍、经济凋敝的欧洲;另一方面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抗衡苏联,并寻求与 美国合作,拉打并用、利诱威慑等手段,遏制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复活。
(3)军事上:美国借‘马歇尔计划“以”援助“为由获得了许多国外驻军的权利和军事 基地。重点在欧洲,借援助欧洲、支持’欧洲一体化”之机,从中积极操纵、推动欧洲 的“安全防务一体化”,以增强美国的军事力量,扩大影响,为形成安全防务系统,暗 中撮合“西欧联盟”倡发组建美、加等国入盟的“跨大西洋欧洲防务”——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由此而引发了1955年苏联等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使整个东西欧处于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威胁之下。
(4)意识形态上:早在1942年作为外交专家,情报战线的主导人物,艾伦·杜勒斯就表 达他的看法:担心“法西斯垮台以后可能出现……一个共产主义时期[13](p.217)。面 对苏联崛起,杜勒斯十分警惕,美国尽用一切宣传舆论,大肆宣染“共产主义”。“极 权主义”对“自由世界”的威胁,促发两种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公开对立,极力宣传冷 战思维,酿成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互相敌视断交,频频发生危机 。
若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美国对欧政策可按以下几个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1951年可为欧洲真正走向联合的启动期。1948年3月,英、法、 荷、比、卢五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成立了“西欧联盟”,这期间美国已经开始了经 济入手,(作为政府政策的马歇尔计划)以原子武器为后盾,建立大西洋防务体系——“ 北约”军事集团。政治上,美国的态度左右西欧,使受援国顺其自然,推动“欧洲趋 向统一”形势的发展;欧洲本身,于1949年5月成立了“欧洲委员会”,并在美国态度 、政策的影响下探讨欧洲联合道路问题。
第二阶段:1950年“舒曼计划”——《法德煤钢联营草案》的提出,经过1951年至195 7年这一期间马歇尔援欧计划实施完结,欧洲迈开了经济联合的第一步,使欧洲严重遭 战争破坏的经济建设迅速恢复到战前的基本生产能力,并近乎战前的生产水平。期间美 国向西欧“输血”贷款近130亿,实现了使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个目标。同时欧 洲本身(主要是西欧)——德、意、法、荷、比、卢六国在1950年“舒曼计划”的导发下 于1951年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了煤钢联营共同体,进而发展到1957年3月又签订 了《罗马条约》,成立了以煤钢联营为基础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进一步推动、发展 了经济合作,夯实了美国与欧洲政治合作偶于经济合作之中的基础。
第三阶段:1957年以来经1965年的机构合并到1991年,即“罗马条约之后,经1956年 签订、两年后生效的关于三个共同体机构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的《布鲁赛尔条约》 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此后,“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 盟》简称《欧盟》。这一期间是欧洲联合一体化加强、发展扩大阶段。先期成立的“煤 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在布鲁塞尔设立了共同体总部成员国 由6国增加到12国,继续推进经济合作。为政治合作之目的,于1965年《罗马条约》的6 个签订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主要是经济合作机构) 合并成为单一机构,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生效。“欧共体”从此为 政治合作再次加垫基石,使组织机构完整拥有立法、行政、仲裁和监督机构(部长理事 会、执行委员会、欧洲法院和议会)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然而,这一时期又是美欧内生磨擦,开始出现裂痕明显的时期。突出表现为法国戴高 乐的“民族主义”向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地位公开发出挑战,1966年以正式宣布退出北约 相威胁,并要求美国从法属地域撤军,使美欧关系中的美法关系恶化至极,美欧诸国的 相互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起来。美国对欧洲的态度政策明显地表现为双重矛盾、不确定性 。除了美国的过高期望与现实欧洲的种种矛盾导致欧洲自身能力不足造成美国对苏抗衡 不利问题的忧患重重之外,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政策还表现为:一方面“支持 ”;另一方面“要有条件性”。
一方面,总体上以合作方式,积极配合、支持一体化进程,帮助欧洲发展壮大,促其 经济增长,以便对抗苏联的霸权、扩张行为,“不把一个强大的欧洲看作对手”,而视 为其伙伴,帮助它发展壮大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14](p.538)。
