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作用下现浇板开裂原因分析

温度作用下现浇板开裂原因分析

一、温度作用下现浇板开裂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宁[1](2021)在《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节省人力物力、节能环保以及施工高效的特点。但是与钢结构建筑配合使用的装配式楼板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如装配式楼板与钢结构施工效率不匹配、湿作业较多等。这些缺陷制约了我国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广泛推广。因此,论文在对目前装配式楼板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楼板—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该楼板有可以标准化设计和机械化生产以及主要作业形式为干作业的优点。针对于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提出了两种楼板形式,通过对算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并利用该有限元模拟方法来初步确定两种形式楼板的力学性能。最终对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淘汰了其中一种楼板形式,确定主要研究对象为网格状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在前期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对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进行设计且确定了试验的加载与量测方案。通过对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和CFRP加强板缝的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进行试验,了解了其在加载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裂缝开展、挠度变化等试验现象,并将其试验结果与相同规格的现浇板和叠合板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能够综合评价该类楼板的力学性能,为该类楼板在实际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的极限承载力为同类现浇板的94%,接近同类现浇板;CFRP加强板缝的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极限承载力比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提高了34%,但是该种楼板的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表现为CFRP被拉断。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试件加载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来改变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的关键参数进行参数化分析,以此来考虑不同参数对该楼板抗弯性能的影响,并且根据试验以及参数化分析结果提出了便于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施工和提高其自身性能的改进建议。

孟哲[2](2021)在《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连接节点的强度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传统建筑业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其缺点也逐渐凸显,诸如对环境的污染较重、劳动力需求量过大、施工效率低等,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提出住宅工业化使得装配式建筑开始蓬勃发展。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可以大大减少施工周期,降低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减少劳动力需求,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导致的扬尘、噪音等环境问题,这是目前最符合行业现状及国情的方案,但目前国内对装配式建筑还有很多地方仍未经验证,本文以实际工程的装配式住宅为研究对象,对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损伤演化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通过对剪力墙连接节点进行仿真模拟并根据装配式剪力墙的承载力、损伤形式及破坏部位与现浇剪力墙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预制剪力墙在轴压状态、X向水平倾覆荷载、Y向水平倾覆荷载作用下均可等同现浇。同时,为了减少在剪力墙根部因为刚度变化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和材料利用的不充分,对套筒厚度进行了模拟,从而对套筒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对预制剪力墙拥有更好的性能且更便于实际施工。(2)将梁-叠合板、墙-叠合板连接节点的仿真结果分别与梁-现浇板、墙-现浇板节点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采用桁架钢筋的叠合板在实际工况下与现浇板损伤的存在差异,即叠合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上部现浇混凝土的损伤较现浇结构而言更为严重,但预制构件整体的抗裂强度则有所提高。(3)对某实际装配式住宅进行抗震计算,验算其层间最大位移及最大位移角,经过计算二者都处于规范要求范围内,且预制剪力墙及预制楼板的钢筋均处于安全应力范围内,证明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可以保证安全。

张显雄,李斌,黄剑波,何海群[3](2021)在《预制梁板式高桩码头磨耗层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分析了预制梁板式高桩码头的结构特性;其次通过现场观测现象论述了磨耗层混凝土裂缝的特点;然后分析了预制梁板式高桩码头磨耗层开裂的原因;最后,在常规的混凝土码头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总结了预防磨耗层混凝土开裂的一些关键措施。研究表明:预制梁板式高桩码头磨耗层开裂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形式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某些关键工序操作不符合要求这两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提出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将来预防同类结构的码头磨耗层混凝土开裂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有助于避免出现类似的质量缺陷。

