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思想科学人才体系初探_知识分子论文

江泽民思想科学人才体系初探_知识分子论文

江泽民人才思想科学体系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思想论文,科学论文,人才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他深刻总结了中外科技与人才发展的历史经验,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趋势,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竞争和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及时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一系列富有远见的重大决策,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作了精辟的理论分析和概括,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江泽民人才思想进一步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人才思想初步形成。1989年12月19日,刚到中央工作不久的江泽民同志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指出:“我国已经有一支近千万人的科技大军,他们同其他知识分子一道,构成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大军,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精英。”1990年5月3日,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发表了《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的讲话,指出:“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更是不可能的。”并且强调:“能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199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前提。”1992年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对知识分子、人才的作用、地位作了大量的论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进步、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人才问题联为一体,作为统一的发展战略来表述,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作好了理论准备。

——成熟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人才思想日臻成熟。1993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代表时讲到:“党的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归结到一点,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95年5月26日,他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作了《努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讲话,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强调指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加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1996年5月27日,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同时提出了“三支队伍”的思想,即“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要在我国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中,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进入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队伍,一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攻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复杂难题的工程技术专家队伍,一支学有所长并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科技管理专家队伍,组成我国现代化事业所要求的宏大的科学技术大军。”1996年6月2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提出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要求,强化了“三支队伍”的思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这应当是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宏大队伍。”1997年9月12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在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提出了“三支队伍一起抓”的要求,标志着江泽民人才思想进入完善、成熟阶段。

——深化阶段。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召开,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在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连续发表了大量关于知识分子和人才的重要讲话,在这些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如“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国新世纪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就成为新世纪一个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四个尊重”的重要思想,成为新世纪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

二、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深刻内涵

江泽民同志历来把人才问题作为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反复强调,语重心长。他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才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

人才问题,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党和国家需要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这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早在1989年,江泽民同志就高度评价我国的科技工作队伍,指出我国已经有一支近千万人的科技大军,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精英。1991年,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提出了“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的论断。他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时,就把“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他说:“早在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向全党提出了这个战略任务。现在这个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这里所说的“接班人”,实际是指各条战线能够接班的优秀人才。为此,他提出:“要在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广泛而扎实的进行培养、教育和发现人才的工作”,还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江泽民同志认为,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搞好国家建设关键也在于培养人才。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1994年,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些论述,既反映了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又体现了江泽民同志治党治国的根本大计。

(二)努力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特点的环境

良好的成才环境,有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人才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成才环境的优化问题。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促进和积极扶持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要针对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工作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特点、鼓励创新、鼓励探索、信任理解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努力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根本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江泽民同志十分强调“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多次强调,要把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落到实处,要靠制度来保证。在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奖励制度等方面体现竞争的原则。“要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尽管国家还比较困难,但一定要尽力解决知识分子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创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江泽民同志对营造人才成长环境问题是何等的重视。

(三)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还必须看到在工作中有不少问题,还存在着对人才重视不够、使用不当甚至压抑人才的现象,影响了一部分人才的进步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江泽民同志提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工作渠道和手段,扩大工作覆盖面,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才队伍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和自主用人机制。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投资机制,把人才开发的投入放到优先位置,保证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充满活力的体制和机制。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尽心尽力地改善人才成长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凡是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去办,尽快解决,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既要重视培养、任用高水平的自然科学人才,又要重视培养、任用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内人才,也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既要积极吸引国内各地和从国外回来的优秀人才,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要克服“见物不见人”、“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观念。解决人才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注重使用现有人才,又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要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机制。这些论述,既高屋建瓴,又具体实在,是江泽民同志经过长期思考的智慧结晶。

(四)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迫切。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关系当今各国发展的重大问题。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建学习型社会,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举措。他说:“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要通过政策指导和舆论引导,营造尊师重教、求知好学的社会氛围。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为此,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如普及信息网络,优化学习提高手段。江泽民同志说:“信息网络技术,对促进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制定推广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条件普及信息网络,发展远程教育。提高上网人数比例,扶持弱势群体提高发展能力,使更多的人从信息网络技术中受益。”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明确目标,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加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力度,构筑起终身教育的体系,形成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型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一次强调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说:“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要求,把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作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加以推进。特别要注意培养青年人才,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促进他们学习交流,鼓励他们开拓进取,支持他们创新创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为人才的成长和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指明人才成长的正确道路

在爱护、关心、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同时,江泽民同志对人才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人才成长的正确道路应该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当代知识分子要履行自己的历史职责,就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他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对青年知识分子,我们既要热情关怀,大胆使用,又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要鼓励他们按照祖国的需要考虑个人的发展,把个人的聪明才智汇入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通过勤奋的努力实现远大的理想。”后来又进一步指出:“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备。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科教兴国的伟大历史使命,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四种精神,是我国数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结晶,也是科技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道路问题。他指出,为了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90年代的大学生应该有崇高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献身精神,有渊博的知识和真才实学,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高度的纪律修养和高尚的道德风尚,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还指出,大学生毕业之后先到基层去锻炼,和工农大众相结合,前途是无量的。他还要求大学生们到了工作岗位以后,一定要继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同时要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方向。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向全国各界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青年人才“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2001年4月2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向全国的大学生提出了“五点希望”,希望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江泽民同志为人才成长而倾注的拳拳爱心,在我国教育史上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江泽民人才思想的特征

江泽民同志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而且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种创新的时代,就是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这种独特的个性特征,就来自于他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职业背景。正是这种全新的时代和职业背景,使他不仅能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而且也使他对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人才竞争加剧的趋势及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江泽民人才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时代性

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时代性就在于紧紧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握住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握住了科技与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密切关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悄然来临,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纵观世纪之交的发展大势,深刻地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各国特别是大国在抓紧制定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制高点。对此,如果我们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难以有新的开拓。历史告诉我们,在世界科学技术革命面前,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对待新技术革命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建立一支浩浩荡荡的高素质的科技大军,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加紧吸引人才。美国自80年代以来,每年从各国吸收的人才达数万人。加拿大、西欧一些国家也制定了吸引国外人才的规划。像德国这样过去严格限制移民的国家,现在也对高科技人才移民大开绿灯。能不能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发展的前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他特别强调要抓紧培养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的专业人才,包括管理专家、国际贸易专家、法律专家、谈判专家等等。要特别注重年轻一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正处在科技人才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当务之急是要抓紧下大气力培养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提携和培育他们茁壮成长,使他们担负起我国科技事业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他指出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是他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通过深入分析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预测新世纪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结论,充分揭示了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凡此种种,都是江泽民同志立足时代,展望未来提出来的,昭示了他的人才思想的时代特点。

(二)实践性

江泽民人才思想是对邓小平人才理论的进一步实践、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在坚持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并强调“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为知识分子确立了应有的政治地位。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到“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再到“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一历史定位的飞跃,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人才理论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党政第一把手要亲自抓知识分子工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三个“第一”,与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尊重”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清晰地反映出了两代伟人在人才问题上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政策措施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从机制上来解决问题,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要“创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要“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从提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到形成一整套激励机制来解决人才问题,更带有根本性,更便于操作。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南。

(三)创新性

江泽民人才思想具有极大的创新价值。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创新,在他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中,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提出:“面对世界上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对科技创新如此,对人才工作创新也如此。在北戴河同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他关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党政第一把手要亲自抓知识分子工作”、“四个尊重”等重要思想,都具有前沿性和创造性,是对邓小平人才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如关于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问题,他说,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业人才纳入视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又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些论述,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大飞跃。

标签:;  ;  ;  ;  ;  ;  

江泽民思想科学人才体系初探_知识分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