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潘新伟 梁凯

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潘新伟 梁凯

【摘要】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26例,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同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化疗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定分级。结果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结果2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1 例患者完全缓解(CR),9例患者部分缓解(PR),8例患者疾病稳定(SD)。治疗有效率为40.0%,疾病控制率72.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迟发性腹泻等。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伊立替康;贝伐单抗;复发宫颈癌;疗效;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二位。29%~38%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内出现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我们采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3年3月—201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26例,所有入组病人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病理证实,组织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或腺癌,②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KPS评分>60分;实际入组病人年龄为34-71岁,中位年龄55岁,③临床分期为既往实行过手术的病人,FIGO分期:IB2期16例,IIA期10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3例,中分化8例,高分化5例。④有影像学评估的肿瘤范围;⑤既往未使用过伊立替康及贝伐单抗;⑥未合并其他肿瘤;⑦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化疗禁忌症。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情况如核磁共振,CT,PET/CT等,对其病灶进行明确,了解其肿瘤大小和形态等,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然后给予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伊立替康160mg/m2,静脉滴注,d1,贝伐单抗7.5mg/kg,间隔3周行下周期化疗,预计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复查内容包括通过影像学掌握其病灶变化情况以及生化中肿瘤标志物变化以及血常规等辅助检查,同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化疗间期及化疗前予常规止吐、抗过敏、保肝护胃、防腹泻等处理。出现骨髓抑制予升白细胞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按RECIST实体瘤疗效客观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CR: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肿瘤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PR: 肿瘤情况明显好转,但尚未达完全好转的标准;至少维持4周; SD: 治疗后未好转但也未恶化;PD:经治疗,患者病情仍然恶化,或出现新病灶; 总有效率(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级,统计其不良发生率,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全部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其中1例患者完全缓解(CR),9例患者部分缓解(PR),8例患者疾病稳定(SD)。治疗有效率为40.0%,疾病控制率72.0%。

2.2 不良反应 25例患者累及出现不良反应59次,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9次占15.25%,呕吐10次占16.95%,中性粒细胞减少28次占47.46%,转氨酶升高、迟发性腹泻等占12次占20.34%。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复发性宫颈癌25例主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IIIIIIIV发生率%恶心422136.00呕吐432140.00白细胞减少644160.00血小板减少553052.00肝损332136.00迟发型腹泻210012.003 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逐年低龄化,其发病原因与HPV感染,过早性行为等因素有关[1],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因为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出现而明显降低。5年生存率较低,治疗失败的原因是肿瘤局部未控或复发,复发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临床研究不断发现,伊立替康在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中能够较好提高疗效。伊立替康属于半合成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是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能够减少或阻断DNA异构酶Ⅰ的合成,阻止DNA单链断裂后的修复,进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4],控制病毒细胞的繁殖和衍生,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在持续用药的过程中,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率[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之一,它通过刺激内皮细胞的大量增殖从而促进大量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贝伐单抗属于重组人源化IgGI单克隆抗体,是VEGF单克隆抗体,靶点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其可通过与VEGF之间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阻断VEGF下游的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肿瘤营养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营养供应,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从而使得患者的临床情况得到抑制或改善[4]。同时贝伐单抗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在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同时,增强了药物的敏感性。大量临床试验研究显示,贝伐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两者具有协同作用[5]。本研究采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40.0%,疾病控制率72.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迟发性腹泻等。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占比最高。说明该方案对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有积极效果,明显的毒副作用较少,表明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在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时效果却切。

综上所述,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在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同时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

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常艳红,田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 1) : 120-122.

[2] 叶郁红,张声,王行富,等.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 7) : 659-660.

[3] 黄恩杰,罗新.中国大陆宫颈细胞学筛查技术实施的现状及缺憾[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 9) : 4-7.

[4] 崔艳艳,綦会霞.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6,29(6) : 498-500.

[5] 徐美容. Galectin-3和VEGF-C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 19(24): 4444-4446.

论文作者:潘新伟 梁凯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潘新伟 梁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