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辩证法的实质与基本规律?——关于列宁的对立统一规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律论文,辩证法论文,列宁论文,实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65(2002)03-0001-04
什么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性仅仅是相对的,而对立面的斗争性却是绝对的吗?发展仅仅是对立面的“斗 争”吗?
什么是有关发展及其认识的形式与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能够代替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的否定规律吗?
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的现有形态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或者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就基本上确立了。在经历了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革命性进展,以及社会、经济和 政治领域的巨大变革,面对世纪交替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的今天,应该重新考察和分析这 些问题,深化对于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的认识,进而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唯物辩证法的现有形态中,列宁所阐述的对立统一规律占有特殊的地位,影响极为 深远。从这篇札记开始,作者就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以备深入探讨。
一、列宁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早在二十世纪初,列宁就明确指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重要性,并认为对立统一规 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或实质。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列宁写道:“可以把辩 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 说明和发挥。”(《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08页)随后,在《谈论 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1—715页)中,列宁对此进行了一些说明和发 挥。在这篇重要文献中,列宁完全没有提辩证法的其它基本规律,一开始就指出:“统 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本 质’之一,是它的主要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
关于辩证法的实质以及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么论述的呢?马克思 指出:“黑格尔的‘矛盾’”,是“一切辩证法的源泉”。(《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 版社,1963年,第654页注)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所说的对立统一[contact of extremes ]规律是“一个万应的原则”。(《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 卷,人民出版社,第109页)显然,马克思是充分重视对立统一或矛盾学说在辩证法中的 地位的。
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1页)“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 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实质上它们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
“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
“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
“否定的否定的规律。”(《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 恩格斯接着指出,这三个规律黑格尔都曾经以其唯心主义方式只当作逻辑规律进行过阐 述。第一个规律在其《逻辑学》的第一部分即存在论中;第二个规律占据了《逻辑学》 整个最重要的第二部分,即本质论;最后,第三个规律是构成黑格尔整个体系的最基本 的规律。恩格斯还写道:“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量和质的转化— —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 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 页)
恩格斯指出:应该“详细地考察这些规律的相互的内部联系。”(《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5页)他曾经提及但并没有特别强调哪个规律更基本或 者是核心。恩格斯把辩证法称为矛盾辩证法。他提到关于对两极对立和区别只具有相对 意义的认识,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见《反杜林论——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3卷,第54页)在同一部著作中,恩格斯这样来叙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 方法:“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 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反 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0页)这里强调的是矛盾的过程和转化, 以及否定的否定。
应该说,正是列宁在其著作中,特别是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全面阐述了对立面 的统一和斗争以及对立统一规律,明确提出这个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毛泽东重 申并发挥了列宁的观点。但是,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重要哲学文献中列宁却没有 提及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的否定规律,尽管列宁在其他著作中多次提到这两个规律。这 不仅仅是为了强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 住辩证法的核心”的缘故吧。
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这是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的含义
为了理解列宁阐述的对立统一规律,应该分析一下列宁所说的“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 分”的具体含义。
什么是“统一物”?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含义,但不妨以文取意。
什么是“分”?怎么“分”?这些往往更为重要。但是,列宁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含义。 从字面上理解,这里的“分”,直接的含义就是简单的分割。另一方面,列宁在这里同 时提到“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因此,这里的“分”,也应该引申为概念 上的“分析”。当然,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其实,在上述引语之后列宁专门提到要“参 见拉萨尔所著《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第三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用的斐洛关于赫 拉克利特的一段话”。这段话是什么呢?这段话就是:
“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 出来了。用古希腊人的话来说,他们的伟大而光荣的赫拉克利特不就是把这个原理作为 自己哲学的基础并作为一个新的发现而引以自豪吗?”
