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

杨乃良[1]2001年在《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文中研究表明新桂系曾统治广西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并且也统治安徽多年,它的势力几乎涉及全中国,它长期与蒋介石集团争夺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权,成为与蒋介石斗争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地方实力派。最后,新桂系首领白崇禧当上了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另一首领李宗仁不仅当上了国民党政府的副总统,最后还当上了代总统。可以说,蒋介石在大陆快要失败之时,基本上把希望寄托在新桂系身上,由新桂系来支撑摇摇欲坠的局面,这是其它派系望尘莫及的。本书主要研究的是新桂系在广西进行的经济建设。 新桂系在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后败退广西,在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后,决定进行广西建设。经过数年的建设,广西获得个“模范省”的称号,在国内外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的研究主要分六章进行,第一章是新桂系提出的建设广西的叁自政策理论,我认为它是具有广西特色的叁民主义理论。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新桂系进行经济建设的内容,内容有:农林建设、工商业建设、矿业交通建设、财政金融建设等等。第六章是新桂系进行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其影响。 新桂系在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败退广西后,其形象和地位发生了突变,北伐中威风凛凛的新桂系一下子威信扫地,背负背叛叁民主义,穷兵黩武,挑动内战等罪名,处于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之境地,改变自己声名狼藉的困境是新桂系图谋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新桂系为了改变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树立新形象,巩固自己的政权,是促使新桂系进行广西建设的主要原因。新桂系建设广西,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其建设广西的目的并不完全是要复兴中国,而是有其政治、军事目的,这个口号是逐鹿中原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口号。 新桂系建设广西时提出了建设广西的理论“叁自”政策,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孙中山先生的叁民主义,但新桂系并不是照搬叁民主义内容,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卫、自治、自给叁大政策理论,我认为这是有广西特色的叁民主义理论。 新桂系建设广西,其计划分两步,第一步是建设广西,使广西达到自卫、自治、自给的目的。第二步是复兴中国。新桂系为搞好广西建设,制定了《广西建设纲领》,建设广西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和文化建设四大方面内容。在经济建设中,其近期目标是达到广西的自给,长远目标是实现民生主义。 新桂系进行的广西经济建设,其内容包括农业、林业、工业、商业、矿业、交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建设,新桂系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相应措施,使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在农林建设方面:新桂系加强对农村的控制,在农村实行“叁位一体”制,民团制度和村治,确保农村经 歹 一_,飞48上_一叁9/+\厂r-- 6,二肩霎一Icy工子u比人 T咕_、-Lfl uCmR从D卜Xn八15洲济建设顺利进行,在农业上,改良了粮食品种、农具,兴建一批农田水利,积极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使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提高。林业上,建立一批省营和私营林场,鼓励开展植树造林,使广西林业育苗和种植数居全国之冠。工商业建设方面:新桂系在发展公营工业同时,积极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使广西民营工业无论在工厂数还是资金方面都超过公营工厂,这是广西工业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广西工业的发展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化,这主要是抗战后许多外省企业内迁广西,使广西工业的发展超出寻常发展轨迹,使广西企业在质量和数量上出现较大的飞跃。商业方面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广东商人占有重要地位,不少城市广东籍商人开办的商店比广西自己人开办的商店还多。矿业交通建设方面:新桂系积极开展对矿资源的调查与勘探,开放省内所有矿区和矿产,制定优惠政策,吸收外资,使广西矿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锡矿、钨矿、锑矿和锰矿,不仅产量增加较快,而且也是广西出口的主要矿产。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比较突出,广西历来交通不畅,处于半封闭状态,经过数年建设,新桂系疏通了省内大部分河道,发展了省级、县级和乡村公路,修筑了湘桂、黔桂铁路,加快了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发展,使广西的交通有了显着的变化,侍别是公路建设,到民国末年,广西公路里程数超过许多经济发达的省份。财政与金融建设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财政上给予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如建立储仓、合作社、农业各种贷款等。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新桂系在经济建设中减轻农民负担,减少不少税种。 新桂系进行广西经济建设,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军事化的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无不突出军事特点。另一特点是新桂系在贫穷落后的广西进行经济建设,并取得突出的成绩,是值得研究的,而且新桂系进行的经济建设与其它省包括阎锡山在山西进行经济建设相比较,有它独特的特点。再一特点是广西经济建设是靠黑钱来支持的。新桂系在广西进行经济建设,不仅使广西获得“模范省”的称号,改变了人们对新桂系的看法,也使新桂系在建设中积聚了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新桂系进军中原,再次崛起奠定坚实的基

