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行的离子跨膜运输实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单易行论文,离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谈到细胞生物学内容教学时,强调了要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统一性,以及细胞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信息变化三者的统一性,特别提出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一教学具体目标,和“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同时课程标准中还提出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点正是生物学科作为理科实验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让学生通过实践、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归纳、提炼和理解概念及规律。[1] 目前各版本教材中,对于物质跨膜运输一节内容,让学生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直观理解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方式,并采用构建模型的方式介绍主动运输及协助扩散2类跨膜运输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实践中相对于自由扩散教学效果来说,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很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采用FLASH等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式,呈现这一动态过程,辅助学生理解。但这种方式离现实差距较远,对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尤其是对主动运输动态过程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高中学生都知道植物细胞内、外存在着明显的离子浓度差,细胞内是高钾低钠,细胞外是高钠低钾,细胞对这2种离子的吸收是离子逆浓度梯度主动吸收的结果,即钠—钾离子泵,它是由ATP水解直接释放能量推动的。如果能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主动运输的现象,再利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深入理解主动运输这一概念,就会解决这一困难。另外有了主动运输实验的现象,既可以设计实验通过控制能量供应或载体活性等方式,验证主动运输需要的条件,也可以验证离子浓度对主动运输效果的影响,这一切实验均可直观呈现给学生。 目前高校可利用细胞损伤的方法,检测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过程,进而说明离子跨膜运输的现象,但这样的实验耗时较长,仪器设备条件要求较高,对实验操作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不适合在中学大面积推广。本文用一种简便方法,在基础实验前提下进行修改,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选用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含有大量花青素。植物花青素可作为天然酸碱指示剂。由于离子跨膜运输后导致细胞内酸碱环境改变,进而引发花青素变色,制作临时装片,仿照质壁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即可实施实验,并观察现象。另外洋葱购买成本低,易获取,实验中取材简便,贴近学生生活,可作为良好的材料。 无机盐的种类很多,其中钠离子浓度改变溶液pH的事实是学生已知的,必修1生物学教材中,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因此本文以钠离子为实验材料。钠盐种类繁多,且各类钠盐对细胞的作用不同,为保证药品本身不干扰细胞的正常生存,本文选用钼酸钠为材料,它是组成最常见的MS植物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植物细胞对钼酸盐需求量很低,对实验干扰最小,且钼酸盐毒性较低,对环境污染程度低,适用于中学基础实验操作。 对于钼酸盐对实验干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植物吸收钼的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论。[2]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植物是被动运输钼的,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植物吸收钼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如果以钼为转运离子,也是在证明细胞对盐离子的主动运输的现象。[3]另外钼酸钠5%水溶液在25C时pH为9.0~10.0,说明钼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对于溶液pH的作用,钠离子影响更大。因此本文选用钼酸钠为材料,主要呈现其中钠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洋葱细胞的程度。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植物材料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该部位易获取,细胞体积大,有紫色大液泡,且液泡中花青素颜色会随着细胞pH而改变,发生明显变化。新鲜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不易撕取,可选用液泡中也充满花青素的内表皮紫色部位细胞,效果相同。 钼酸钠水溶液无色透明,能使洋葱花青素颜色呈现较大变化,易于分辨。钼酸钠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微量元素,其浓度要求为0.25 mg/L(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离子跨膜传输的简单可行实验_主动运输论文
离子跨膜传输的简单可行实验_主动运输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