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政党运用互联网推进电子党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党务论文,政党论文,发达国家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发达国家民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和思维与行为逻辑,从而对其政党传统的组织、动员以及宣传模式造成冲击。面对新的挑战,一些发达国家政党纷纷尝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行电子党务,促进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便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多主动权和发言权。总体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政党推进电子党务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今后的发展趋势还有待各国政党实践情况的进一步检验。
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政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党务的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电子信息革命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信息网络时代,进入21世纪,各发达国家的网络普及率和网民人数不断攀升。网络越来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特网也逐渐成为民众获取政党信息、参与政党活动的重要渠道。伴随着政治生活的网络信息化,各国政党获得了诸多便利和新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给政党传统功能和运作模式带来严峻挑战:首先,网络强劲的渗透性、广泛的覆盖性以及传播的快捷性削弱了政党对政治信息的垄断、诠释和控制权,降低了民众对入党和参加政党活动的兴趣;其次,受网络影响的民众和部分党员更注重平等讨论和直接对话,对政党传统的层级管理体制和指令式领导风格产生反感情绪。特别是年轻民众和青年党员,更倾向于参加个体化、易操作和速度快的网络活动,而较少参加传统的政党活动;再次,各国党日益复杂模糊的政治纲领、冗长的决策程序、迟缓的反映速度,都在“短、平、快”的网络生活面前尽显弊端,政党的凝聚力与感召力面临考验。最后,网络的不可控性和隐蔽性使得各种政治信息容易遭到人为扭曲和篡改,加上一些极端主义政党和组织在网络上的蓄意煽动,更易误导民众,增加政党引导和掌控社会的成本与风险。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各发达国家政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应战”,想方设法学习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电子党务,努力在信息时代占领组织动员和宣传阵地的制高点,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改造”。
西方发达国家政党推进电子党务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政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行电子党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独立的政党网站,加强自身宣传,夺回话语控制权和信息阐释权。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英国工党、德国社民党、法国社会党、日本自民党以及瑞典社民党都较早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推出领袖个人网站,高密度、全方位地向公众宣传和阐述本党政治理念、解释本党方针政策、介绍本党组织体系和联系参与方式、包装和宣传本党领袖及取得的成果、针砭时政和竞争对手,以提高自己的“出镜率”和“能见度”,使普通党员和民众能不受时空限制在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情况。一些党还通过因特网全程转播党代表大会的召开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日本自民党开创出首相和内阁电子网络杂志,英国工党采用直接给民众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以避免媒体等第三者对党的信息的扭曲和篡改,从而提高政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宣传方式上从“地毯式轰炸”到“精确制导巡航导弹”的积极转变。
(二)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组织动员,集中服务于党的竞选活动。参加并赢得选举是政党的主要政治功能和使命之一,利用网络进行竞选组织动员和资金筹集自然成为各国党推行电子党务的重头戏。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和社会党在近几年的总统和议员大选中都建立了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竞选网站助选,集中展现候选人的魅力及其对竞选议题的看法;开辟专栏,聘请专家撰写评论予以造势;推出多语种网页,以赢取移民群体的支持。加拿大自由党、保守党甚至开辟官方竞选“博客”(称为“党博”)作为竞选平台,褒扬本党、抨击对手、吸引选民。英国工党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长期选举运动”行动总部,负责24小时搜集和分析网上舆论动态,帮助本党候选人应对瞬息万变的舆论环境。丹麦保守党、社民党以及基督教人民党由于使用网络助选,大大削减传统的纸质文件流通和使用,提高了竞选效率,降低了竞选成本,并且在普通选民得知选举信息之前就能迅速动员本党党员上街进行拉票助选活动,在选战中占尽先机。此外,各党通过互联网迅速筹集竞选经费也逐渐显现出巨大“威力”。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数月内便从网上筹集了近亿美元的资金,创下美国选举资金筹集历史上的速度之最。
(三)利用网络开展党内外的日常活动、吸纳新成员。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政党传统各项功能和活动几乎都可以转移到网络上实现。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意大利左翼民主党、澳大利亚工党以及荷兰工党等都将党员登记表张贴到网上,对党感兴趣的公民可随时在网上办理入党手续和交纳党费;成立基层网络党支部,吸引年轻人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公布各层级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和联系方式,便于民众与党的日常沟通。美国民主党还将“虚拟的网络组织生活”同“现实的集会活动”结合起来,在网上发布活动信息和进行动员,然后在现实场合中组织会议、游行和集会。德国社民党启动了“红色电脑”和“红色手机”计划,将全国12000多个基层组织全部联入内部信息网,用电邮、手机等手段向全体党员发布消息,传达指示,相互沟通。此外,德国社民党还开辟青年网站,将青年感兴趣的体育、音乐和娱乐等信息同党的政治理念、思想主张结合在一起,进行网络上的“捆绑式销售”。
