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本文就间歇性蓝光照射与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46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30例。对实验组患儿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方法,对参照组患儿采用连续性蓝光照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的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两种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间歇性照射方法的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治疗总有效率;胆红素;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患儿以皮肤、巩膜以及黏膜黄染等为主要症状,病情严重的病理性患儿还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进而诱发胆红素脑病,对其成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1]。蓝光照射是降低黄疸的有效方法,本文为探寻理想的蓝光照射方式,对近一年的黄疸患儿分别实施间歇性照射与连续性照射两种方法,现将二者的临床疗效做如下对比及分析: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是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460例。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22例、238例;出生日龄为1--16d,平均(5.6±0.5)d;体重为2.4--5.1kg,平均(3.5±0.3)kg;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0±0.2)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30例。两组患儿的数据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将皮肤过敏、严重呕吐、溶血症贫血、肝功异常小儿予以排除。所有患儿的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如纠正酸中毒、营养支持以及保温等,口服四联活菌颗粒,0.5g/次,1日1次。将光箱内的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设置为55%--60%之间,灯光距离调至20--25cm,为患儿准备黑色棉质眼罩与黑色尿布,保护好眼睛及会阴部。
照射治疗时,实验组患儿予以间歇性蓝光照射,先连续照射4h,休息2h后再继续照,4次/d。参照组患儿予以持续性蓝光照射,照射时间为16h/d。两组患儿均治疗3d。
1.3 疗效评定标准[2-3]
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皮肤、黏膜黄染全部褪去,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程度在80%以上,则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皮肤、黏膜黄染程度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程度为50%--80%,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治疗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血清胆红素水平为计量资料,以均数±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不同照射方法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2%(222/230),其中显效185例,有效37例,无效8例。参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225/230),其中显效185例,有效40例,无效5例。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4h、48h、72h时,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较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的下降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 ±s,μmol/L)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通常是指在出生28d内,小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较高,但因其肝脏尚未发育完全,不能与胆红素大量结合,致使其留存在血液中,使小儿表现出黄染症状[4]。新生儿的血脑屏障还没完全发育,当黄疸指数过高时会对其大脑功能带来严重危害,甚至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故要及时为患儿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促使黄疸消退。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疗法,属于一种非创伤性治疗方案,胆红素可吸收波长为450nm的蓝光。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后,胆红素会因蓝光作用而转为异构体,由原来的素IXaZ转为异构IXaE,这些异构体的水溶性较高,可以随胆汁、尿液等排出体外,进而降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促使黄染消退[5]。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是临床公认的,但对于蓝光照射方式的选取则存有不同建议。蓝光疗法主要分为连续性照射法及间歇性照射法,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期间,不仅会对娇嫩的皮肤产生影响,还不能抱起进行母乳喂养,且长时间照射光箱内温度会上升易出现发热、出汗等症状,考虑到这些因素,我院更主张为患儿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此次研究中,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时,实验组予以间歇性照射,参照组予以持续性照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的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这也与孟娥,朱彦[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两种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间歇性照射方法的不良反应更少,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42-143.
[2]韩宇枫.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09-510,511.
[3]肖佩霞,魏建和.抚触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3):479-480.
[4]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47-48.
[5]赵玉凤.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z1):169-170.
[6]孟娥,朱彦.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57-2859.
论文作者:朱宁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患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黄疸论文; 蓝光论文; 新生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血清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