潘剑峰[4](2021)在《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结构住宅常采用钢框架结构,楼板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或叠合楼板,由于主体钢框架与现浇混凝土楼板两者的材料性能差距较大,在温度收缩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不协调,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与控制措施,对保障钢结构住宅建造质量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论文以某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楼板开裂工程质量问题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对钢结构住宅建筑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开裂问题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结构温度收缩效应的基本分析理论,根据环境温度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季节温差来反映结构的温度变化。为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温度作用的影响,选取混凝土收缩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混凝土徐变作用下温差的折减系数。(2)采用整体一次性加载与施工顺序分层加载两种方法对整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楼板结构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纵向与横向变形规律以及混凝土楼板应力分布情况。结合背景工程裂缝实测结果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表明施工顺序分层加载比整体一次性加载更符合工程实测裂缝结果。对比计算分析施工期间设置后浇带与施工缝对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的影响情况,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提出了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方法。(3)对钢梁-现浇混凝土楼板进行实体数值模拟,考虑结构在温度收缩作用下的应力响应,分析得到了混凝土楼板、栓钉连接件、钢梁以及分布钢筋等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和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布规律。(4)对钢梁-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温度收缩作用下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了保护层厚度、楼板中分布钢筋的直径与间距、栓钉连接件的布置间距与直径以及在混凝土楼板中设置温度筋对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从设计构造角度提出裂缝控制措施。

房强[5](2021)在《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配整体式结构因其高效的施工、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正不断受到建筑业的青睐,叠合楼板作为该结构体系中重要的受力构件,具有承受竖向荷载,传递水平荷载,增强建筑整体刚度的作用。现阶段PKG叠合板基本采用矩形肋预制底板,当用于大跨度时,构件自重产生的挠度较大,不利于叠合板的受力,不满足构件可靠度要求,新型PKG叠合板是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和现有叠合板的应用而采用的一种创新构造、受力合理的叠合楼盖。在地震高烈度地区楼板因边界约束不均匀易产生面内剪切作用,研究叠合板的抗震性能对整个装配式结构以及建筑空间内人财物安全具有重要工程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新型T形肋预制底板及叠合板进行试验及有限元分析,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根据截面等效应力法对新型PKG预制底板的极限承载力、变形、预应力损失等进行计算推导,并定型化分析确定不同跨度下T形肋预制底板的尺寸规格;基于双向叠合板的正交各项异性特征,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新型PKG双向叠合板进行理论分析,为后续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提供理论依据。(2)对4块单向叠合板件进行静载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肋形式下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表明,叠合板件的力学性能受底板肋部形式影响较大,相同跨度下,T形肋的叠合板件受力性能优于矩形肋,两类肋形式的叠合板件均为受弯破坏,延性性能良好。(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塑性损伤模型,分别建立6块预制底板、6块双向叠合板和1块双向整浇板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受拉损伤因子DAMAGET的分布情况判断叠合板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分析各构件的受力机理,并对其挠度、应变等进行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极限荷载下挠度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4)在与试验比较验证有限元分析可靠的基础上,对尺寸为2m×2m的6块双向板进行低周反复荷载模拟,对比分析整浇与叠合板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得出构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并对受动荷载时的构件刚度、延性进行分析,为后续PKG叠合板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李传习,胡正,李游,柯璐[6](2020)在《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接组合板受弯的界面性能》文中指出通过胶粘组成的组合桥面系,可解决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开裂和桥面铺装层易损坏等难题。为研究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结组合桥面系的横向受弯性能,采用2种方案,对20块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接组合板进行了静力正/负弯矩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参数对其界面与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负弯矩作用下,保证胶黏层界面性能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可提高该组合板面系的横向抗弯拉性能;现浇板纯弯段裂纹分布较密集,配筋率越高裂纹越密,而预制板裂纹较稀疏。正弯矩作用下的弹性极限与开裂荷载较负弯矩作用下的更大。因超高性能混凝土和钢板组合板之间的界面黏结强度较大,在2种界面处理方式下,组合板达到屈服时,其界面仍未脱离。组合板的开裂强度为8.9~22.2 MPa,整体大于6.41 MPa,可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朱晓慧[7](2020)在《再生混凝土双向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规划落实以来,新的住宅建造方式在不断发展。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建议,使得混凝土叠合结构的研发取得了—系列成果、叠合结构的应用也进入社会生活中。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可以解现场浇筑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模板支撑工作量大、人工消耗大、受季节局限、施工工期长、现场吊装压能力不足。