(四)利用网络加强党内外的“双向沟通”,深化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网络技术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有助于政党传统的“单向”交流模式向“双向”交流模式转变,并逐渐改变原来各党内部“垂直型”的官僚体系、深化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帮助各党在网络环境中巩固合法性基础。瑞典社民党、法国社会党创建出全国和基层党组织都可共享的网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级领导人与党员、支持者的网上见面会;在互联网上专设网民咨询窗口,让领导人直接回答人们关心的各种问题;给党员发送党内文件和公决选票,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各种议题的讨论、征求普通党员对党的政策的建议。澳大利亚工党还专门建立了海外网络组织,及时向海外成员提供本党的相关信息,收集和反馈海外党员的意愿和建议,加强国内外组织的协调合作。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创造出“电子民意咨询”模式,通过电子装置将每位选民对本党政策纲领的第一反应和评论输入电脑,经过软件处理和专家分析后形成反映选民意见的结论,据此调整、修正政党的行动和决策。上述这些“网络双向沟通”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和普通党员的参与感,拉近了党与民众的距离,也增强了党内运作的透明度。
(五)加大电子党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完善电子党务的各项功能。各发达国家政党在初尝电子党务“甜头”之后,进一步提高全党在推行电子党务方面的意识,加大对电子党务的资金技术投入,设法完善政党网页内容设置和各项功能。澳大利亚工党在其新党章中专门论述了发展政党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党的各项活动和组织形态朝“电子化”方向转变。英国工党提出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运作模式,向依靠网络进行组织动员的方向转变,并在其任内将电子党务的理念和做法推向国家文化和外交领域,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时为自己的执政业绩添加浓重的注脚。一些政党针对部分特殊选民(比如盲人)建立了网上广播站,为其提供视听服务;针对国内多语言选民群体,增加网页语言版本,扩大政党网站的覆盖面。奥地利社民党和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在电子党务工程上投入巨资,邀请党外技术专家参与制定和实施党的中长期网络建设工程,更新现有的网络操作技术,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开发新的网络服务器和网页功能软件,以期创造出一个“最为活跃、涵盖最广的电子政党”,从而更好地同日渐兴起的“虚拟空间市民群体”打交道。
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政党推行电子党务尚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早进入了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率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给各国党推行电子党务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政党政治发展模式,这些国家政党所推行的电子党务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第一,电子网络技术的使用造成党内外新的“阶层分化”和“数字鸿沟”,党内业已存在不平等关系会进一步强化,政党面临丧失传统支持力量的危险。党内精英和积极分子具备更好物质条件和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可以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更频繁地使用网络参与党的活动,而普通党员和中下层民众不具备同等的条件参与政党的网络活动,这就可能导致党内精英权力进一步扩大,普通党员的发言权和地位进一步下降,逐渐被排斥在电子党务之外。而党的组成力量的“精英化”和意志表达的“片面化”,不仅使得党内民主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也使党面临丧失部分传统力量的危险。
第二,从各发达国家政党推行电子党务的实践来看,党员和民众的网络参与在规模和广度上都还十分有限。即使在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北欧国家(普及率近70%),各党党员的网络参与度也非常低。一些党从未使用过网络参与电子讨论和交流沟通的党员的比例高达80%-90%以上。西欧和美国政党的电子党务在技术和意识上也存在诸多漏洞。比如网页基本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更新速度缓慢、语种单一。在一些党员干部的眼中,网络组织宣传手段的重要性甚至还比不上报纸、电视、收音机以及纸质文件等传统方式,甚至仅把政党网站看作是“虚拟”的宣传手册,对电子党务的“投入——产出”效应不抱太大期望,较少关注其进完善和提高。
第三,电子党务的推行未能从根本上提高普通党员和消极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电子党务确实拓宽了政治参与渠道,但各国政党所面临的消极党员人数上升、党内外政治冷漠现象普遍等问题却并未因此得到根本改观。按照一些国家资深政党人士的说法,若一位党员或选民已经是党的坚定支持者,那么是否有政党网站不会影响到他的参与热情,若一位党员或选民本来就对政党政治不是太兴趣,那么即使有再完善的电子党务工具也难以改变他的情趣。
第四,政党的“网络化”模糊了党内与党外、党员与非党员的界限,对党的凝聚力和组织的严密性产生冲击。推行电子党务可以克服时空限制、降低组织宣传成本(甚至是零成本),但由于网络空间的无限延伸和参与群体的多变和复杂性,造成党员的自我身份认同模糊,对党的情感归属下降。“网络参与”缺乏真实感知和相互理解,传统政党活动所营造出的那种特殊氛围和“现场感”也很难在网上形成。
第五,网络传媒所追求的“戏剧化”和“娱乐化”特性,可能使电子党务推行过程中降低政党政治的严肃性;网络的“不可控性”和“极化效应”也容易被极端势力钻空子,增加政党掌控社会的风险。政党推行电子党务一方面加强了对个人和社会的掌控能力,但另一方面个人和社会也多了一条向党施加影响的渠道,极端主义政党和组织也更容易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和串联,对政党和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离心作用,政党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则比以往要困难得多。
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所推行的电子党务尚处于初级试验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风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政党传统的组织、宣传和动员模式。但毋庸置疑的是,电子党务的推行确实缓解了各国政党党内信息不对称和集权趋势、扩大了党员和民众的政治参与度、深化了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开辟了政党新的宣传和组织阵地、重新激活了党与选民之间的直接联系、增强了政党对现代社会变化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变动趋势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各国政党在信息多元化社会中占据主动,为自身的巩固发展赢得先机。各国政党及其领导人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推行电子党务可以补充政党传统运作模式的不足,若认真制定电子党务发展战略并切实予以实施,很有可能为政党的发展壮大“锦上添花”。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电子党务的发展态势和成效还有待今后实践的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各国政党推行的情况来看,电子党务很有可能成为政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