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分娩室的应用体会论文_胡松真,何秋瑾,鲁雅琴,王琳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 361001)

摘要:目的 分析产妇运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对其分娩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所接收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产妇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一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则通过助产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产程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妇运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能够缩短产程,同时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此护理方式值得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产妇;影响探究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育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加,产妇出现出现上升的情况[1]。在医学上将年龄大于或者等于35岁的女性并且是第一次妊娠,或者是受孕时女性的年龄大于34岁的产妇称之为产妇(即advanced maternal age)[2]。通过相关研究的结果可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程延长、早产、难产以及胎儿宫内迟缓发育等情况会高于普通产妇,主要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而带来的影响。当女性在35岁之后,其耻骨、坐骨以及骰骨相互结合会出现骨化现象,进而形成固定盆腔[3]。此时胎儿产出就容易导致分娩的困难,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产妇出现其他各类并发症问题。因此,高龄妇女在妊娠以及分娩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逐渐突出。本研究主要分析产妇运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对其分娩结局所产生的影响,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所接收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产妇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产妇的年龄是36至40岁,平均年龄是(37.5±2.5)岁,孕周是37至41周,平均孕周是(38.3±1.2)周;常规组中产妇的年龄是35至41岁,平均年龄是(38.3±2.0)岁,孕周是38至41周,平均孕周是(39.3±1.4)周。通过比较可以,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有比较的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一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在产妇入院之后,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其次,指导产妇进行合理的饮食,并根据产妇有无产兆的情况而有序送入病房;最后,在遵医嘱的情况对产妇进行分级护理,掌握产妇的心理特征,同时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则通过助产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做好分娩前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情况而在分娩之前对其生理和心理状况实施全面评估,同时采用助产士一对一指导[4],尤其是在待产期间,需要责任助产士发挥其重要作用,例如根据产妇的情况而采取良好的指导方式,主动和产妇沟通与交流,并告知分娩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等,此外,在产妇分娩前可以引导产妇熟悉周围的环境,进而有效减少产妇的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产妇进到病房之后,护理人员需多和产妇沟通、交流,对其讲解基本的妊娠、分娩生理常识。同时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查看宫缩情况,如若出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2]。助产护理按照产妇针对不同产妇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比如,对于一些疼痛耐受程度相对差的初产妇,应多次按摩腹部,并告知产妇配合分娩,以缓解分娩疼痛感;助产护士陪同产妇做下床活动,或者在分娩时播放一些愉快、轻松的音乐,以将产妇注意力分散开,帮战子宫收缩;在整个腹痛间歇期应多鼓励产妇摄入一些营养丰富、高热量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以确保分娩时体力、精力充足。第二,产时护理,护理人员密切注意产妇的情况,当产妇出现规律宫缩之后,此时就需要及时地转入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待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家属实施全程陪伴与待产。然后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情况而进行风险评估,并掌握产妇的宫缩以及产程情况。此时,责任助产士则需要为产妇实施分娩指导,例如掌握分娩中的呼吸、屏气以及如何用力等方法,同时配合宫缩。此外,家属还可以及时鼓励产妇,提升她们的信心,进而更好地帮助产妇消除心理的恐惧感;第三,产后护理,当胎儿娩出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结果告知产妇,同时安抚她们所出现的紧张情绪,进而可以防止产妇在子宫收缩过程中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情况。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产妇如何母乳喂养[5],并告知其母乳喂养的优点。最后,指导产妇参与锻炼,进而有效促进产妇子宫在产后能够尽快恢复。同时仔细查看产妇的子宫底高度、阴道具体出血量,待胎儿娩出半小时内可以允许和母婴接触,告知初产妇相应的哺乳技巧以及注意事项,2小时以后把产妇、新生儿一同移到病房,并及时为新生儿进行接种疫苗。

1.3观察指标

根据护理人员记录而收集两组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产程;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我院所指定的调查问卷(十分制)进行收集,其中八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六至七分为一般,六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加上一般。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号(%),组间比较用t检验;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方差表示,用X2检验,把P<0.05 视为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和产程

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是72.00%,常规组是64.00%,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见下表1。

3讨论

分娩时一个较复杂且繁琐的生理过程,和产道、产力、产妇精神状态、胎儿等有直接关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疼痛感剧烈,在产前易伴发焦虑、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加之进至待产室之后没有亲人陪同,就会使产妇的陌生感加重,从而影响其睡眠质量及饮食情况,最终降低身体机能,使分娩时易发生宫颈痉挛、宫缩乏力而使分娩时长延长,加重其生产疼痛感,若分娩时间较长还会引发新生儿窒息、难产等意外情况。为此,对产妇分娩时予以护理干预就显得很关键[6]。

由于产妇的生理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风险,这类分娩人群需要医院采取良好的方式进行护理,从而有效降低产妇出现风险的概率。此外,随着产妇人群的不断增加,其在分娩之后出现各类不同的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情况也较高,为了可以更好地帮助产妇顺利分娩,近年来医学救护方式不断完善,采用助产护理的方式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同时还减少产妇出现并发症的情况[7]。

很多产妇因是第一次生产,对于整个分娩过程并不是很了解,加之自然分娩疼痛感较强,就容易使产妇分娩时情绪紧张,最终延长产程而使分娩结局受到较大影响,严重的还是导致初产妇难产或是增加剖宫产率[8]。因此,临床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需配合相应的助产护理干预,以在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的情况下,促进产妇分娩。

在本研究中,采用助产护理的方式,包含心理护理以及生理护理,同时配合一对一助产护理,有效缩短产程,同时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是72.00%,常规组是64.00%,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常规组(84.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产妇运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能够缩短产程,同时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此护理方式值得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惠珍.高龄疤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06):768-769.

[2]丁学平,余玲玲,夏柏喜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腰硬麻醉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1):263-265.

[3]高芙蓉.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5,31(24):142-143.

[4]文艳.不同护理模式对顺产产妇产程的干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8):55-56.

[5]王磊,宁海燕,杨红等.不同护理对产妇顺产产程的影响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06):796-797.

[6]思耀芬,贺秋园,杨美玲,等.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产后恢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453-456.

[7]宋亚琴,徐惠英,冯桂兰,等.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48-251..

[8]陈妙玲.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分娩结局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5(6):91-92.

论文作者:胡松真,何秋瑾,鲁雅琴,王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分娩室的应用体会论文_胡松真,何秋瑾,鲁雅琴,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