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与蒙牛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牛论文,根生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创建于1999年7月,注册资本1300万元,当年销售额4000万元。截止2006年底,蒙牛总资产76亿元,职工3万人,年度销售额162.48亿元,利润7.2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4.16万元/人年;建设奶站3200多个,联系奶农200多万户。蒙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中国乳业老大,发展速度之快世所罕见。支撑蒙牛超常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值得书写的是两个要素:牛根生与蒙牛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掌门人文化,企业发展史就是企业掌门人的个人奋斗史,海尔、联想、华为、松下、GE等无不如此,蒙牛同样也不例外。
牛根生是蒙牛的缔造者,没有牛根生就没有蒙牛的今天。牛根生何许人?牛根生原是伊利的副总裁,1999年辞职后下海创业,始创蒙牛。由于在伊利建立和积累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和管理经验,牛根生在起步时就剑指行业老二。
牛根生的“财散人聚”理念
牛根生坚信“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理念。他讲:“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但这大概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创业之初,牛根生就吸引了一大批原伊利高管,拥有了最宝贵的行业精英,成为蒙牛的“开国功臣”。正是靠这批人,蒙牛大获成功,这充分证明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道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一语道破了“人的趋利特质”。牛根生能成大气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懂得这个道理,但他却不恋财,而是精于散财。在伊利时期,由于牛根生业绩卓著,伊利每年都要奖励给他个人年终奖,他拿到后,一转身就分成十几份,分别送给了他的那些下属;甚至有一年,他将自己108万元的年薪也分给了手下众人。伊利还曾奖励给牛根生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可是牛根生接过新房钥匙,一转身也送给了他的下属。这样的领导在全世界恐怕也难找,可以说没有哪个下属不愿意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事。因此,当牛根生离开伊利后,原伊利液体奶公司的老总杨文俊、冰淇淋公司的老总孙玉斌、党委副书记卢俊、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包头分公司总经理白君等,纷纷“弃伊投蒙”,前后多达400余人。
蒙牛创立后,牛根生的散财之举更是数不胜数。政府奖给他的凌志车,他一次没开过,就转赠给副董事长。2005年牛根生把自己的蒙牛股份(约占蒙牛总股份的10%)全部捐出,其中,用51%的股份成立了“老牛专项基金”,余下的49%的股份待他百年后再转入“老牛专项基金”,后代子孙不能继承。牛根生认为,既然散财能够聚人,为什么不散呢?散财,可以得人心,聚人才,是做大做强企业的一个好方法。一个人若是聚财敛财,自私自利,就把人心搞散了,企业跨了,到那时你还有啥呢?你的利益就不可持续了。在牛根生的感召下,其部下也养成了散财的习惯,送房、分钱、送股成为蒙牛的一种时尚。
在蒙牛,财散人聚已经形成一种制度文化,这就是“上礼下”的规矩,即只允许上级给下级送礼,而不允许下级给上级送礼;挣钱多的请挣钱少的,职位高的送职位低的,当官的拜当兵的;反之,则被视为违规,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在蒙牛,至今仍保留着领导给员工开婚礼车的习俗。
牛根生的“大胜靠德”理念
牛根生讲,要想一辈子赢、大赢,没有商德大德绝对不行。因为德是一切大事业的基础,是赢得人心的利器。
牛根生还讲,要懂得感恩,你给予别人的越多,别人才能给予你的越多,感恩是一个企业、团队、个人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原则,知恩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这个原则的突出表现。感恩报恩是蒙牛作人的原则。“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源于对消费者的感恩;“市场在变,诚信永不变”源于对客户的感恩;“关注社会,回报社会”源于对社会的感恩。
蒙牛每年举办感恩节,这是牛根生“以德治企、以德制胜、经营人心”的理念的具体体现。蒙牛感恩节定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这一天是蒙牛的一个重要节日,对蒙牛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等进行真诚的答谢和感恩。蒙牛一直把感恩报恩当作做人的原则。“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极目标,而感恩之心是蒙牛企业文化的灵魂。人是最重要的,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人心的向背决定了组织的兴衰走向,经营人心实际上是经营企业的未来。凝聚人心、征服人心是管理的高境界。
牛根生讲:“做人的公司做不小,做事的公司做不大。”牛根生要求公司所有人,无论是干部还是员工,都要先作人,后做事。“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极目标,上司要学会善待下属,企业要学会善待员工,要从精神上和感情上真诚地关怀关心员工,有投入肯定会有产出。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要完成“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事业,需要讲大道德,把企业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集体。诚信是构筑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蒙牛把“诚信文化”深入到点点滴滴,贯穿在方方面面。牛根生认为,诚信既是每个蒙牛人立身的根本,更是蒙牛取信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消费者利益,那无异于自掘坟墓。无论做什么事,诚信是最大的法宝。一个诚信的企业,就有了更大的无形资产,更大的无形资产就可以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本。《蒙牛企业文化手册》中有一句话: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
