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思考论文_郑静芬

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思考论文_郑静芬

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逐渐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爆炸式增长,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远远落后于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人类排泄废弃物的能力大大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全球性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已经日渐凸现。鉴于新形势下面临的环境问题,经济学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环境政策的实施需要经济学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保护质量

引言

一直以来,城市水环境都被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对农村地区水环境情况则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随着各地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和人们生活消费的多元化发展,其面临的水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根据现代农村水污染的具体特征,寻求合适的对策进行防治。本文浅析了农村水环境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保护和治理农村水环境策略。

一、研究农村水环境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农业发展进入高峰期,但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城市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农村经济建设也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量生活废物、工业排放废品以及养殖业生产的废品严重破坏了农村水环境。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研究农村水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及污染原因,为政府制定农村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建议,提高保护治理农村水环境工作质量,促进农村水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我们国家的农村水资源污染问题十分不乐观。因为基本没有处理污水的设备,农业污水、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水中,造成了很大污染后果。据2010年我国的环境统计显示,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每天达到了3500万吨,给河流、水塘、饮用水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导致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在农业的问题上对水资源也有很大的影响,农药、化肥使用量很大,使人们的饮用水、河流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八类:

(1)人口数量的增长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由粪坑发酵后还田改为冲厕,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道;(2)集约化大型畜禽养殖污水污染;(3)农村种植方式的改变,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流失;(4)水产养殖污染;(5)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工业及其废水的污染;(6)在发展中不合理的围湖填河造地用于扩大建筑用地和农业用地,水利建设中的河道裁弯取直,河道的渠道化硬质化;(7)长期河湖淤泥的淤积;(8)水体受污染后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自净能力的下降。

三、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

1、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措施

根据当前农村分散排放污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问题处理,将生物废水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其措施主要是指污水前处理和集中处理。将村民的粪便尿液、生活用水和厨房用水等污水污染源进行生态、经济的无害化处理,进行改水改厕所方案的初步处理。通过初步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排放系统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建议采用人工湿地治理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研究模拟出来的,其运用系统需要一个长宽比及坡度都适宜的洼地来作为基地,在基地里还要种植一些生长力顽强、成活率高且经济美观的植物,并且通过结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化学和物理作用,在基地内形成一个以植物、微生物和水体为主体的完整生态系统。

2、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一方面,农民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环保宣传,这使得农民对水污染的危害性意识不足。因此,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加强环保宣传,具体的形式可以包括深入村庄进行集中讲座、由村干部分别宣传等,宣传内容应包括生活用水污染、农业生产水污染、企业水污染等方面。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效果瑏瑣。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作用于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的环境经济政策。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明确环保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敏感区域和大中型灌区,要利用现有沟、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结合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有机农业。

5、加大基层水务、环保部门水质监测及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基层水务、环保部门应根据当地水环境具体情况,制定水质监测的周期和监测点位,重点关注重要水域、工业区、水库等,按照既定要求落实水质监测工作,对水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加强与群众的互动,对群众发现的水污染现象,要及时应对和处理,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结语

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工业发展愈加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采取了集约化的畜牧养殖方式等都对农村水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农村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调查研究当前农村水环境发展情况,对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卫兵,丰景春,张可.农村居民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的问卷调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04:58-65.

[2]黄征.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2:62-66.

[3]邱吉,陈剑锋.低碳理念下的农村水环境优化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9-43.

[4]刘聚涛,游文荪,丁惠君.鄱阳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江西水利科技,2014,02:97-100.

论文作者:郑静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  ;  ;  ;  ;  ;  ;  ;  

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思考论文_郑静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