混凝土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具有以下优点:叠合板上下表面平整且光滑,便于后期的装修,适用于对整体性能要求高、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混凝土叠合结构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一些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并在实际工程中有一定的应用。对普通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刚度、承载力、受弯性能等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使用ANSYS、ABAQUS等有限元软件进行非线性的数值模拟,为叠合构件的推广运用提供了一些参考意义,为后续的相关的科研方向指出了前进道路。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一种与住宅快速施工、与绿色低碳观念相匹配的——再生混凝土双向叠合楼板,并进行混凝土材料试验、足尺寸构件模型的承载力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普通混凝土(OC)、再生混凝土(RC)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制作混凝土试块,并进行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OC相比,RC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轴心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RC的轴心抗压强度下降较为明显,是OC强度的86%;RC的立方体试块破坏形态和OC立方体试块破坏形态相似,都是粗骨料和胶凝材料之间的粘结破坏。RC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02Mpa,是OC强度的96%。两者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差甚微,且均满足强度设计要求。(2)通过对1:1比例模型的RC双拼叠合式双向板,现浇OC双向板进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RC双拼叠合式双向板的受力全过程与现浇OC双向板大致相同;RC双向叠合拼接楼板裂缝开展形态与OC现浇双向板裂缝开展形态基本相同,但也略有差别;RC叠合板的开裂荷载低于现OC浇板的开裂荷载,约低12%左右;在相同均布荷载作用下,RC叠合板的挠度增幅低于OC现浇板的挠度增幅,两板的跨中挠度不超过10%;在均布荷载8KN/m2前(不包含楼板自重),两板板底均未观察到开裂现象,能够满足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所规定的界限值。(3)使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两块板进行板面均布静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软件模拟裂缝分布、裂缝开展趋势与试验裂缝分布、裂缝开展趋势拟合良好,软件模拟结果可用来预测叠合板实际工程运用中裂缝出现区域;本文选用ABAQUS的混凝土损伤模型,在叠合构件、现浇构件弹性阶段内,以及塑性应变较小的非线性阶段比较准确。(4)将ABAQUS有限元模拟结果,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三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参照现行《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相关条文,提出叠合式双向RC板短期刚度修正计算公式。

吕京京[8](2020)在《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抗火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推广,叠合板组合梁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新型叠合板组合梁由混凝土叠合板和钢梁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而成,其中叠合板中加入了桁架钢筋,增强预制板与现浇层的整体性。叠合板组合梁不仅具有平板组合梁承载力高、截面高度小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而且工业化程度高,符合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叠合板组合梁是装配式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受弯构件,也是组成建筑结构框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建筑架构突发火灾时,叠合板组合梁作为主要的受力构件,其火灾行为是影响装配式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组合梁力学性能和抗火性能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组合梁上部翼板形式的不同,组合梁在火灾中的力学行为和破坏形态存在显着差别,再加上叠合板中存在大量的新旧混凝土结合界面以及预制板间拼缝,这些因素必然会导致叠合板组合梁在火灾中的行为明显不同于传统形式组合梁。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对该类叠合板组合梁进行抗火性能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叠合板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对足尺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及现浇板组合梁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火灾试验和火灾前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组合梁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温度场分布规律、混凝土板中钢筋温度、沿钢梁高度温度场分布规律、抗弯刚度和叠合板与钢梁的整体工作性,以及火灾前后叠合板组合梁的承载能力与破坏形态,并利用ABAQUS软件对叠合板组合梁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和变形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火灾作用下,预制底板拼缝对叠合板局部温度场分布产生了明显影响,同一试件拼缝处的温度高于非拼缝处的温度。远离拼缝区域,新旧混凝土结合界面及拼缝对叠合板的温度场无明显影响。总体而言,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与现浇混凝土板组合梁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大致相同。(2)由于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结构形式的不同,其在火灾后的宏观形态(混凝土的开裂及剥落情况)相比于现浇板组合梁要差一些,但未发生明显破坏,整体性良好,仍能共同承受荷载。由于结合界面和拼缝的存在,组合梁的抗弯刚度明显降低。(3)板面负弯矩作用区域内出现的纵向裂缝,削弱了组合梁的抗火性能,建议加强板面负弯矩作用区内的配筋,有助于提高组合梁的抗火性能。(4)组合梁受火过程中,栓钉间距与后浇层厚度对组合梁的变形影响不大,预制板在钢梁上翼缘的搭接长度对组合梁变形能力影响显着。(5)自然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竖向变形逐渐恢复,然而试件设计参数的不同并未导致变形恢复量出现明显不同,因此温度是影响组合梁变形恢复量的主要原因。(6)翼板形式的不同导致组合梁翼板的破坏形态不同。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板底及板侧面裂缝分布较少,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叠合板间拼缝间距增大,1/4L拼缝处结合界面出现粘结破坏,进而导致该位置现浇层出现贯通斜裂缝。