卢军伶[2]2013年在《新桂系时期政府主导下的桂东南经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新桂系主政广西期间,为了实现“自给”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开发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桂东南乃至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桂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新桂系政府主导下的有组织、有系统、较大规模的开发阶段。主要表现为:在农业方面,推广良种种植、开拓土产市场、鼓励兴办大小型水利工程;在林业方面,提倡经济林业种植,扩大以松杉、油桐为主的经济林木的种植;在工矿业方面,发展公营工业、扶持民营企业,降低开矿门槛,发展公私矿业开采;在对外贸易上,通过统制贸易,控制重要农、矿等产品出口;在交通建设上,大力发展现代公路交通事业。新桂系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经济开发,促进了桂东地区的区域现代化进程,开启了桂东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开端。此外,这一阶段的开发,也导致了桂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李建平[3]2013年在《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1937-1944)》文中研究表明广西建设研究会于1937年9月10日成立,到1944年因桂林沦陷而停顿,是李宗仁等发起的以服务广西抗战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咨询研究机构。该会作为抗战期间中国各省份唯一的当局咨询研究机构,所开创的地方性咨询研究机制对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已有研究大多受限于意识形态和档案资料,对广西建设研究会的定性与评价有失偏颇。本研究立足于史料的发掘、筛选与考订,探寻广西建设研究会咨询研究机制的创建及其功能发挥的历史经验。抗战前专家政治与研究机构的兴盛及30年代前期新广西建设的成绩与反思为广西建设研究会成立提供了思想源头与物质基础,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战局的变动及广西将面临的抗战形势则成为该会成立的历史契机。广西建设研究会因抗战爆发而兴,在其发展过程中亦受抗战形势的直接影响。广州、武汉、香港的先后沦陷为其发展提供可能,而桂林的沦陷则宣告该会工作的停顿。最终,广西建设研究会随新桂系退出历史舞台而结束。作为广西当局的咨询研究机构,广西建设研究会以“建设广西,抗战建国”为宗旨,实行会长领导原则,以便贯彻与实现广西抗战建设的理念与目标。在经费方面,广西当局给予了广西建设研究会最大的支持,开支实报实销,但也存在不敷困境。在内部结构方面,从广西建设研究会的原始档案及其他资料所记载的会员履历看,其会员大多数是桂省党政军学界人士,而非“进步人士”。这也是“李白黄”掌控该会会员聘任选派的直接结果。在对外交往方面,其一是以广西建设研究会名义对外公开的交际活动,其二是李任仁、陈劭先等人与中共、民主人士或明或暗的往来。前者是“李白黄”指示或赞同的,也确实起到宣传广西的作用;后者却表明李任仁、陈劭先等左派人士利用广西建设研究会从事“民主”活动的意图与实践。在咨询研究方面,广西建设研究会以部门座谈会、小组会等集体方式进行学术研究和咨询答复、刊行《建设研究》《时论分析》等刊物,从而维持咨询研究机制的良好运行,这对广西乃至全国的抗战建设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广西抗战建设而言,广西建设研究会不仅为当局推行地方自治、修订实施《广西建设计划大纲》、筹设广西企业公司、平抑物价提供理论指导与具体方案,还促进了当地教育和学术的发展。此外,广西建设研究会还针对当时全国的宪政运动、外汇统制等问题研究发表了符合广西地方利益的方案。遗憾的是,广西建设研究会存在的若干局限,如理念过度注重广西利益、实践某种程度流于形式,这很大程度上削弱其咨询研究机制应有的功能。广西建设研究会的地方性咨询研究机制,不仅实现了个体式参谋顾问到组织化咨询研究机构的转变,更提高了地方政府决策施政的合理性。鉴于广西建设研究会存在的局限,地方咨询研究机构应超越政党派系之见,秉持公正合理的态度,保证研究的自由独立。

