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论文_张艳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800

摘要:目的 探究预警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8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40例,普通护理)与预警组(40例,普通护理+预警性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昏迷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有所提升(P<0.05),且预警组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预警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预警性护理,可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预警性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症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为维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状态,抢救时切开气管、建立人工气道是主要治疗思路[1]。然而在气管切开后患者呼吸道功能被影响,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加强护理预防意识,采取预防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本次研究将分析预警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气管切开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8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与预警组。入选患者与《现代颅脑损伤学》中关于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相符[2],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普通组4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3例、17例,最大、最小年龄分别58岁、22岁,平均(40.1±3.6)岁,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其他分别22例、4例、11例、3例;预警组4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2例18例,最大、最小年龄分别58岁、21岁,平均(39.9±3.7)岁,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其他分别23例、5例、10例、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普通组给予普通护理。加强心电监护,观察血氧饱和度、血气酸碱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按照常规流程做好换药、消毒工作。

预警组在普通组基础上给予预警性护理。

心理干预。由于重症颅脑损伤一般病情比较严重,患者与家属治疗信心不足,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预后效果。护理中加强健康知识训教工作,增进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减少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产生的焦虑、担忧情绪。

针对性预防并发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与临床经验,总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定期培养口部与咽部细菌,基于培养结果使用适用的清洗液清理患者口腔,防止口腔感染造成呼吸道损伤;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给予患者超声雾化吸入;定期消毒套管,使用2层生理盐水纱布阻挡病原微生物与灰尘,减少肺部感染;使用无菌纱布贴敷切口,观察是否出现切口,做好清洁护理工作。

1.3研究指标

(1)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昏迷情况。依据为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分数为3~15分,分数越低,患者昏迷情况越严重。

(2)并发症情况。

1.4数据处理

数据资料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昏迷情况

护理前预警组和普通组患者GCS评分分别为(5.96±1.43)分、(6.03±1.38)分,差异不显著(t=0.223,P=0.824),护理后分别为(11.85±1.52)分、(8.54±1.37)分,均有所提升(t=17.850,P=0.000;t=8.164,P=0.000),且预警组显著比普通组高(t=10.230,P=0.000)。

2.2并发症情况

预警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见表1。

3.讨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可解除呼吸道的阻塞,促进呼吸道解剖死腔的减少,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恢复脑部组织氧气供应,缓解脑部水肿[3]。气管切开还能为气道中给药、吸痰以及加压给氧创建通道,便于抢救工作的展开。在气道切开后普通护理模式更加注重对症专科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应用新型护理方式改善该问题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护理后预警组GCS评分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提示预警性护理可促进患者昏迷情况的改善;预警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提示该种护理方式在减少并发症上具有优势。预警性护理方式将普通护理方式作为框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总结出常见并发症,体现出护理中预防意识[3]。心理护理对患者与家属进行情绪上的疏导,提升其在护理中的参与度与依从性,为并发症预防工作提供助力;针对性预防并发症通过清洁呼吸道、清洁口腔、消毒套管等工作保持患者的最佳状态,减少并发症。与普通护理方式相比,预警性护理更强调预防性,为预后效果最佳化提供保障。

综合以上内容,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预警性护理,可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振怡.护理策略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09-111.

[2]江基尧.现代颅脑损伤学[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23-24.

[3]张玲,孙林.集束化护理模式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9):2161-2163.

[4]李树伟,田秀芬,印秀玲,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吸痰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7,23(5):854-856.

论文作者: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预警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