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海口镇小学 323912
摘 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激发起小学生古诗学习的浓厚兴趣十分重要,古诗具有语言美、意境美与情感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古诗之美能够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古诗学习的兴趣。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引导诵读感悟,体验古诗语言美;引导对比阅读,感受古诗意境美;借助拓展链接,品味古诗情感美的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古诗学习的高效化。
关键词:古诗 体验 高效教学
古诗具有语言美、意境美与情感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古诗之美能够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古诗学习的兴趣。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比较、拓展的策略找到突破古诗学习障碍的突破口,以此促进他们古诗学习的高效化。
一、引导诵读感悟,体验古诗语言美
1.引导诵读想象,体验语言形象美。山水风景类古诗的描写对象大多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以及风景等,这类古诗的意象通常很生动、形象。在这类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此体验古诗语言的形象美。例如,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选取古诗中的“莲叶”、“荷花”等意象展开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各意象的特征。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诗人巧妙的选景以及景物色彩描写技巧等作为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围绕意象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词中隐藏的情感,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诵读体味,体验语言细节美。故事叙事类古诗通常都注重于描写典型细节、刻画传神的人物形象或动作。在这类古诗中,诗人或借助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孩童般的天真;或借助一些典型的细节,表达豪放的人生志向。在这类古诗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整体品读的基础上体验古诗的语言美。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围绕“西辞”、“碧空尽”等送别词语展开重点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赏心悦目的美景,在送别之际,却令人伤感。
二、引导对比阅读,感受古诗意境美
1.在“异中求同”感受意境美。“异中求同”指的是还原古诗意象,对古诗意境进行全面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意象的共同特征,挖掘古诗意象中隐藏的表达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围绕古诗意象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对这些意象的共性进行归纳总结,感悟意象中隐藏的情感,从而实现求同学习、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石灰吟》《墨梅》这两首古诗的教学中,一位教师采取求同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围绕着两首古诗第三句展开重点学习。在教师的点拨和提示下,学生们了解到:《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主要表达了诗人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而《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待世俗的态度。之后,教师又引入了一些带“不”字的古诗,如《咏柳》、《草》等等,通过拓展分析,加深学生对古诗同类意象的理解。
2.在“同中求异”感受意境美。“同中求异”指的是针对具有相同意象的古诗,展开分析与探寻,从中发现不同之处,即:透过这些意象的共性,寻找个性。例如,在《望月》这首古诗的教学中,一位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了一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们经一番思考和讨论之后,认为:“诗人因为好奇而‘呼月’,因为思乡而‘望月’,因为忧愁而‘对月’”……归纳总结之后,学生们发现:不同的诗人在面对同一个月亮时,心情和感受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不仅过引导学生对诗词意象的共性进行了探究,而且围绕诗词意象的差异展开了对比学习,使得学生对古诗的意象形成了全面感悟。
三、借助拓展链接,品味古诗情感美
在古诗中,诗人往往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古诗中的情感美是具有蕴含性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拓展链接的策略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情感美。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的情感进行全面了解,在课堂上补充了这样的背景:“‘安史之乱’是唐代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之后,繁盛的唐代开始走向。黄河中下游人民,在战乱中遭遇了空前的劫难;洛阳周边地区都变成了废墟,很多老百姓居无定所,没衣服穿,吃不饱,生活非常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带着家人跟随逃难人群来到四川,在此期间,历经了人世间所有的磨难,看多了生离死别。”学生在得知诗人的创作背景之后,深刻地感悟到了诗人为何会“喜欲狂”。
在词句疑难处设置教学环节,有效拓展知识点非常关键,它能够帮助学生成功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古诗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古诗之美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歆沂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9)。
[2]张志平 浅谈韵律知识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以同课异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J].教育观察,2017,(12)。
论文作者:徐丽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古诗论文; 意象论文; 教师论文; 诗人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意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