现浇板组合梁板底及板侧均布大量裂缝,主要破坏形态表现为板底受拉区出现过宽横向裂缝。(7)通过常温静载试验可以发现,拼缝处的结合界面在接近极限荷载时才出现水平开裂。因此,建议以拼缝处结合界面出现水平开裂作为该类组合梁是否达到极限荷载的评判标准之一。(8)火灾作用后试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损失21.4%,刚度和延性也均有明显降低,栓钉间距及预制板间拼缝对试件的抗弯刚度影响显着,但栓钉间距及翼板形式对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9)利用ABAQUS软件对叠合板组合梁的温度场及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二者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金[9](2020)在《预制-装配式组合梁集束群钉剪力键承载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响应国家装配化施工及推广钢结构的趋势和要求,日益推广应用。预制-现浇集束群钉剪力键作为其中重要传力构造,其破坏模式、承载机理、传力机制等对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影响显着,亟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依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双非耦合结构行为及计算理论研究”(cstc2018jcyj AX0509)项目,开展了栓钉排数为主要研究参数的4组9个试件预制-装配集束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讨论了装配及现浇集束群钉剪力键的受力机理、承载力及延性、典型破坏模式以及破坏机理,最终提出典型破坏模式下的预制-现浇集束群钉剪力键承载力计算方法。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设计开展了预制-装配集束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研究了集束群钉剪力键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滑移曲线、承载力及刚度等,对比研究了2、3、4排栓钉集束剪力键以及预制-装配式与现浇式剪力键的力学性能;2、在现浇剪力键破坏模式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文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深入讨论了预制-装配式集束群钉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提出了分别以栓钉、后浇混凝土以及先浇混凝土失效的三类破坏模式,并进一步将每类破坏模式细分成三种破坏形式;3、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分析装配与现浇式栓钉及混凝土的承载差异性,得出了现浇与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承载力的能量法表达方程,得到了基于现浇群钉剪力键计算方法的预制-装配式集束群钉部分破坏模式承载力计算公式;4、基于试验研究及FEA分析,开展了预制-装配集束群钉剪力键承载力影响参数分析;针对栓钉弯剪破坏、根部后浇混凝土破碎、以及先浇混凝土竖向劈裂破坏三种主要破坏模式下的九种细分失效模式,提出了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各种最低构造要求等控制构造措施;5、基于ABAQUS建立了某实桥预制-装配式集束群钉推出试验模型,将本文公式、规范公式与真实状态的FEA承载力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公式的实用性。

秦浩[10](2019)在《新型带可拆桁架叠合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朝着工业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从而出现了大量的装配式结构。装配式结构的发展与推广,其慢慢地形成了相应的体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免模板,此免模板由带可拆钢桁架的预制板和后浇混凝土组成。由于桁架的存在预制板在施工阶段的刚度可以得到提高,预制板内配有受力钢筋在现场可以免去绑扎钢筋的工作且预制底板可以省去现场支模的工作,加快了楼板现场施工的速度。在后浇层与预制板形成整体之后预制板上的型钢部分可拆,达到重复利用钢材节约材料的目的。此带桁架的叠合板是对传统叠合板的一种发展也是叠合板形式的一种创新,钢桁架经过工业化设计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工程效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得到叠合板的静力性能,对一块叠合板和一块现浇板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将构件放置在铺设了油毡与细沙的支座上,采用大型反力架、液压千斤顶与两级分配梁作为加载工具,对带可拆桁架叠合简支板与现浇简支板进行四点加载,使用四点加载来模拟均布加载。在得到每一级加载荷载情况下构件扰度、钢筋应变、裂缝发展等数据后对其进行分析。由试验数据可知叠合板在最终加载结束时产生了与现浇双向板相似的裂缝。板底裂缝首先出现在四个加载点的下方,并随着后续加载由四个加载点向叠合板的四个角延伸,此裂缝出现的形态叠合板在破坏时钢筋的受拉性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最后一级加载完成后叠合板顶面混凝土没有被压溃,而且由钢筋的荷载与应变关系可知叠合板内斜裂缝方向依旧有钢筋未达到屈服,说明叠合板依然具有继续承载的能力。预埋件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良好预埋件周边混凝土未出现大面积的破坏,预埋件没有影响叠合板的受力情况。在构件的侧面上发现了若干条竖向裂缝,叠合面未上发现横向裂缝,说明表面刮毛可以满足叠合面的抗剪要求。对叠合板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使用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现场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实板的拟合程度良好,叠合板的双向性能良好,通过结果发现预埋件与预埋件周围混凝土出现了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试验的基础出发对叠合板桁架的优化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并对叠合板的制作、运输、现场施工等流程提出了建议。

二、温度作用下现浇板开裂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度作用下现浇板开裂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装配式楼板情况调研
        1.2.1 国外常用楼板
        1.2.2 国内常用楼板
    1.3 国内外各类型楼板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概念设计及数值仿真
    2.1 引言
    2.2 一种新型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概念设计
        2.2.1 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结构形式
        2.2.2 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主要优势
    2.3 数值模拟方法及正确性验证
        2.3.1 试验试件概述
        2.3.2 本构关系
        2.3.3 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
        2.3.4 荷载及约束定义
        2.3.5 数值仿真对比
    2.4 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力学性能仿真
