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地对比。结果?经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10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为33例,总有效率为3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管复通率,降低再梗死亡可能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争论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急性冠状动脉等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也变得较为普遍[1]。但我国医院普遍率及相关治疗技术尚未完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经大量的研究讨论发现,采用静脉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可有效提高治愈效果,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围绕急性心肌梗塞采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1.资料与办法
1.1临床资料
所选取的100名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市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且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为63.2岁,采用常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方法。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约为61岁,采用静脉溶栓方法来进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治疗的方式具体如下:
(1)确诊:两组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后,均经过心肌酶谱、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检查,确诊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2)针对性治疗: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服食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缓解病情,之后对其进行详细治疗[2]。其中,观察组在服食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方法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而对照组在服食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应用了静脉溶栓用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在治疗后12小时根据治疗结果再次选择性的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药物注射等方式,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后,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律变化来判断治疗方法最终的疗效如何。血管再通间接性判断标准主要指的是:
(1)1-1.5小时内心电图ST段抬高会回落50%以上[3];
(2)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12小时内,肌钙蛋白会提前达到峰值;14小时内CK-MB酶峰也出现了提前;
(3)经治疗后2小时内患者的胸痛症状减轻;
(4)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操作标志物峰值前移。
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资料进行对比,比较用t检验;用率(%)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4]。
经过对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等相关资料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对采用常规心肌梗塞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治疗效果中显效的为10例,有效的7例,无效为33例,总有效率为34%;而采用静脉溶栓来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效果则显示,显效为37例,有效10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4%,远高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其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而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静脉溶栓来进行治疗,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办理入院并具有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即:长时间胸痛、胸闷憋气、头晕、心慌气燥并伴随着上肢麻木等症状,均被初步判断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先服食适应的阿司匹林药物进行病症缓解。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凝四项及心肌酶谱检查,根据检查报告,最终确诊患者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病症。
(2)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治疗,并进行病情跟踪观察,但发现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都未发生变化,仍处于最初的诊断值,则确定常规疗法已经无法满足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因此需要转变治疗方式。
(3)现阶段,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基本上都是因为脑部形成了血栓或血栓栓塞而导致动脉发生了闭塞[5]。静脉溶栓作为一种能够使栓塞的血管再次输通的有效疗法,开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通过在患者发病后的12-14小时内将TnT、CK-MB等峰值提前,来使血管达到再通效果,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肌梗塞的面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除此之外,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小板量,进而使其血凝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静脉溶栓以其治疗速度快、高效、安全以及死亡率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当中。通过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致残率或者死亡率出现明显降低。并且静脉溶栓可以使患者脑部出现血栓以及栓塞部位的血管达到再次复通,进而提高病症的治疗效果。同时,静脉溶栓还可以降低心肌梗塞面积与心肌缺血过剩等情况,提高患者治疗后期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中运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后期的效果及健康水平,这对我国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野.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60.
[2]孙伦魁.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急诊静脉溶栓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4564-4565.
[3]吴利新.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9):85-86.
[4]王花.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08):11-12.
[5]王建海,陆建琼,黄海燕.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1):47-49.
论文作者:袁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心肌梗塞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疗效论文; 常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