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澳大利亚这样做论文

预防校园欺凌,澳大利亚这样做

文/空谷百合

我在澳洲生活多年,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对比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现状,颇有感触。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反校园欺凌的教育计划”。我的儿子小辰从3岁上幼儿园起,学校就教他们各种自我保护的技能。小辰上了小学,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教育。这些教育的模式通常是孩子、学校和家长间的三方教育,即:学校教育孩子,同时也教育家长,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自我学习的同时对孩子进行再教育。

◎教育家长

每学期开学初,每位学生家长都会收到学校发来的关于预防欺凌的邮件,校方希望家长自行学习,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强化教育。邮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向家长讲解学校开展预防欺凌教育的初衷。

2.告知家长欺凌行为如何界定、欺凌行为的类型、欺凌行为对孩子心理、生理和一生的影响。

3.请家长与孩子练习:如果孩子受到欺凌时,孩子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对应的奖励机制。奖励卡上明确包括“行为、表现、态度”一栏,在这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会获得奖励卡,表现不好则会被扣分;奖励卡上的分数会跟学生一学年的综合评分挂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不良行为。

邮件最后,学校还会告知家长: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办公室已经对学前班到十二年级(等同我国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全面的预防欺凌的调查。目的是弄清楚学生在学校是否感到安全,是否焦虑,以及学生对欺凌的看法。他们在学校是否觉得被欺负,被欺负时能不能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老师是否对学生的情绪很关注等等。

◎教育学生

在每一个学年初,学校都会请专职老师把孩子们聚集到小礼堂,针对预防校园欺凌开讲座。老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欺凌,如何识别欺凌,面对欺凌应该怎样做等。比如,老师当场演示,告诉同学们当意识到自己受到欺负时,你该这么做——

3.向老师或其他可信任的成年人报告欺凌行为,以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2.马上离开,远离此人。

被欺负时,不要被动接受,做出相应的拒绝回应很重要,这样可以显示你的力量。当看到其他同学被欺负时候,不要冷漠,要采取行动,譬如:

设计咨询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相关辅助人员及部分管理人员的投入,应尽可能的增加当地用工比例。一方面,可满足当地移民签证管理部门要求。另一方面,可使得中方员工尽快融入当地文化环境,为设计咨询服务的本土化带来优势。最重要的是,适用当地员工,可最大化的节约合同成本,雇佣当地员工节约工作签证办理费用的同时,增大了境外可列账成本范围,减少了当地社保与中国社保重复缴纳的损失。

4.尽快告诉老师或你信任的成年人。

3.尽快告诉一个朋友。

除了通过讲课的方式告诉孩子具体方法,学校还专门设立心理疏导处,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这个学生就会被送到疏导处,有老师专门为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纠正。

与此同时,学校设置反思室,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当老师界定为影响不好时,就会被送到反思室思考自己的行为,然后与老师谈话。

1.用手势阻止,并告知对方:“停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或者“你这样说话令我感到不安全,请对我礼貌地说话。”等。

十几年前,国内有学者就预言,30年后中国大学将不再开设体育课。为什么?当从国家层面启动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大学体育课程将何去何从?如何才能真正建立一套具有国际视野,又符合国情的各学段相互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这些现实问题摆在了每一个参与建设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专家学者面前。也是体育教育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以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被欺负的同学旁边,给他支持,让他知道他并非孤立一人。

2.告诉欺负别人的同学:“这样的行为是恶劣的,请不要这样做!”

4.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学校的教职员工有怎样的上报处理机制,他们具体会怎样做等。

自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显著,学界主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交叉学科等确立研究路径,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发展。但若以研究学科建设与发展为视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支撑等皆存在亟待改进之处。因此,笔者拟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学科建设与发展为视角,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支撑等阐述自己的看法。

◎利用学校外部资源

早在2003年,澳大利亚相关部门就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NSSF),这是澳大利亚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NSSF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学校管理层、校本政策、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等九个方面制定了安全校园建设的核心标准。

此外,澳大利亚建立了很多由政府部门支持的组织和网站,比如,澳大利亚国家反欺凌中心、零欺凌澳大利亚基金会、“欺凌,不可以”组织、反欺凌网络组织等等,家长、学校、个人可以随时向这些机构咨询求助。

2.内容的相似性。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主题、体裁、旋律、结构、节奏上与教材中的古典音乐或者民族音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相似点,将合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鉴赏音乐。

果然,有学生提出“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教师对此早有预料,教师不慌不忙地让学生自己寻找证明方法,很快有学生给出了证明:

总之,基于云的文献资源协同保障和评估系统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面向管理,其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资源保障和绩效分析;二是面向服务,即旨在构建一个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全新外文期刊资源导航。

摘自《莫愁》

标签:;  ;  ;  

预防校园欺凌,澳大利亚这样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