在牛根生看来,一个具备使命感的人,必须具备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蒙牛员工修养细则”要求有责任心的蒙牛人要做到: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工作绩效的第一标准;视本职工作为天职;做事能负责,不渎职;勤劳、节俭等等。蒙牛还教育员工:要有强烈的成就感,要主动挑战高目标,敢于竞争等。没有事业心的人绝对不会有什么大成就,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颗很强的事业心。具有事业心的人做起事情来才会比别人更努力,想的更多。蒙牛还教导员工:要有主人翁意识,以蒙牛事业为己任,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
牛根生讲,无论做哪一种企业,首先要把人作好,因为总裁是带人的,如果带不好人,总裁再费力费劲也作不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一个好的总裁必须理解人性,一个人做事不难,难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做事。如果某个部门有问题,找谁?找他的领头人,领头人身上的问题肯定非常严重,自然而然地传染给下面的人。最难管的人是自己,如果自己都管不好,就别当总裁了。要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让人人都感到伟大和崇高,在工作中倍感生命的意义。
蒙牛的创业纲领
蒙牛成立的第一天牛根生就确立了创业纲领:“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资图利息,员工参加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同时,纲领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先决条件:追求消费者利益最大化。蒙牛把企业比作一个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方方面面的利益都必须兼顾到,如果损害了其中的某个环节,链条就断了,生态圈就不能再循环下去,最终损害的还是企业自己。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处在一个利益相关的价值链系统中,它对内必须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系统;对外必须协调好与顾客、政府、媒体及社会公众的关系,构建企业的外部和谐系统。
牛根生讲,只有消费者、股东、银行、员工、合作伙伴、社会公众(政府)六者的“均衡受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受益”;只有与最大多数人民大众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事业”。如果你拿走别人该得的利益,别人就会离你而去,企业这个生态圈就破坏了。未来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生态圈与另外一个生态圈的竞争。通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牛根生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赚和赔。蒙牛的创业纲领说明,创建企业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分享和共赢的格局”。
蒙牛的强乳兴农理念
蒙牛的使命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让许许多多的农民受益”是蒙牛人最质朴、最基础的社会责任观。用使命感激励员工是蒙牛文化的精髓,一个人只要有了使命感就有了灵魂、有了方向和目标,就会主动工作。实际上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韧性。而韧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使命感。
蒙牛的宗旨是:“为员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增进健康的绿色产品,为民族创建一个绵延百年的世界品牌,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
在使命和宗旨的统领下,蒙牛还提出了三步走战略:“蒙古牛,中国牛,世界牛”。“世界蒙牛”是蒙牛的最终目标,为此,蒙牛与世界顶级乳业企业丹麦的“阿拉·福兹”和法国的“达能”合资组建了国际化公司。“达能”在酸奶产品方面全球称王,“阿拉·福兹”是欧洲乳品企业中的老大,在奶粉领域实力最强。搭上这两个国际顶尖企业的“顺风车”,蒙牛的国际化色彩已经越来越浓厚。如今蒙牛建立了“澳亚国际示范牧场”,请了很多“洋专家”,引进全世界产奶水平最高的牛,用蒙牛的话说就是“请最好的人、养最好的牛、挤最好的奶”。目前蒙牛产品的出口量已经位居中国乳业第一位。
领袖是企业文化的最佳推手。牛根生既是蒙牛文化的缔造者,也是蒙牛文化的推行者。牛根生坚持每月撰写一篇杂文,在《蒙牛足迹报》上发表,阐释和演绎蒙牛文化。企业文化,如果不能首先根植于高层管理者心中,便不能贯彻到基层。2005年5月,牛根生自掏腰包,举办了“和谐家庭训练营”即“太太训练营”,对蒙牛中高层管理者的太太们,集中起来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补习传统文化”。每年7月19日是蒙牛的学习节,学习节活动时间为期一周,核心内容是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为此,蒙牛还成立了蒙牛商学院,牛根生亲任院长。蒙牛商学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员工进行蒙牛文化的培训,以使全体员工认同蒙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