张爱华[4]2013年在《统制下的自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1925-1940年代新桂系主导下的广西政府的施政时态和地方社会的状况为考察对象,认为新桂系在外部环境影响和自身面临多重困境之下,构建了一个统制型政府,以省政府为外在表现的新桂系集团的权力对基层政府和社会全面干预和管制。统制型政府之下地方自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新桂系集团大力宣扬的地方自治实质上是省自治,是特定背景之下用以对抗中央势力侵入、保持广西独立地位的工具。新桂系在广西建立政权之后在省政府和基层政府的政权组织上经历了从分权到集权的过程,构建了一个以省长为总发动机的政权体系(事实上,广西政权的顶峰是军,不是政,是李、白,不是黄),基层政权成为省政府意志的延伸。此外,省政府对于基层干部的选任、考核、保障统一管理,乡镇村街干部被纳入政权体系之内,成为政府在乡村的代表。对于基层政务,省府统一计划,层层检查,基层干部的施政行为被严格限制在省政府的意志之内。广西省府的施政方式体现了一个计划型政府的典型特征。干部训练是新桂系当局施政的重要内容。新桂系当局对省府公务人员、各级县政公务人员和乡镇村街长进行了普遍、经常、严格的训练。广西干部训练的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重点对干部进行思想的重构和教育,统一干部思想于领袖意志之下;行政技能的培养在训练中不占重要地位;干部训练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最高领袖手中。通过训练增强了干部的施政能力,养成了干部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以新桂系集团的思想统领干部的意志。在广西的经济活动中,政府的影响无处不在。广西政府重点投资了公营企业,主导了农林业的发展,同时运用政策调控、经济援助、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由此私人经济在广西获得了相当的发展,但在政府经济份额中不占主体地位。在贸易方面,广西实行了保护省内市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成立了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出入口贸易处和饷捐局,减少了入超,也给政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政府的主持和监督之下,广西的户口调查和户籍编制很有成效,每个人都被限定在特定地方,不允许自由流动。在户口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区、乡镇、村街从高到低层层统属的政权组织,每个人都被纳入到特定的组织,受特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支配。这个组织中的青壮年又被编入民团组织,接受军事训练、思想灌输、生产教育和知识传授,这四项训练中最重要的是军事训练和灌输领袖意志的思想训练。民团成员担任基层警卫、执行政府命令、参与生产、推动基层政治建设,成为政府意志的忠实执行者。除通过民团对民众进行组织和训练之外,在省政府的主持下,在基层社会广泛开展了国民教育运动。广西国民教育的最大成效是统一了民众思想,帮助了基层政治建设,但也提升了民众素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在一定层度上奠定了民众实践自治的自身条件。新桂系当局以上施政方式的实施加强了对地方社会渗透的同时挤压了地方自治的运作空间,地方自治在广西社会缺乏应有的环境和条件。在新桂系当局的主导下,广西在自治的名义之下举办了一些活动,设立了一些自治组织和机构。在政府的设计中,广西的自治分为准备自治时期、开始自治时期和完成自治时期。在自治准备时期,政府主持了自治的筹备工作,开展了基层建设和组织工作,并设立了村街民大会。进入开始自治时期之后,成立了临时乡镇民代表会、临时县参议会和临时省议会等自治机构,但这些自治机构仅是依附于政府之下的机构,并不是民众参与基层事务的通道,通过这些政府主导下的自治组织、机构的设立和活动,民众获得的仅是一点对地方自治的粗浅认识。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之下,新桂系在施政路向的选择方面倾向能够集中全社会力量迅速增强实力的方式,而不是以分权制为特征的地方自治。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地方自治在宣传中倡导最力的恰是独立性最强的山西、广西,其实质是省自治,目的是求得地方执政的合法性,保全地方实力。总之,广西统制型政府之下,政府干预、管制一切,地方政权机构成为省府意志的延伸,地方官员和民众成为省府意志的执行者和服从者。尽管公务人员和民众素质相对得到提高,但缺乏形成独立思想和自主活动的条件,地方自治并不能有效实施,统制压倒了自治。