        2.4.1 网格状装配板力学性能仿真
        2.4.2 肋条状装配板力学性能仿真
    2.5 同类型现浇、叠合板力学性能仿真
    2.6 四种楼板力学性能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试件设计和制作
        3.2.1 试验依据和目的
        3.2.2 试件设计
        3.2.3 试件制作
        3.2.4 试件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试验方案设计
        3.3.1 加载装置和加载方案
        3.3.2 量测方案
        3.3.3 采集装置设计
    3.4 试验过程及现象
        3.4.1 现浇板试验过程及现象
        3.4.2 叠合板试验过程及现象
        3.4.3 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试验过程及现象
        3.4.4 CFRP加强板缝的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试验过程及现象
    3.5 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3.5.1 承载力分析
        3.5.2 应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关键参数分析及其构造措施建议
    4.1 引言
    4.2 试验过程数值仿真
    4.3 关键参数分析
        4.3.1 楼板板厚及剪跨参数分析
        4.3.2 楼板齿槽大小、深度及形状参数分析
        4.3.3 CFRP加强板缝尺寸参数分析
        4.3.4 齿槽间缝隙参数分析
    4.4 构造措施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连接节点的强度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1.2.1 国外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1.2.2 国内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现行预制构件连接技术
    2.1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及力学分析
    2.2 浆锚搭接技术
    2.3 机械连接技术
    2.4 竖向齿槽连接技术及键槽力学分析
    2.5 叠合楼板
第3章 装配建筑中剪力墙节点及连接件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软件介绍
    3.2 混凝土及钢筋本构关系
        3.2.1 混凝土本构
        3.2.2 钢筋本构
    3.3 剪力墙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
    3.4 剪力墙节点有限元结果分析
        3.4.1 轴压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分析
        3.4.2 受X方向荷载作用下的倾覆破坏过程分析
        3.4.3 受Y方向的荷载作用下的倾覆破坏过程分析
    3.5 套筒灌浆连接的有限元分析
        3.5.1 单元的选取及网格划分
        3.5.2 荷载、边界条件及各部件相互作用
        3.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6 装配式剪力墙采用改良套筒后的破坏过程分析
        3.6.1 轴压荷载作用下破坏过程分析
        3.6.2 受X方向荷载作用下的倾覆破坏过程分析
        3.6.3 受Y方向荷载作用下的倾覆破坏过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叠合板及墙-板节点、梁-板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4.1 叠合板有限元模型建立
    4.2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叠合双向板及支座连接限元分析
    4.3 在实际荷载作用下叠合双向板及支座连接限元分析
    4.4 预制节点与现浇节点分析对比
        4.4.1 梁-板节点模拟及对比分析
        4.4.2 墙-板节点模拟及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装配式住宅结构抗震验算
    5.1 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5.2 某高层住宅模型建立
    5.3 罕遇地震下某住宅有限元计算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构温度理论与应用研究
        1.2.2 结构温度效应规范规定
    1.3 背景工程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温度收缩效应基本原理
    2.1 温度场基本理论
        2.1.1 结构温度场基本概念
        2.1.2 热传导微分方程
        2.1.3 温度边界条件
        2.1.4 热弹性理论
    2.2 温度应力基本理论
        2.2.1 温度应力基本概念
        2.2.2 温度应力发展阶段
    2.3 环境温度作用类型
    2.4 混凝土收缩效应
        2.4.1 收缩变形机理
        2.4.2 混凝土收缩计算模型
    2.5 徐变对温度收缩效应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结构住宅整体温度收缩效应与防裂施工技术
    3.1 引言
    3.2 结构基本信息
    3.3 模型建立
        3.3.1 单元选择
        3.3.2 模型合理性校正
        3.3.3 荷载施加方式
    3.4 整体一次加载结构分析
        3.4.1 模型建立
        3.4.2 温差计算
        3.4.3 楼板变形结果分析
        3.4.4 楼板应力结果与实测对比分析
    3.5 施工顺序分层加载结构分析
        3.5.1 模型建立
        3.5.2 温度荷载确定
        3.5.3 楼板变形结果分析
        3.5.4 楼板应力结果与实测对比分析
    3.6 设置后浇带对楼板温度收缩作用的影响
        3.6.1 模型建立
        3.6.2 楼板应力结果分析
    3.7 设置施工缝对楼板受温度收缩作用的影响
        3.7.1 模型建立
        3.7.2 楼板变形结果分析
        3.7.3 楼板应力结果分析
    3.8 防裂施工措施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结构住宅现浇楼板温度收缩应力耦合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本构模型
        4.2.1 混凝土本构关系
        4.2.2 钢材本构关系
        4.2.3 材料热力学参数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建立几何模型
        4.3.2 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
        4.3.3 相互作用与边界条件
        4.3.4 荷载施加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温度场结果分析
        4.4.2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4.4.3 受拉损伤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结构住宅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影响因素参数化分析与裂缝防控构造措施
    5.1 引言
    5.2 保护层厚度影响
    5.3 分布钢筋布置影响
