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 湖北嘉鱼 437200)
【摘要】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占40%,好转20例,占50%,死亡4例,占10%。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从而证实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梗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5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此病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全部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8~84岁,平均56岁。结果治愈16例,占40%;好转20例,占50%;死亡4例,占10%。
2.护理措施
2.1 生活上的护理
戒烟、禁饮含兴奋剂的饮料,以防止发生心律失常,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急性期(发病后的前7d)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患者,必要时应轻慢平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渡过急性期后,适当活动,第7天可行半坐卧位,将床头摇30~45°,一般日常生活由他人护理,以降低心脏耗氧,防梗死范围扩大;第7天摇高床头约45~60°患者可自行进餐;第7天未出现并发症,可在看护下患者可下床在床旁坐及床旁解大便;第14天若血清酶已经正常,可在室内行走活动。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须延长卧床时间。逐渐增加机体的活动耐力。一般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宜,勿过度耗氧。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因人而宜,常以增快的心率3~5分钟内恢复正常为标准。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随体能进一步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至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如活动时出现呼吸短促、眩晕、恶心、无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如梗死后恢复期仍出现心绞痛发作,且药物治疗控制不佳患者,应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
2.2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均有焦虑情绪,并且发病3天内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7天内[1],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严重并发症一般均在发病几天内,故心理护理极为重要。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患者感到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濒死感,随之产生恐惧心理,精神紧张。对于这种患者应按医嘱立即给予止痛及镇静药物,在观察病情的同时应耐心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急性期可运用触摸护理,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2],要做到热情、亲切,并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危险性的同时,消除其顾虑。让患者按医生的嘱咐卧床休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渡过危险期。临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随时间、是否合并器质性的心脏病、心功能状态等因素而不同。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心律、心率、生命体征、尿量、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并做好记录并随时将生命体征汇报给值班医生。同时备齐各种抢救器械,以便患者发生急救时进行抢救。
2.3 缓解疼痛
剧烈的疼痛可导致休克及心率失常。因此,要尽快解除疼痛。常用药物有①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每4~6h重复应用,最好与阿托品合用,同时要预防使用吗啡、度冷丁等药物的患者成瘾。②疼痛轻者可用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亦可试用硝酸甘油0.5mg或消心痛5~10mg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静滴。用硝酸酯类的患者血压,因硝酸酯类药物有脸红、头痛等不良反应,应预先应告知患者,使其有心理准备。③中药可用速效救心丸口服,或胸痹去雾剂口喷,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2~16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严格掌握输液量和输液滴速,防止肺水肿,预防并发症④吸氧 心梗患者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因缺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起初3d应持续吸氧,流量以4~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min,维持1~2d。
2.4 饮食的护理
以低脂、低盐易消化为原则,多食纤维膳食及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食物给予低脂肪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限制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防止胆固醇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吃得过饱,可使膈肌上移而压迫心脏,同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骤停,故急性期宜流质饮食,随着病情恢复可改为半流质,饮食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应少量多餐,每餐半饱或七八分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同时戒烟限酒。
2.5 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的生活环境、习惯和饮食变化,长时间卧床,以及治疗时常应用吗啡、盐酸哌替啶等药物,都可以使胃肠蠕动缓慢,发生便秘。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常因便秘而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所以必须及时预防,鼓励患者适当食用蔬菜、蜂蜜、香蕉等,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保持1~2d排便一次,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亦可用开塞露或盐水低压灌肠。
2.6 应用抗凝剂和利尿剂的护理
抗凝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黏膜,偶见于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穿刺后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必要时可加压包扎,减少并尽量避免多次静脉注射。发现患者有神态的变化,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黏膜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的用量。要记录使用利尿剂患者的出入量,并根据医嘱定期抽血检查生化,及时发现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3.指导出院
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按冠心病治疗,指导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潘生丁对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塞,并定期随访。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有关卫生宣教,如饮食、活动、情绪、睡眠、预防感冒、戒烟酒、浓茶,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加强锻炼,防止过度肥胖,加重心脏负荷。平时学会自我控制,遇事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安排合理的运动,如步行、体操、太极拳等,促进体力恢复。多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局部坏死,是心内科常见重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其常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心内科的护士掌握该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施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心梗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多个环节的护理,大大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取得显著的效果。在此特作扼要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滕立芳.浅谈急性心梗临床护理.医学信息,2010,23(10):224.
[2]杜淑贤.急性心梗护理中的几个问题.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22(3):55.
[3]冯琳,吕瑾瑜,叶秋赞.心梗患者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现代中医药,2005,(2):72.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饮食论文; 疼痛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发生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