黄宗炎, 韦春景[5]1985年在《论新桂系的形成及其统一广西的历史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统治广西二十五年(1925—1949)之久的新桂系,是一个势力颇为强大的军阀集团。它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曾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尤其中华民国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新桂系的历史,对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里,拟就新桂系的形成及其统一广西的历史意义,作些粗浅的论述。

王玏[6]2016年在《“新桂系”时期广西桂剧的改革》文中提出新桂系时期(1925—1949)是广西桂剧发展的重要时期。"桂剧改革"是桂剧在此时期得以发展的强大推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林文化城掀起了文化救国运动,桂剧作为广西重要的传统戏曲也面临时代抉择,如火如荼的"桂剧改革"活动在此时期正式拉开帷幕。从1927年到1949年期间广西桂剧改革经历了酝酿、推行、萎顿叁个阶段。

朱圣林[7]2014年在《强核强心 筑路搭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展览综述(2005-2014)》文中认为2005—2014年,不经意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又走过了十年。十年来,伴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多以及观众结构、观众需求、观众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的变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立足本馆,发挥馆藏优势,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且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同时还从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博物馆引进了高水平的、地方特色浓厚的陈列展览,从而吸引了广大观众,

蓝韶昱, 韦玲[8]201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八十年学术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学术形象是博物馆文化形象窗口的重要支柱。博物馆学术力量的大小、学术水平的高低、学术成果的多寡、学术影响的大小、学术人才的成就,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学术研究回顾伴随着社会的剧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其规模不断扩大,藏品不断增多,学术影响力不断加大,

吴宏明[9]2014年在《国学传统对黄旭初从军从政思想和性格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国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受良好国学教育的新桂系大管家黄旭初,在其戎马、从政生涯中深深烙下了传统文化的印记,展现出独具的思想、性格特色。

敬伟德[10]2019年在《白族军事战略家——杨杰》文中研究说明锐意进取的青少年时代杨杰,字耿光,1889年1月25日(光绪十五年腊月二十叁日),出生于云南大理古城的一个贫寒家庭。杨杰出生时,家境十分寒苦。他的祖父杨宣,字午亭,是位裁缝。祖母张氏,贫苦出身,操持家务的同时扎些零碎小花,添补零用。父亲杨汉章,字紫云,自幼习武,会医术,开小诊所,为人忠厚老实,喜欢帮助人,打抱不平,深受当地群众崇拜,对杨杰一生影响最大。母亲徐氏,白族,

参考文献:

[1].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D]. 杨乃良. 华中师范大学. 2001

[2]. 新桂系时期政府主导下的桂东南经济开发[D]. 卢军伶. 广西民族大学. 2013

[3]. 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1937-1944)[D]. 李建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 统制下的自治[D]. 张爱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 论新桂系的形成及其统一广西的历史意义[J]. 黄宗炎, 韦春景. 近代史研究. 1985

[6]. “新桂系”时期广西桂剧的改革[J]. 王玏. 歌海. 2016

[7]. 强核强心 筑路搭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展览综述(2005-2014)[J]. 朱圣林.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14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八十年学术研究回顾与展望[J]. 蓝韶昱, 韦玲.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14

[9]. 国学传统对黄旭初从军从政思想和性格的影响[J]. 吴宏明.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14

[10]. 白族军事战略家——杨杰[J]. 敬伟德. 大理文化. 2019

标签:;  ;  ;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