        5.3.1 钢筋间距影响
        5.3.2 钢筋直径影响
    5.4 栓钉连接件的影响
        5.4.1 栓钉布置间距影响
        5.4.2 栓钉直径影响
    5.5 温度筋设置的影响
    5.6 防裂构造措施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3.1 国外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3.2 国内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4 混凝土叠合楼板的研究现状
    1.5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1.5.1 PK叠合板的构造形式
        1.5.2 PK叠合板的研究概况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PKG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及分析
    2.1 构件设计
        2.1.1 预制底板的形式
        2.1.2 PKG叠合板设计参数
        2.1.3 截面特性
    2.2 抗弯承载力分析
        2.2.1 承载力的一般规定
        2.2.2 基本假定
        2.2.3 PKG预制底板开裂弯矩
        2.2.4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2.2.5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2.3 抗剪承载力分析
    2.4 预应力钢筋预应力损失与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4.1 预应力损失计算
        2.4.2 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5 刚度分析
        2.5.1 PKG叠合楼板的刚度计算
        2.5.2 挠度计算
    2.6 PKG叠合板的抗裂分析
    2.7 设计实例
        2.7.1 构件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7.2 预应力损失计算
        2.7.3 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7.4 预制底板开裂弯矩计算
        2.7.5 预制底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7.6 预制底板挠度计算
        2.7.7 施工运输及吊装验算
    2.8 T型肋预制底板规格
    2.9 PKG双向叠合板的弹塑性分析
        2.9.1 弹性计算方法
        2.9.2 塑性计算方法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PKG叠合板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内容及目的
    3.2 构件设计及制作
        3.2.1 构件设计
        3.2.2 构件制作
    3.3 材性试验
        3.3.1 钢筋、型钢材性试验
        3.3.2 混凝土材性试验
    3.4 试验设计方案
        3.4.1 加载方案
        3.4.2 试验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3.5.2 荷载-挠度曲线
        3.5.3 荷载-应变曲线
        3.5.4 受弯承载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PKG叠合板有限元模型参数化分析
    4.1 ABAQUS概述
    4.2 ABAQUS有限元模型
        4.2.1 模型的基本假定
        4.2.2 材料本构模型
        4.2.3 接触设置
        4.2.4 荷载施加
        4.2.5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3 建立有限元模型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
        4.4.1 反拱值分析
        4.4.2 挠度分析
        4.4.3 荷载-挠度曲线
        4.4.4 应力分析
        4.4.5 开裂分析
    4.5 PKG双向叠合板有限元模拟
        4.5.1 建立模型
        4.5.2 应力云图分析
        4.5.3 荷载-挠度曲线
        4.5.4 开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PKG 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性能数值模型化分析
    5.1 引言
    5.2 构件设计
    5.3 ABAQUS有限元模型
        5.3.1 接触及相互作用
        5.3.2 网格划分
        5.3.3 边界条件
    5.4 模拟结果
        5.4.1 破坏形式
        5.4.2 滞回曲线分析
        5.4.3 骨架曲线分析
        5.4.4 刚度分析
        5.4.5 延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6)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接组合板受弯的界面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钢-UHPC胶接组合板弯曲试验
    1.1 试验材料及性能
    1.2 试件设计与研究参数
    1.3 加载与测试方案
2 结果分析
    2.1 胶接组合板的界面破坏及分析
    2.2 荷载-挠度曲线
    2.3 与UHPC抗折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2.4 开裂荷载分析
    2.5 裂纹发展分析
3 开裂强度计算
4 结论与建议

(7)再生混凝土双向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叠合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流程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流程
第二章 再生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
    2.1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2.1.1 试验方案设计
        2.1.2 试验原材料
        2.1.3 试验方法与过程
    2.2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2.2.1 和易性分析
        2.2.2 立方体抗压强度分析
        2.2.3 轴心抗压强度分析
        2.2.4 劈拉强度分析
        2.2.5 弹性模量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和普通混凝土现浇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及量测内容
        3.1.1 试件设计
        3.1.2 测点布置和测试内容
    3.2 现浇板与叠合板的加载设计
    3.3 现浇板与叠合板制作及浇筑
        3.3.1 现浇板与叠合板的制作
        3.3.2 现浇板与叠合板的浇筑
    3.4 现浇板与叠合板的加载及结果分析
        3.4.1 现浇板与叠合板的加载
        3.4.2 加载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浇板与叠合板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1 有限元模拟过程
