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表现方法——读《参与抢劫的海地儿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地论文,儿童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参与抢劫的海地儿童(获第4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二等奖)沙乌勒·施瓦茨(以色列) 摄
海地——加勒比海北部一个贫穷的国度。2004年2月,反政府武装发动兵变,当时的总统阿里斯蒂德在美国等国的压力下,被迫辞职流亡海外。此后,武装冲突、骚乱不断。
瘦弱的臂膀,惊恐的眼睛,竟然属于一个“抢劫者”;怀里的一扇排骨,就是他的“猎物”。
对角线构图,强调了拍摄主体的体量;恰当的曝光组合,虚化了孩子的面部。这些技巧无疑有利于紧张气氛的表达。事实上,读者无须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只是摄影师在突发事件面前的本能反应;我们只需感受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拍摄理念就足够了——它用最直接的表现方法赋予瞬间一个惊悸的情绪,并让我们与这种情绪共振共鸣。
人们会惊悸于这个让孩子参与抢掠的动荡环境,惊悸于贫穷,惊悸于孩子的未来(而不是对这个“抢劫者”的谴责)。
摄影师不动声色地将观点传递给我们,引发我们更深层的思考与关怀,这也正是摄影所能获得的最大喜悦。
标签:摄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