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方论文_王艳琴

高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方论文_王艳琴

摘要: 招生作为高校的入口环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节的起点。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对招生及人才培养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质量会对高校的招生及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也是衡量高校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作为高校,需深入研判社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章立制、量化考核、科学反馈等手段,积极构建三方协调联动的创新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及招生、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协同联动;创新

一、高校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当前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错位、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未能及时把握社会形势及需求动态,导致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滞后现象。同时,高校在招生、就业工作过程中未能及时将社会的反馈信息传达到人才培养这一关键环节,从而导致高校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三个工作中各自为战,相对隔离,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环节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招生作为高校的入口环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节的起点,招生质量好坏、结构是否合理,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具有基础性的杠杆作用。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对招生工作也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人才培养作为三者的中间环节,不仅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高校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同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又对高校的招生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筹认识和把握,招生为基础和杠杆,人才培养是中心和关键,就业是风向标,三者互为一体,互相作用,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三方联动创新机制构建的目标及任务

开展高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方协同联动的创新机制研究,旨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内部关联性,构建社会需求与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招生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促进三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推动对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综合提升,最终达到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目的,推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及招生、就业工作新突破。

由于各高校在办学性质与层次、学科门类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及科研水平、办学条件、招生地域情况等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将本校专业设置等情况与招生计划制定及就业流向情况对接挂钩。在构建指标上,可以将高校招生指标如各专业志愿填报率、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同就业指标如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及人才培养中的指标如专业设置、专业人数、教学效果等纳入评价机制。

三、机制的构建思路及内容

1、构建招生信息反馈机制与奖励机制吸引更多优质生源。高校的招生工作是高校发展的第一步,在这一方面,为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尽可能吸引更多优质生源,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招生信息反馈机制与人才激励机制。首先,高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必须做好每年招生问题及招生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分析统计等工作,并形成有关高校专业报考率、报到率、录取分数范围等数据报告提交高校内的招生领导小组。招生领导小组再根据报告中细化的数据内容来对高校内的专业开设、发展状况、受关注与认可程度、报考率、报到率、录取分数、招生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影响这些数据的因素等进行研究并为来年招生工作提供反馈报告,以此来帮助高校对自身专业设置、招生目标与计划等进行科学调整,进而保障招生工作可以不断完善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我国在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新生入学资助、“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政策体系。高校要加大办学的投入力度,鼓励高校制定各种人才培养奖励机制,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基于优秀学生各种奖励金与就业帮扶,从而吸引学生前来求学。再次,学校可根据区域发展,生源需求不同,灵活招生机制。开设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等招生专业,支持校企联合培养,共同组建、共建共管、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读。高校依托高科技、高质量发展企业资源,把握全球人才需求发展态势,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出谋划策,培养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端人才,实现高校的招生就业进出口的有效对接。

2、 构建就业信息跟踪反馈机制促进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改善。招生工作的科学化不但需要每年招生信息数据的支持,同样需要以就业信息为指导来对招生计划进行完善。同时,人才培养的最直接目的在于使人才能够顺利就业并在不同领域发挥出自身价值,因此就业信息的跟踪反馈也可以帮助高校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优化。

3、形成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三方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学校全面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的三方协同其最终目的是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对此,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三方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首先,招生与就业信息的反馈应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其次,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特色以及就业情况都可以成为学校竞争力的体现,这为学校在招生中争取更多、更优质生源打下良好基础。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积极进行多元化探索,构筑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用人单位、毕业生对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反馈意见为学校的教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有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并针对评价结果来制定下一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明确未来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从而使高校办学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进而为企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互动机制。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高校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三方协同的驱动,还离不开地方政策与高校政策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应本着打造国际人才高地的目标逐渐提升对高校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鼓励高校发展的各种有力政策和加大对高校在经济上的扶持力度,来推动高校逐渐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完善且科学的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三方协同机制,提升高校办学与教育质量的热情。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对本校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增加经费激励机制来灵活调动招生就业部门、教务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通过成立专门的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三方协同领导小组来专门负责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从而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有力组织保障。学校对招生就业培养协同联动创新机制的规划建设给予经费政策扶持,每年下拨给招生就业部门、教务部门及二级学院定额配套经费,以调动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搞好专业建设、提升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有效落实的积极性。在组织架构上,学校成立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领导小组,组长可由高校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和招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担任。领导组下设常务办公室,可由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担任成员。

总之,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部曲,招生专业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学生就业的质量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招生专业和人才培养。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三方联动机制由于受到社会形势、机制内各评价指标的影响,其效果评价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作为高校,需将评价指标放在人才培养的长期过程中予以归纳和分析,从而寻找和把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科学化配置及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俊,杨泽民,张叶娥.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软件,2020,41(01):102-105.

[2]郑阳,马占军,汪精海.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3):55-57

论文作者:王艳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高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方论文_王艳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