        4.1.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1.2 单元类型选择
        4.1.3 本构关系选择
    4.2 有限元结果分析
        4.2.1 裂缝分析
        4.2.2 变形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与计算以及有限元模拟的对比分析
    5.1 现浇双向板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5.2 双向板抗弯刚度
        5.2.1 双向板的刚度与挠度理论分析
        5.2.2 双向板刚度计算
    5.3 双向板的挠度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抗火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介绍
        1.2.1 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的组成
        1.2.2 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优点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常温下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1.4 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现状
        1.4.1 组合梁抗火试验研究
        1.4.2 组合梁抗火理论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抗火试验方案
    2.1 前言
    2.2 试件设计及制作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3 测量内容
        2.3.1 温度测点布置
        2.3.2 位移测点布置
    2.4 加载方案
    2.5 材料性能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抗火试验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3.2.1 试验现象
        3.2.2 破坏形态
        3.2.3 裂缝产生原因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炉内空气温度
        3.3.2 试件温度场分析
        3.3.3 试件位移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火灾后承载力试验
    4.1 前言
    4.2 承载力试验方案
        4.2.1 试验设备
        4.2.2 测点布置
        4.2.3 加载方案
    4.3 火灾后试件试验结果
        4.3.1 试验现象
        4.3.2 破坏特征
        4.3.3 主要试验结果
    4.4 火灾前试件试验结果
        4.4.1 试验现象
        4.4.2 破坏特征
        4.4.3 主要试验结果
    4.5 影响因素分析
        4.5.1 火灾前后试件承载能力
        4.5.2 栓钉间距对火灾后试件剩余承载能力的影响
        4.5.3 翼板形式对火灾后试件剩余承载能力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的有限元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热工参数
        5.2.1 钢材热工参数
        5.2.2 混凝土热工参数
    5.3 材料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5.3.1 钢材高温下力学性能
        5.3.2 混凝土高温下力学性能
    5.4 数值模拟分析
        5.4.1 传热基本原理
        5.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4.3 温度场分析
        5.4.4 变形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预制-装配式组合梁集束群钉剪力键承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的发展
        1.1.1 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研究现状
        1.1.2 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研究现状
        1.1.3 组合梁承载力研究现状
    1.2 采用集束群钉的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的特点
    1.3 组合梁承载力FEA研究方法
    1.4 栓钉剪力键承载力及群钉效应研究现状
        1.4.1 栓钉连接件受剪承载力研究
        1.4.2 群钉效应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集束群钉推出试验研究
    2.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2.1.1 试验模型参数
        2.1.2 试验模型尺寸
        2.1.3 试验模型制作
        2.1.4 应变式界面微量滑移测试装置
        2.1.5 试件测试方案
        2.1.6 试件加载方案
    2.2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集束群钉推出试验结果
        2.2.1 基于现有推出试验承载力及破坏形态总结
        2.2.2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试验破坏形态
        2.2.3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承载力分析
        2.2.4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荷载-位移曲线
        2.2.5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荷载-滑移曲线
        2.2.6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群钉剪力键抗剪刚度分析
    2.3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集束群钉加载全过程受力分析
        2.3.1 弹性循环加载分析
        2.3.2 弹塑性循环加载分析
        2.3.3 初期抗剪刚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群钉推出试验破坏模式分析
    3.1 基于现有大量推出试验结果的群钉剪力键破坏模式统计分析
        3.1.1 现有栓钉剪力键推出试验的破坏模式统计
        3.1.2 栓钉剪力键在组合梁中的受力形态
        3.1.3 栓钉剪力键在推出试件中的受力形态
    3.2 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有限元模拟方法
        3.2.1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3.2.2 界面接触属性的确定
        3.2.3 FEA模型的建立
        3.2.4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3 基于栓钉失效的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破坏模式分析
        3.3.1 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弯剪破坏模式分析
        3.3.2 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拨出破坏模式分析
