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少教多学”模式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论文_邹静 沈玉菊

基于“少教多学”模式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论文_邹静 沈玉菊

淄博市张店区第九中学 邹静 沈玉菊

多读,是千百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白居易读书“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始成大家。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朗读在教学中如此重要,但我们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能正确朗读课文的学生往往不到全班的二分之一,而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一个班找不出几个人来。读错字音,读破词句,随意添字、漏字、改字的现象非常普遍。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朗读能力会这么差,我们的朗读教学会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在实际教学中,“‘讲风’太盛,有‘文’无‘语’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普遍倾向”(郭弢:《语文教学艺术论〉)。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抱怨:“一节课有那么多东西要处理,哪有时间读课文?”考试不考,朗读就似乎变成了一种多余。的确,在成绩的压力下,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的是课文分析,阅读练习和写作训练。即使读,也往往是全班同学照字念音,整齐划一,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听不出完整的句段,更谈不上感情。或者如赶火车般越读越快,叫人喘不过气来,或者如小和尚念经般拖长了音调,叫人憋闷得慌。而有的老师把“读”留在了课外,但又缺乏有效的检查机制,“读”也就很难落到实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可能提高?

那么,朗读是不是真如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多余的呢?朱自清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非常适合朗读。首先,汉语语音中元音地位突出,使得语音和谐悦耳;其次,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

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

因此,语文课要加强诵读教学。首先,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诵读的意义,保证学生课上读书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去读书,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真正品味、感受。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琅琅,应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点,而不是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提问占据大量时间。其次,教师要重视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有人说,好的示范朗读,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优秀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魏巍就是在“爱用歌唱的虽音调”教学生读诗的女教师蔡芸芝的影响下开始“接近文学和喜爱文学”的,而《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入神读书的形象,深深印在了幼年鲁迅和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还有就是多采用分角色、分段落朗读的办法,不一定全文读,可以选读其中一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读。此外,在课堂朗读的基础上,课外不妨多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活动,如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再进一步,还可以组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举办小型辨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邹静 沈玉菊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基于“少教多学”模式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论文_邹静 沈玉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