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议》诗歌发展观简析论文_陈海峰

《诗议》诗歌发展观简析论文_陈海峰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襄阳 441800)

摘要:皎然《诗议》继承了前代诗论中的诗歌发展观,同时特别强调诗歌创作的清新自然,是诗歌理论重要发展。

关键词:皎然《诗议》 诗歌发展观 清新自然

《诗议》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论文意”, 这里皎然首先概述了诗歌体式的发展流变:

夫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之别,今可略而叙之。三言始于《虞典·元首》之歌,四言本出《国风》,流于夏世,传至韦孟,其文始具。六言散在《骚》、《雅》,七言萌于汉。五言之作,《召南·行露》已有滥觞,汉武帝时,屡见全什,非本李少卿也。

这段论述概论诗歌发展的轨迹,基本上是沿袭了刘勰《文心雕龙》的说法,而末句关于五言,则是针对钟嵘《诗品》而发: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48]

皎然论诗,对钟嵘多有微词,此乃一处也。此处拈出五言单说,也显露出皎然论诗重五言的倾向,以下批评历代诗人,多就五言而论;且时代诗风和诗人评论交融进行:

少卿以伤别为宗,文体未备,意悲词切,若偶中音响,《十九首》之流也。古诗以讽兴为宗,直而不俗,丽而不巧,格高而词温,语近而意远,情浮于语,偶象则发,不以力制,故皆合于语,而生自然。建安三祖、七子,五言始盛,风裁爽朗,莫之与京,然终伤用气使才,违于天真,虽忌松容,而露造迹。正始中,何晏、嵇、阮之俦也,嵇兴高逸,阮旨闲旷,亦难为等夷。论其代,则渐浮侈矣。晋世尤尚绮靡,古人云:“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宋初文格,与晋相沿,更憔悴矣。

此处评传为李陵所作的五言诗和《十九首》,与《诗式》很不相同,《诗式》言李陵“天予真性,发言自高”,言《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卷一),对建安三祖、七子的评价在《诗式》中细化,且有变化,在“西北有浮云”(卷二)条中评曹丕,“邺中集”评曹植、刘桢,可见皎然诗学思想发展变化之一端。“伤用气使才”,可与《诗式》中“诗有四不”相参;“虽忌松容”疑有讹误,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作“虽忘从容”[49],亦难解,“忘”或可通“无”,“从容”,《汉语大词典》有释曰:“1.举动。……《楚辞九章·怀沙》:‘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郁,乱于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阴阳。’吕延济:‘从容,犹举动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可通“纵”,則有放纵、任意之意,联系上下文“违于天真”、“露造迹”,“虽忘从容”或可解为“即使没有刻意雕凿”,如此,则与下文“造迹”、“浮侈”、“绮靡”可相应,共同表达其追求自然之主张。

《说文》:讽,诵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直,正见也,注:正曲为直。“以讽兴为宗”,《文心雕龙·宗经》谓:“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乃是明明白白地用“兴”来“讽”,有汉儒所谓“谲谏”的影子,“直”与“俗”对举,则“直”似更偏重指言辞表达方式,真率爽朗,则易“俗”,所以皎然说“直而不俗”;此段中评古诗之句涵义颇丰,要者首先强调了“自然”,“直而不俗,丽而不巧,格高而词温,语近而意远”,又强调适度之美,已现《诗式》“四不”、“四深”、“四离”、“六迷”之端倪。此处三用“语”字,乃是强调语言的平易畅达,如同口出,所以说“皆合于语”。《说文》:偶,桐人也。段注:偶者,寓也,寓于木之人也。偶象,即今所谓形象也,“语近而意远,情浮于语,偶象则发”,言“意”、“情”、“象”之关系,强调了形象是在“意”、“情”的作用下产生的;且“语”是含“情”之语,“情浮”,应指情感明朗,“不以力制”,不矫揉造作,自然而生,自然表达,所以“生自然”;“语近、意远、情浮、象发”已表露了皎然对诗歌创作的基本理解,而在《诗式》之“取境”等处得到深化。

论人,则康乐公秉独善之资,振颓靡之俗。沈建昌评:“自灵均以来,一人而已。”此后,江宁侯温而朗,鲍参军丽而气多,杂体《从军》,殆凌前古,恨其纵舍盘薄,体貌犹少;宣城公情致萧散,词泽义精,至于雅句殊章,往往惊艳;何水部虽谓格柔,而多清劲,或常态未剪,有逸对可嘉,风范波澜,去谢远矣。柳恽、王融、江总三子,江则理而情,王则情而丽,柳则雅而高。予知柳吴兴名屈于何,格居何上。中间诸子,时有片言只句,纵敌于古人,而体不足齿。或者随流,风雅泯绝,八病双拈,载发文蠹,遂有古律之别,(古诗三等,正,偏,俗;律诗三等:古,正,俗。)顷作古诗者,不达其旨,效得庸音,竞壮其词,俾令虚大。或有所至,已在古人之后,意熟语旧,但见诗皮,淡而无味。予实不诬,唯知音者知耳。

此段所评,皆南朝诗人。点名的八人被肯定,其中谢灵运在《诗式》中得到大力推崇,与此处相符,余七人,除江宁侯不详其人外,《诗式》中其选作多在一、二格中。对其他作家则大肆批判,矛头一是指向新生的律诗,一则指向空洞无物,无病呻吟之拟古作品。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皎然《诗议》继承了前人诗歌发展理念,同时特别强调诗歌的清新自然,创新而没有雕凿痕迹;这为后来意境理论的形成做了良好的铺垫。

论文作者:陈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诗议》诗歌发展观简析论文_陈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