        3.3.3 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焊趾破坏模式分析
    3.4 基于后浇混凝土失效的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破坏模式分析
        3.4.1 后浇混凝土横向拉裂破坏模式分析
        3.4.2 后浇混凝土竖向劈裂破坏模式分析
        3.4.3 后浇混凝土局部压碎破坏模式分析
    3.5 基于先浇混凝土失效的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破坏模式分析
        3.5.1 先浇混凝土斜向“八字型”破坏模式分析
        3.5.2 钢梁翼缘板失稳先浇混凝土局部压碎
        3.5.3 先浇混凝土板劈裂破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4.1 栓钉承载力计算方法
        4.1.1 现有栓钉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4.1.2 现浇及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的变形能及其与承载力关系分析
    4.2 基于栓钉失效的预制-装配式群钉承载力影响因素及构造要求
        4.2.1 栓钉弯剪破坏承载力分析
        4.2.2 基于栓钉焊趾破坏承载力分析
        4.2.3 基于栓钉拔出破坏承载力分析
    4.3 基于后浇混凝土失效的预制-装配式群钉承载力影响因素及构造措施
        4.3.1 后浇混凝土横向拉裂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4.3.2 后浇混凝土竖向劈裂承载力分析
        4.3.3 后浇混凝土局部破碎承载力分析
    4.4 基于先浇混凝土失效的预制-装配式群钉承载力影响因素及构造措施
        4.4.1 先浇混凝土斜向“八”字型破坏承载力分析
        4.4.2 先浇混凝土劈裂破坏承载力分析
        4.4.3 钢梁翼缘失稳造成的局部混凝土被压碎
    4.5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集束群钉承载力计算公式
    4.6 界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工程算例
        4.6.1 算例概况
        4.6.2 FEA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承载力计算
        4.6.3 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承载力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新型带可拆桁架叠合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有板的类型和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装配式结构在我国的发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新型叠合板的试验研究
    2.1 试验初步方案
        2.1.1 试验目的及内容
        2.1.2 试验仪器
        2.1.3 尺寸及试验材料参数
        2.1.4 支座与防护措施
    2.2 试件的制作与观测方案
        2.2.1 加载方案
        2.2.2 观测方案
    2.3 试件制作过程
    2.4 材料的性能试验
        2.4.1 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
        2.4.2 钢材的性能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叠合板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3.1 试验准备工作
    3.2 DHB的加载
        3.2.1 预加载
        3.2.2 正式加载
        3.2.3 DHB试验过程
    3.3 XJB的加载
    3.4 结果分析
        3.4.1 钢筋的荷载-应变曲线
        3.4.2 荷载-挠度曲线
        3.4.3 挠度形状曲线
        3.4.4 DHB裂缝分布
        3.4.5 混凝土荷载-应变曲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BAQUS有限元模拟
    4.1 ABAQUS简介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几何模型
        4.2.2 材料模型
        4.2.3 各截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定义
        4.2.4 网格的划分
        4.2.5 荷载、边界条件与分析步设置
    4.3 有限元的计算结果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叠合板的建议
    5.1 叠合面粘结性能
    5.2 桁架优化
    5.3 楼板的抗裂性能分析
        5.3.1 影响因素
        5.3.2 开裂荷载计算
        5.3.3 抗裂措施
    5.4 楼板的极限承载力
        5.4.1 极限平衡法
        5.4.2 塑形绞线法
    5.5 叠合板塑形绞线
    5.6 制作、施工、运输工艺与质量检验
        5.6.1 制作与施工工序
        5.6.2 运输工艺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温度作用下现浇板开裂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错缝相扣型楼板力学性能研究[D]. 李亚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连接节点的强度仿真分析[D]. 孟哲. 南昌大学, 2021
  • [3]预制梁板式高桩码头磨耗层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J]. 张显雄,李斌,黄剑波,何海群.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1(05)
  • [4]钢结构住宅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研究[D]. 潘剑峰.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5]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D]. 房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6]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接组合板受弯的界面性能[J]. 李传习,胡正,李游,柯璐.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0(04)
  • [7]再生混凝土双向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研究[D]. 朱晓慧. 延边大学, 2020(05)
  • [8]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抗火试验研究[D]. 吕京京.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9]预制-装配式组合梁集束群钉剪力键承载力分析[D]. 方金.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10]新型带可拆桁架叠合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秦浩. 湖南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温度作用下现浇板开裂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