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 133000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主要收治急危重患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高度心脏传导阻滞、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各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需行心肺复苏的患者,由于疾病来势凶猛,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猝死率高。CCU 病房抢救重症患者的同时也给重症患者带来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恐惧、孤独、甚至ICU精神病症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住院时间增长,住院费用增加,并且影响到疾病的预后。以上情况尤其在老年人身上发生较多,因此为探讨CCU 病房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护理对策,我们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CCU病房收治的70岁以上150例老年患者进行了观察及研究,先将报告如下。
1.临床分析
CCU病房老年患者入住后要面对陌生的特殊环境,陌生的人,室内各种仪器、抢救设备、导管、线路及其所发出的声音,各种化验检查及持续使用抢救药物、加上患者家属不得陪同,本身疾病的加重,生活习惯受到严重限制,医务人员的紧张的工作状态等都有可能导致老年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无助的不良心理。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死亡,更以产生很强的精神压力。诸多因素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产生心率加快和房室交接传导加速等效应(1)。患者心肌耗氧增加,可能加重病情,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2.精神症状
由于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的客观影响给患者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如:烦躁、紧张、恐惧、焦虑、谵妄、偏执、妄想、思维和智力障碍、行为动作障碍。
3.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步被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模式所取代,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实践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身心护理。
3.1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温度18~22度,湿度50~60%,以保证患者的充分的休息与睡眠,实验证明,睡眠剥夺病2~5天后,会出现焦虑、定向力障碍、谵妄等精神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主动介绍病房内特殊环境以及仪器设施,即将要进行的治疗及检查项目,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工作人员走路、交谈声音尽量轻柔,各项操作、护理尽量集中,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尽量避免影响睡眠的处置,出入病房随手关门,避免声光对患者的刺激(2)。坚持使用礼貌用语,微笑服务,跟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护理。
3.2 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更要重视病人个体的心理评估,早期发现其危险因素,尽早发现先兆,掌握并了解每一位病人的心理特点,早期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主动向上的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3 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主动关心患者,了解内心感受,尽量解决心理及生活上需求。护士尽可能与病人多交谈、多接触,沟通时注意仪表、表情、语速,用和蔼、诚恳地态度对待,让患者感到亲切,愿意述说自己的想法,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达到精神愉悦。要理解和同情患者,细致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通过开导、解释、安慰等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3)。执行各种治疗操作前,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其目的、过程、注意事项、配合方法等,并取得患者的信任。
3.4 重视健康教育 结合每一位病人的疾病和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及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心理疏导,让患者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素,促进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3.5 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综合素质。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对有关数据、图像、及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处理,对其说明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防止患者的不安情绪,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化护理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诉CCU病房对患者的生理疾病采取正确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CCU患者尽快得到最佳的康复,护士应该用爱心、细心、耐心和同情心,以热情的微笑、恰当的语言和熟练的技术为患者精心护理,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时保持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朱大平,生理学,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8.
[2]王爱文,CCU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7):822.
[3]陈斌,王玉莲,黄雪梅,等,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A):53-54.
作者简介:孙永玉(1977-),女,吉林延吉,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孙永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患者论文; 病房论文; 心理论文; 疾病论文; 病人论文; 精神论文; 老年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