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功武

湖南省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具有创伤小的特点。

关键词:PFNA;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1]。本研究就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将报告整理如下,供临床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临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3-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67±5.87)岁,其中有Ⅰ型骨折患者13例、Ⅱ型骨折患者12例、Ⅲ型骨折患者10例、Ⅳ型骨折患者3例及Ⅴ型2例。

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61-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09±5.15)岁,其中有Ⅰ型骨折患者11例、Ⅱ型骨折患者10例、Ⅲ型骨折患者16例、Ⅳ型骨折患者2例及Ⅴ型1例。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X线及CT诊断确诊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伴有其他病变及手术禁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另,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麻醉后,于股骨的大转子顶点处做10-15cm的切口,并将各层组织逐层切开,在X线透视机的辅助下,在股骨颈内放置动力髋螺钉,股骨干和钢板使用皮质螺钉进行固定,操作结束后,切口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待手术结束,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1.2.2 实验组患者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

选择大转子稍偏外侧作为进针点,并且插入导针,在髓腔内观察透视导针,使用空心钻头扩大转子间的入点,并且沿导针充分扩髓,将直径小于髓腔的PFNA主钉置入髓腔的近端,并用锤子轻轻的敲击,最后拔出主钉导针,切口冲洗完毕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以上临床指标,参数值越小,表示手术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危害性较大的骨折之一,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导致患者直接死亡,且该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2]。外科手术可减少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3]。

动力髋螺钉手术为髓外固定方法,手术通过压缩近端粉碎骨折块,促使骨折端自动靠拢,具有显著的加压和滑动功能,骨折端得到稳定后,可以加快患者早期活动和负重。但是DHS固定手术的切口较长,其手术创伤性较大,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分暴露股骨骨折端,且需剥离较多的软组织,术中出血量也较大[4]。另一方面DHS手术的存在固定不牢靠的弊端,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髋内翻的并发症,其预后性较差,因此,该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5]。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具有微创的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减少软组织和骨折端骨膜的剥离,有效减少了血肿现象,能够促进患者的骨愈合;充分发挥了骨折端软组织的合页作用复位骨折碎片,减少了骨折块的解剖,有效保护了患者的生物环境,减少了手术的创伤性;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避免了非旋转进入,通过螺旋刀挤压骨折,防止了复位丢失,并在患者负重后,减少了对股骨颈的切割,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6]。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髋内翻、肢体短缩、股骨头切割、延迟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内固定物断裂等等。

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实验组患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故认为,动力髋螺钉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综上所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具有创伤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邢彬.锁定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4):42-44.

[2]施保华,尹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338-340.

[3]高均宏,朱海涛,冯健等.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6(9):841-843.

[4]李成付,陈晓艺,边瑜健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135-136.

[5]陈振强,刘国英,孙占胜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772-774.

[6]夏炎,李云龙,朱东波等.闭合复位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4):360-361.

作者简介:李功武,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11月,籍贯:湖南邵阳,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论文作者:李功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功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