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本文从乡土建筑的背景入手,寻找乡土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绿色乡土建筑,结合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民居建筑营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现状条件,分析了当前民居建筑的更新动力,提出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民居建筑更新的原则及策略,从传统及当前已产生的问题中寻找乡土建筑的新出路。
【关键词】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民居建筑;更新策略
一、乡土建筑背景
乡土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代人在其使用过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乡土建筑的改变。同时乡土建筑的改变又从另一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乡土建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广泛存在并服务于人类聚居生活。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深刻意识到能源的危机及环境的恶化,建筑作为能耗消耗相当大的一种人类活动承担着重要的一环。英国建筑师戴维•皮尔森在《自然住宅手册》一书中强调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及资源,通过对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来满足建筑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及不可循环使用的资源的依赖,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的优势,配合地域性特征的植物,将生态系统的概念运用于建筑设计之中。
尽管传统民居主张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营造过程中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对自然的上海最小。然而当前的新民居建造过程中不安全、不经济、缺乏地域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提出绿色乡土建筑的理念,引导民居实现可持续营造。乡土建筑应该在秉承自身特征的同时,融合绿色建筑理念,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陇中黄土沟壑区民居建筑营造的影响因素及现状条件
(1)自然资源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位于六盘山以西,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全区地表都被黄土覆盖,黄土厚度达50~200m。破碎的地形使得聚落无法实现较大面积的集约化,自然资源的现状为当地传统建筑以生土结构为主的民居建造体系奠定了材料及建造方式的基础。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拥有甘肃全省70%的耕地,区内丘陵沟壑多,地形起伏较大,植被条件差,雨季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2)气候条件
陇中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降水偏少,气候干旱少雨,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雨量: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500mm~650 mm。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早区: 年降水量200mm~500mm。
(3)生态环境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困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很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较少,人们对山地的利用已达到极致状态,人地关系问题比较突出。森林的砍伐,耕地的无限扩张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4)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在当前乡村民居建筑空间营造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乡村民居建筑的功能空间组成是与其农业产业类型相适应的,生产性空间与生活型空间在农村建筑院落空间构成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产业类型和经济结构特征是民居建筑生产性空间需要的决定性因素,例如,笔者所调研的柏树村,村民大部分从事林果业,粮食种植只占一小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闲时节都外出务工,林果的收获时节,需要适宜的储存空间,于是,该地区每家每户不可或缺的生产性储存空间为果窖。以养殖业为主的农户的需要则与其大不相同,农村聚落与生产性空间总是尽可能的靠近其农田、果园所在的耕地资源,以缩短劳动耕作距离,提高劳动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流的增加,乡村聚落呈现出向交通沿线集聚的趋势。其次,乡村民居空间结构与建造技术总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购买能力低直接影响了村民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保证建筑安全性前提下材料的用量也会受到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当前民居建造现状问题
1、结构不安全
该地区要求抗震设防按8度进行,因此墙体承重结构需要遵循安全、坚固的要求,保证居住安全。当地民居多为户主与当地小型施工队商榷后自建,没有经过结构设计,安全性上存在很多问题。为节省材料,窗间墙的设计常常无法满足承重需求,造成结构上的安全隐患。
2、使用不舒适
陇中地区传统民居外墙多是下层夯土上层土坯砖砌筑,墙体较为厚重,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现在的新民居多采用单层铝合金窗,保温隔热效果不佳,且易形成冷桥,因此即使在冬季通过火炕采暖的情况下,室温也仅仅10℃左右,完全不能满足较为舒适的室内环境需求。
3、地域特征逐渐消失
白色瓷砖、琉璃瓦屋面已经使得该地区民居建筑严重缺乏可识别性。大片玻璃幕墙的附加阳光房,虽然改善了冬季室内空间的热舒适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的丧失。光洁通透的大面积立面,体现出现代建筑轻盈的外表,但却不适合乡村环境厚重的地域性格。
三、陇中黄土沟壑区民居建筑更新动力
陇中黄土丘陵区的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变化所产生的民居更新的动力,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
1、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新增家庭成员造成现有家庭结构下使用面积不够,或家庭成员之间无独立卧室,无法满足隐私需要,或家庭成员成年,需要新的宅基地独立居住。
2、生产方式的变化——现代化农业的耕作方式使得传统农耕工具渐渐被大型器械取代,大型农用机械需搁置在院子中,传统院落空间及门楼相对较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3、生活方式及经济条件的变化——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除满足生活问题外,有多余的资金可以用来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可改善因旧房卫生间不入户,淋浴不便等卫生条件问题。
4、观念的变化——很多人认为,土木结构的旧房象征着经济状况的落后,由于炫富心理的存在,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需要改善居住环境。
5、精神需求的变化——简单处理的建筑外立面及室内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需要传承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带来更多归属感及文化的认同感。
四、陇中黄土沟壑区民居建筑更新的原则及策略
(1)传统可以被视为创新的过程。人作为动因,对传统知识和经验进行转换、消化,用以解决人们在当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居住需要,研究这个能动的过程与研究乡土建筑实体本身一样重要;
(2)向乡土建筑学习。乡土技艺、经验所体现出的地方性知识,对人类住居的可持续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浪潮下,系统挖掘、整理这方面的成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乡土建筑的营造者也需要更新知识和手段,使乡土建筑在适应文化发展的同时,提高乡土建筑适应气候变化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理解乡土建筑。将乡土知识和经验整合到当代建筑设计与营造中面临很多挑战,其一就是清除人们观念中乡土建筑是落后、贫穷的印象;其二是加深学者、建筑师、媒体、政策制订者以及大众对乡土建筑价值的认识和了解,为达到这个目的,更深入的研究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五、小结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乡村住宅,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整体布局及住宅单体设计上,体现出了经济性及合理性,但陇中地区多以烧煤和烧柴为主要炊事及取暖方式,由此导致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传统的住宅空间布局已经不适应当代人们生活需求。因此需要继续寻找使传统住宅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产生活方式协调统一的生态节能方式。
论文作者:冯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建筑论文; 民居论文; 乡土论文; 沟壑论文; 黄土论文; 丘陵论文; 传统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