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论文_赵同美

淄博高新区涌泉供水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

摘要:水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只有合乎质量的水资源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水资源,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水资源质量的研究必须要借用水质监测这一手段,这是提升水质防止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手段。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决定相关信息能够正确反映給相关部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保持水质检测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措施

1水质检测的目的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人们对水体污染问题十分关注。水是生命之源,一旦供水出现问题,人们的基本生活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而,在供水过程中,加强对水体水质的控制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水质检测体系是近几年供水机构控制水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水体进行细致科学的检测,掌握水体水质变化并探究其成因,之后依据分析结果采取措施改善水源的质量,从而保证居民日常用水的安全,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出贡献。

2水质检测

2.1水质检测项目

水质检测的工作其实就是对水当中存在的污染物,还有水体污染物的类别、元量含量的多和寡、浓度还有变化趋势进行检测。水质检测工作,就是对水质进行一个监控,对水当中所包含的元素量进行分析。而水质检测的目标也可以进行细化,第一个是宏观的综合指标,像是水的浊度还有悬浮物等。第二个则是微观指标,对水当中的毒性物含量进行检测,水质检测对于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得到了保障。

2.2干扰水质检测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因素

水质监测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因素。一个是使用的仪器方法有误,进行检测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具体的问题分析主要发有如下几点:第一个是在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当中,不同的水质始终采用同一个方法,同一套仪器,如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自然也就不能提高了。第二个,对于使用的仪器一定需要规范流程,进行检测的工作员需要具备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将步骤记熟于心里。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对质检结果造成影响。同时也可以合理的采用奖惩机制,让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以提高。第三可个,定期对仪器的功能进行检测,确保在进行水质检测前,仪器是可以正常使用的,避免设备出现问题。

3影响水质检测的因素

水质在进行检测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严格的将这些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让质检结果的准确性还有稳定性得到保障。水是具有流动性还有不可测性的,在进行水质的检测当中,对不同地区水质监测应该更具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不能照本宣科,一味的按照死板的方法进行检测,这些操作都会使得水质检测的结果出现有偏差,而水质的准确性还有不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最全理的检测方法,应当是将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放在首位的,只有准确,才能使得相关信息准确反映给相关人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4优化水质检测的措施

4.1设置合理定位检测点

水质检测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检测水源条件,对监测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规划,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针对性与指导价值。例如,在对地下水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清晰的认识到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并重点在针对容易出现渗透条件的地块进行检测。通过垂直监测点的设定,在检测结果上,更好地说明水质污染中的来源条件,从而为后续的管理与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内容。

而对蓄水层与渗坑等渗度较低的水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对距离条件进行综合考量,通过污染距离与污染物的分析,缩短检测点的位置距离,从而更加清晰地指示被检测区域的污染情况。总之,在设置检测点的工作中,必须在综合分析水域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检测结果的指导价值,为整体质检内容的精细化提供必要性条件。

4.2强化设备的技术属性

水质检测工作中,必须使设备仪器的技术条件适应当前的科技环境,通过技术条件的升级,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与稳定性。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在精度条件上有很强的优势,因此,必须在进行特定水体检测的工作中,引入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仪器,从而提高检测的质量优化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设备设施技术条件的升级,可以在检测数据的稳定性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条件,并在简易化的操作中,提升检测处理的效率,进一步实现准确度的升级改造。

4.3优化水质检测的方法

技术方法是控制检测结果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提升水质检测结果准确度与稳定性的工作中,必须重视对于所用方法的科学性,并在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检验方法的指导作用。而为了实现技术方法优势作用的发挥,必须在管理上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检验标准的规范以及有效的执行手段,提高技术操作过程的规范化水平,从而在数据提取、整理归类、化学分析、建模计算、统计结果的各项技术内容中,充分发挥出科学化的方法优势,在精密化设备仪器的配合作用下,使水质检测结果的数据内容更具指导意义。

4.3检查数据质量的方法

4.3.1分析方法选择。在确定分析方法时应结合水体样本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比如,当样本中待测项目的含量较高时,可使用化学分析法;当样本中待测项目的含量极少时,应使用仪器分析法。

4.3.2注重样品复检法的应用。为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会通过复检的方式控制检测结果。进行水质复检时应另外选取检测人员,并与首次检测形成对比,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4.3.4测定值的讨论。图1给出了不同pH情况下水中碳酸化合物离子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水体的H2CO3平衡与水体的PH值相关,若水体中H2CO3、HCO3-、CO32-三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和PH值关系具有明显差异,则需进行深入探讨。

图1 不同水中碳酸化合物离子浓度随pH值的变化曲线图

4.4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

检测数据的原始采集,必须保证取样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在典型性特征的指导下,对整个水域的污染条件进行说明,从而为后续的计算与分析内容创造稳定的基础条件,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完成对现实水质条件中污染问题的分析。然而,水质条件明显受环境与时间条件的影响,并在采集数据与材料的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必须在采集频率上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保证水质检测工作中结果的正确性。

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对水质条件进行说明,通常会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分别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降水量条件,对数据参数进行确定。在水质条件较为特殊的地区,需建立长期的水质数据采集站点,并定期对水质材料进行收集,在控制采集密度的基础上,完成系列数据内容的分析。注意,在对引用水源的水质条件进行检测的工作中,需将采集间隔控制在10d以内,从而保证数据内容的指导性,更加精确地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精确度。

结束语

水对我们人类而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我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工业大国,并且伴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其水污染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而社会一边在发展,对于水质也一边在伤害,但是人们对于水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为了响应国家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水质则是必然的,而水质检测则是提高水质所要做的第一步,是水质提高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刘颖,蔡欢欢,舒诗湖,王红宇,喻良,严棋.华东某地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净水技术,2018,37(S2):41-44.

[2]陈聪磊.水质检验过程与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32):34-35.

[3]刘香.浅谈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提高[J].民营科技,2018(11):106.

[4]李燕灵.自来水水质检测意义与检测关键环节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243.

论文作者:赵同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论文_赵同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