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设备可靠性包括设计可靠性、制造可靠性、运行可靠性、维修可靠性和管理可靠性等。其中,设计可靠性和制造可靠性保证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水平,属于“先天因素”;而运行可靠性与设备使用条件、所处环境、使用时间、零件退化失效等因素有关,具有时变性、动态性和特殊性,属于“后天因素”。同一台设备,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与环境下,其运行可靠性必然不同。重大机械设备的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且紧密耦合,增加了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零部件故障会降低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甚至发生灾难性事故,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关键词:机械设备;可靠性;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卓越成果。其中工业化进程得到不断推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程度释放。机械化生产早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常态,企业更加重视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总体来看,机械设备的有效维护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生产的效率和水平,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确保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是切实提升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必然之举,本次研究的实效性和应用性较为突出。
1 设备维护发展历程
为了防止设备性能降低,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可以说,设备维护是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结合。设备维护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事后维护。这是设备维护技术发展最早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设备有专门的维修工进行修理。在设备发生故障无法进行生产后,维修工对其进行检修。对于造价低、检修方便的设备,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
(2)预防维护。预防维护指的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对设备进行提前的维护,这样可以减少对设备的影响。预防维护主要有两种形式:
1)是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这种方式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将其消灭。但是,由于缺少对设备实际负荷情况的考虑,容易产生维护过度或维护不足。
2)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制定维修的计划。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维修的盲目性。
(3)生产维护。生产维护主要是以预防维修为主,将生产和设备设计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维护管理体系。此方法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增强了设备的稳定性。
(4)状态维护。状态维护这种方式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将很多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综合起来,主要重视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当发现设备出现反常的情况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进行修理。这种方式效果明显,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受到很多企业的使用。
2 当前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的评估,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可靠性理论,而这一理论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设备的可靠性评估需要以大量概率重复的样本作为参考,得到大量的样本数据。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在产生样本数据的过程中数据丢失和重复的现象也经常发生,这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得评估过程和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对于具体设备来说,这种可靠性的评估数据多会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针对每台设备的具体情况得出准确的结论。
其次,当前的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主要在设备正常运行和失效的两种情况下进行。设备的运转是实时的、不断进行的,其状态会产生随机性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加大了评估难度,使得传统方法并不能够保证对设备运行的实际状态的有效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从机械设备自身来说,设备内部的结构并不是单一的,其中更是包含着多种零件,这些零件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这些运行联系形成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设备可靠性的评估必须考虑设备运行中的各种联系,实现评估的全面性。而从目前来看,传统的设备可靠性评估在这一点上仍然存在缺陷,无法实现对整个设备的运转和各零部件的变化规律的获取和评估。
3 完善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评估
3.1 可靠性评估具体方式
(1)振速情况不同。针对部分机械使用中可能由于使用频率以及其他情形而产生振动速度不同的情况,可采用下述的计算方式。先计算机械使用中振动的基础量,并对不同的振动程度进行相应的等级划分,设定该机械运行的可靠性数值,然后利用一定的公式进行运算,将最终得出的数值与设定数值相比较,从而得出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的评估结果。
(2)机械受损程度。机械在运行中存在磨损情况,不同的使用环境其磨损情况不同。在机械磨损的情况下,对机械进行划分。划分依据为机械使用时间,设定使用前期、使用中期及使用后期三个数值。观察机械运作轴心的老化程度,将不同的老化设定指标,用部分数值代替。当其运作轴心受损较轻时,该机械运行可靠程度较高;当其受损较为严重时,该机械的运行可靠程度降低。最终,得出机械运行可靠性的数值曲线。
(3)不确定状态设定。机械运行可能存在不确定的状态。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是此种环境设定后的计算指标。机械出厂时间越靠后,其设备使用的不确定状态越少。针对此类情况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对机械的分解频带数值进行计算,并利用小波信息转化情况,对机械运行的可靠性数值进行运算,最终得出有关机械可靠性评估的数值。
3.2 评估方式方法优化策略
1)对各类数据信息分类采集
过往通过概率分析法对数据信息收集分析的方式,其精度和广度不高。在现代设备和机械广泛运用的时期,有必要进行数据信息的分类采集,使机械设备各状态的信息都能及时得到收集,进而满足于后续维护计划定制的实际需要,使机械设备运维科学性更强。
2)合理规划产品失效退出路径
机械设备内部的结构较为复杂,工作环境变化更加多样,设备设施的可靠性评估受更多重的因素影响。引入完备的退化指标体系机制能够使机械运行可靠性评估更加科学,进而能够获取到准确的退化路径和失效分布,根据获取到的实际数据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分析,使后续维修维护更加高效。
3)积极运用动态可靠性评估
传统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分析方法对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的效果不明显,没有能够突出动态监管和监督的作用。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现阶段运用实时动态可靠性评估方法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可靠性分析的专业性,在第一时间对机械设备产生的疲劳反应进行统计,进而实现科学高效的维护和维修。
3.3 建立设备可靠性的评估体系
首先,设备可靠性的评估体系大都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为基本框架,在不同程度上都显现出对大样本条件的依赖,这是当前改进后的可靠性评估模型仍需要关注的一点。其次,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改进和研究中,大都没有深入涉及机械设备失效机理,对设备运行中的动态信息也没有充分把握和利用,因此,对于设备运行可靠性下降的原因就无法深入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备的高效运行及其可靠性评估。
机械设备维护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和维护率,还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对机械设备可靠性的正确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改进需要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评估研究。所以,在今后的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中,要以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应用为研究手段,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进企业的设备维护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正嘉,曹宏瑞,訾艳阳,李兵. 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的发展与思考[J].机械工程学报,2014,02:171-186.
[2] 蔡强. 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的发展与思考[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4:178-179.
[3] 朱丽娟. 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的发展与思考[J]. 山东工业技术,2014,23:45.
论文作者:何鲁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可靠性论文; 设备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机械论文; 数值论文; 方式论文; 状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