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00例小儿麻醉措施及体会论文_王维明

探讨100例小儿麻醉措施及体会论文_王维明

王维明

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O65400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且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观察组患者行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0.5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循环、呼吸功能相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稳定(P<0.05),具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苏醒较快且平稳,且恢复期精神症状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好,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氯胺酮-丙泊酚;左旋布比卡因;效果

近年来,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病房监护的工作量,以肌注或静注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实施了小儿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持续泵注氯胺酮和丙泊酚注射液为辅的麻醉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患儿术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循环系统波动幅度小,术毕患儿意识可以早期苏醒,大幅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有效减轻了病房护理工作的压力。[1]本文笔者针对我院100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实施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00例对象,均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31例,女19例,年龄在2~12岁,体重为13~31kg;观察组患儿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12岁,体重为12~31k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麻醉方法

首先,安排患者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行手术前,所有患者给予地西泮针0.2mg/kg、东莨菪碱或阿托品0.01mg/kg进行肌注,肌注氯胺酮5mg/kg待患儿入手术室或在建立静脉通路后静注氯胺酮2mg/kg 进行基础麻醉;然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反复追加氯胺酮,单次氯胺酮剂量约为1~2mg/kg;观察组患者在适宜麻醉深度和监测下行硬膜外腔穿刺,由助手协助翻身,头轻微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开始施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选择L2、3或L3、4间隙穿刺。头向置管3cm操作完成后改平卧位,硬膜外腔注1%利多卡因+0.2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剂量为0.5ml/kg,分次在15分钟内注入硬膜外腔。术中患儿去枕平卧头后仰,常规面罩吸氧。

两组患者均以丙泊酚4~6mg/(kg?h)静脉泵注,在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输注。术中根据麻醉深浅而调整输注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1.3观察指标

手术中,对两组患者的BP、HR、SpO2的变化进行持续监测,并详细记录术前、切皮、术中最大刺激时、缝皮时上述各指标的情况,术中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恢复过程中记录苏醒时间及程度,术后镇痛时间;术后24小时,对患者术中记忆情况、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记录。[2]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采用SPSS15软件分析,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较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且观察组术中血液循环、呼吸功能与术前比波动较小,比对照组平稳(P<0.05);术中,观察组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4例,1例发生喉痉挛;而对照组出现11例肢体不自主运动,8例发生喉痉挛。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术中,观察组患者氯胺酮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时间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恢复期较平稳,且患儿苏醒期出现哭闹及精神症状比对照组少。

3 讨论

氯胺酮因其良好的镇痛麻醉作用,在小儿麻醉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对于长时间的手术必须重复用药以维持麻醉深度,至术毕时患儿意识又不能快速苏醒,各种保护反射不能很快恢复,给麻醉医生和病房护士及家属均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3]因此,如何更进一步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降低病房监护的工作量成为急于解决的关键问题,联合麻醉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小儿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阻滞可满足手术要求,但是尽管镇痛完善,小儿也难以安静地接受手术,所以给予镇静、镇痛药以消除其恐惧,配合手术是十分必要的。[4]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取得显著效果。观察组患者在血液循环、呼吸功能平稳性高,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时间长,均优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对照组效果,二组 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总之,合理的联合麻醉可以充分利用麻醉方法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取长补短,在减少药物用量的同时增加疗效,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效果显著,值得我们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康,刘洪.小儿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麻醉的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68-69.

[2]潘守东,马旭波.儿童术后镇痛的问题[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3):30.

[3]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254-269.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75-486.

论文作者:王维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探讨100例小儿麻醉措施及体会论文_王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