另一方面,强调“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必须在大西洋联盟的框架内进行,即不能离开美 国的合作”,换句话说,就是强调美国的中心影响和领导地位[15](p.4)。这一时期由 于六、七十年代美国国内实力相对衰落不稳,国际上苏联势力的推进,美国国际地位及 影响也相对下降,因而与西欧的关系从依附从属关系演变为伙伴关系,不得不做些调整 ,恰如1987年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中所作的公开说明:“几年来我们客观地审视着我们 的政策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执行情况,以求确保我们的政策能反映一个复杂而不断变化 着的世界的动态……”[8](p.3)由此,美国的对欧政策开始摇摆并更加灵活起来。
第四阶段:冷战结束以来,即从《马约》到1997年6月欧盟五国首脑批准“欧元法币地 位”、“货币汇制”文件,10月十五国外长签署的《阿约》,提出“建设政治、经济强 大欧洲”目标至今的美欧关系。这一时期表现为国际政局形势及欧洲自身发生巨变的特 殊历史背下而展开的美欧诸国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表现为欧洲自身及苏东巨变后的发展 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是美国更加介入频繁,如海湾战争、南斯拉夫内战和科索沃问题等 。
1991年12月9日-10日,欧洲理事会在荷兰的东南部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召开46届年会, 欧共体各国达成共识,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其内容 虽复杂显得不均衡,有些决定较深熟,而有些则初试探讨,尽管有些不足,但不能不说 是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进入一个新时代,开辟了新纪元。此后,欧共体更名为 “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开始迈向经济、货币联盟的“加速过程”。1997年夏(6月) ,“欧盟”五国首脑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并商研签署了条约,批准了“经济稳定增 长”,“欧元的法定地位”以及“货币汇制”等内容的文件。10月欧盟十五国外长签署 了《阿姆斯特丹条约》,提出建设政治、经济强大欧洲的目标。
总括说,自“马约”签署以来,欧盟的发展基本符合美国人的意图。欧盟要求各国在 经济、货币、外交、安全防务及内政司法等方面逐步让权,政治上向“欧洲联邦”过渡 ,这是在组织形式上“欧盟”取代了“欧共体”,是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垮入了 “欧洲联盟”的历史新纪元,使欧洲联合出现了部分质变,势力范围开始扩大。过去“ 一体化”多指西欧,迄今的一体化可说主要是指整个欧洲,是经济上建立统一大市场的 结果;金融领域于1999年元旦按时起动欧元,完成货币统一,并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 总体看,虽困难重重,但业绩斐然,此后,欧洲一体化逐步加速向政治、外交、军事安 全防务一体化转向。
冷战结束、欧洲巨变恰值布什政府期间。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欧政策具体形成于克林 顿政府[16](p.36)。自克林顿上台,美国对欧事务、一体化的热情再度升温,重申:“ 我们从强大的和平等的伙伴中获得的利益要多于从一个虚弱的伙伴中获得的利益。”[1 7](p.9)
巴尔干地区危机又进一步表明美国对欧洲地区、欧盟事务热心关注,鼓励、操纵“北 约”积极介入在欧洲所发生或影响欧洲“安全”的任何危机事件,抛出“北约新战略概 念”、克林顿“新干涉主义理念”,延伸了假布莱尔之口提出的美国版的“第三条道路 ”,动议要重新解释或修改国际法中有关“国家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严重动 摇了国际法基础,削弱了联合国的主导作用[18](p.20)。这些“新的国际法理念”主要 是基于欧洲地区动乱危机,逐渐提出来的,在美欧事务及国际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这 一时期国际社会所发生的现实也足以证明,欧洲各国本身也离不开美国的合作。欧洲从 1992年起就浮现出欲想摆脱美国的态试。冷战结束初开始越越欲试,使自己独立自助欲 走出美国影响的阴影,似乎认为已到了:“这是一个欧洲人的时刻,而不是美国人的时 刻”了[19]。然而,国际形势发生的一切象盆冷水泼凉了“欧洲人的自尊心:前南地区 战争危机、民族主义、恐怖主义、难民等等问题,都标明战后欧洲的安全与稳定,都离 不开美国的合作。科索沃危机,更加说明了在欧洲人的眼里:“美国在欧洲事务的存在 是必要的”,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影响作用已必不可少。
总而言之,美欧诸国的相互关系从冷战以来经五、六十年的发展,确实令人瞩目。一 方面欧洲本身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步,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每一进程,正突飞猛进,虽 不尽人愿,但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应该看到美国对欧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 的。当然“美国自以为支持欧洲一体化附和欧洲人的利益”,但应当说“首先符合美国 人的利益”,美国人掩盖了许多“同欧洲人合作”为其自身之企图。应当再次明确:美 国对欧政策,即有总体上的连续性,又是根据不同时期有条件性的双重矛盾的特点。美 国对欧政策及对欧各方面交往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在欧洲拥有重大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 益问题。应当指出,在国际舞台上,美国对欧关系的另一企图:是为获得便利,并使欧 洲分担责任……,以借助欧洲一体化联合的力量,稳定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以合作支 持的方式,训化争夺欧洲,并以从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至力于美欧关系的发展作为 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