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与人口控制——巴西的经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西论文,人口论文,人口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国人口与计生管理
人口学原理认为,孩子的数量与素质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替代效应:当追求生育数量时,往往忽视孩子的素质;当数量减少时,人们会更加关注孩子的素质。但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毕竟对人口素质的要求更高一些。巴西在80年代的经历证实了这一切。
巴西面积851.2万平方公里,1993年人口1540万,每平方公里仅18人,可谓地广人稀。但是人口增长率较高。1965年至1980年年均增长率2.4%。巴西在殖民地时代就形成了一个传统的官方观点:一个众多而日益增长的人口能够与巴西广大的领土和自然资源相得益彰,因而对巴西是有利的。所以在1974年以前,巴西政府一直是毫无保留地鼓励人口增殖。1974年至1980年是实行自由放任的人口政策阶段。
但是实际上人口问题已经出现。而造成人们普遍重视人口控制的最直接动因是军队士兵身体素质低下问题。在1982年报名入伍的青年中,有一半人由于健康原因被剔除了,其中60%可能以后再也不适合入伍,因为他们患有终身性的体力和智力发育不全。这一情况引起全国公众的震惊。武装部队参谋长在1983年6月对记者发表讲话,已经完全不同那种认为巴西需要人口迅速增长以守卫它的广大领土的传统军事观点。他注意到,新兵的素质若干时候以来一直在下降。他指出:“我国所需要的是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人口,我们不需要人的数量多,……一个在出生的第一年就营养不良的孩子会遭受永久性的智力损伤,再也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而将永远依赖于社会。”所以,巴西军方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看成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大事。
从此,政府有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1983年3月,巴西总统告诉国会,巴西人口的迅速增长可能引起“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不平衡”。他建议开展一场广泛的辩论,以便采取具体的政策来对付这一威胁。15天后,参议院成立了一个国会调查委员会。5月中旬,卫生部向总统呈递了一份妇女保健规划初稿。1983年10月,卫生部长又宣布:将于1984年开始实行一项新的全面的妇女保健计划,其中包括提供家庭生育计划服务。
同时,主张节育的政治意识和大众意识也在增强。如,有越来越多的巴西政治家参加了一个主张实行积极的家庭生育计划政策的议员组织。这个组织于1982年12月在巴西利亚主办了第一次“西半球人口与发展问题议员会议”。还有一个称作“为了家庭”的民间组织在联邦参议院的会议厅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天的“第一次保护妇婴和家庭生育计划全国会议”,参加者达1200人,80%是妇女。但军方特别支持这次活动。在总统倡议下,这个组织发起一个“负责任的生育”规划,主要是向城市贫民宣传计划生育知识。总统强调:国家将在军队和巴西国家安全委员会参与下成立一个人口事务特别委员会执行这个规划。另外,巴西公众对人口压力的认识似乎比官方人口政策转变得更快。多次有关控制人口增长的民意测验表明:1967年,有46%的人赞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当时这在发展中国家中还是少见的,1971年上升到51%,1980年为71%。
在这种气氛下,巴西过去忌讳公开讨论家庭生育计划问题的习俗结束了。1983年12月,电视台在一个星期日晚上的黄金时间里播放了一部15分钟的关于输精管结扎手术的报道片。有些反对党还呼吁使人工流产合法化。1993年,巴西一女议员再次呼吁使人工流产合法化。90年代,巴西人口控制已明显见效: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总和生育率为3.3、节育率为65%,1992年分别为1.9%、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