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第一中学 261300
在高中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指导与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产生困惑、曲解或误会等一些消极心理现象,这些心理会影响、制约、阻碍高中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习能力和自习习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势心理。进入高中,很多学生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
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有等的心理,过分依赖老师和解题答案。学生往往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其次,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什么问题,只要上网一搜,各种答案尽现眼前,这使得部分学生不爱动脑,过分依赖答案,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爱面子,做完作业要对一下答案才交给老师,使得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真实的解题情况。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探索的精神,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三、急躁心理。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没有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解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没有从储存的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法和盲目尝试解题。
四、疲惫心理。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一半的学生感到疲惫、力不从心,这说明学生的身心问题已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压力大、疲劳、头痛、失眠、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是许多学生在拼时间、拼体力后常有的感觉。他们不仅要承受学习竞争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还要承受身心极限的挑战。
此外,还有自满心理、迷茫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地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等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我认为存在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大气候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采用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疲惫不堪。
2.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全面的理解。
3.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如何改善学生的这些心理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加强数学学习的策略指导,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会增强,使学习成绩登上新的台阶。
论文作者:周圣民 朱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答案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