紧接着这段话,列宁还摘记了下面这段话:
“……正是如此,宇宙中的各个部分都可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 水分为淡水和咸水……同样,气候分冬和夏,春和秋。这一切就成为赫拉克利特关于自 然界的著作的材料;赫拉克利特从我们的神学家那里借用了对立面的概念,又用许多详 细研究过的实例(Belege)阐明了这一概念。”(《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 的哲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6页)
从列宁专门摘记的内容可以看出,列宁所说的分,大体上就是赫拉克利特的“分”, 也就是简单的分割(把它分为两半)和简单的分析(冬和夏、春和秋)。
这样,列宁的“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 法的实质”,就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赫拉克利特。列宁非常赞赏这位古希腊哲人,称 赫拉克利特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不满意拉萨尔“竟把赫拉克利特淹没在黑格尔 那里。”(《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 第38卷,第390页)
当然,列宁是高度重视黑格尔对于辩证法的贡献的。而黑格尔也非常重视赫拉克利特 ,甚至在他的《逻辑学》中采用了赫拉克利特的所有观点。(参见《黑格尔<逻辑学>一 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7页)列宁系统研究了黑格尔,留下大量笔记,其 中不乏极其光辉的思想。在摘记下黑格尔关于在旧逻辑中,没有转化,没有发展(概念 的和思维的),没有各部分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转化”的叙述后,列宁写 道,因此,黑格尔提出两个基本的要求:联系的必然性和差别的内在的发生。列宁马上 强调:“非常重要!!据我看来,这就是下面的意思:
1.某个现象领域的一切方面、力量、趋向等等的必然联系、客观联系;
2.‘差别的内在的发生’,是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黑格 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95—96页)
从这一段批注来看,就应该把“分”理解为统一物内在的变易或者生成,是统一物的 “‘差别的内在的发生’,是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在《谈谈 辩证法问题》中,没有重新着重地阐明这一点,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更为直接地追溯到赫 拉克利特的提法。当然,不妨仍以内在生成来理解“分”。但是,从字面上把列宁的话 直接理解为分割的影响非常普遍。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三、过程的一分为二和认识的合二而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还进一步指出:“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 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 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第一句话与“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是一个意思。不过这里讲“一切现象和过程” 具有矛盾、排斥和对立的“倾向”;强调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简而言之,就是一切现 象和过程都是“一分为二”的。第二句话就是在同样的意义上说,要把一切过程“当做 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简而言之,就是要在认识上“合二而一”。不过,这里的“合 ”是指对立面的统一,并不是否定的否定的“合”。列宁并没有包含这个意思。最后, 列宁强调“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这应该是列宁的结论。
对照前面提到的恩格斯关于过程的论述:“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 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显然,恩格 斯不仅涉及对立统一,还涉及否定的否定。这样,在对于过程的认识上,就不仅要认识 到过程的矛盾和转化,而且要认识到“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
发展仅仅是对立面的“斗争”吗?不是!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否定的否定。 这个问题不仅涉及什么是发展,而且涉及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的否定这些基本规 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关于差异和矛盾的无限性
既然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是对立统一的,那就自然导致差异和矛盾的无限性。从古希腊 的阿那克萨哥拉和战国的公孙龙到黑格尔,从恩格斯到列宁和毛泽东都在不同的意义上 涉及到这个问题。阿那克萨哥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种子”有色有味,可以无限分割。 恩格斯曾写道:“作为物质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单位的分子,是一个完全合理的范畴;如 黑格尔所说的,是在分割的无穷系列中的一个‘关节点’,它并不结束这个系列,而是 规定质的差别。从前被描写成可分性的极限的原子,现在只不过是一种关系”。(《致 马克思(1867年6月1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09页)这里,“分割的 无穷系列”就涉及这一问题。
当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表明,无论是对于分析还是简单的“分割”,统一物的内涵以 及“分”的方式会随着有关尺度或能量标度的量变,必然在一定的“关节点”即“度” 上发生质变。恩格斯的话就包含这一层意思。应该强调,差异和矛盾的无限性并不意味 着机械分割的无限系列,而是贯穿着质量互变和否定的否定。
就以公孙龙或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 ,如何“取”,怎么“分”?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尺度或能量标度下,可以用刀来切。但 是,这样“分割”到刀刃的厚度就为止了。继续下去,就必须改变“取”即“分”的手 段。事实上,“取”的手段,以及“棰”和“半”的含义,都必然要随着“取”的达到 一定的“关节点”而发生质变。
分到分子和原子的尺度,就要用一定频率的光作为“刀”;而且光子的能量一定要大 于对象的结合能。这时,“棰”和“刀”都不再是经典意义上的了,而必须服从量子力 学规律,具有波粒二象性,满足不确定性原理。也就是说,“棰”、“取”和“刀”都 发生了质变。而且“半”个分子或者原子是分割不出来的,“半”的含义也发生了质变 。从古代哲人到黑格尔和恩格斯当然不知道经典的分割与量子的分割有本质的不同;不 知道随着“分割”的对象越来越小,“分割”所需要的能量就越来越高。
进而分割原子核,就要用γ光子或加速器加速的带电粒子作为“量子刀”,其能量也 必须大于核的结合能。如果分割所需的能量与对象的静止质量相应的能量到了相同量级 ,即使能够分割,也很难区别被分出来的与被分割的哪个大,哪个小了。量子分割甚至 会破坏或完全改变对象以及“真空”作为环境的状态,例如,发生相变等等。事实上, “分割”强子的结果,还是强子和其它“基本粒子”,并不是组成强子的夸克或层子和 胶子。实验至今没有发现单个存在的夸克和胶子,它们仍然被“囚禁”在强子内部的。 于是,“取”和“半”的含义又不得不再次产生质变。
如果小到普朗克尺度,还要“分割”作为“统一物”的“棰”,那就要有普朗克能标 的能量。在这个尺度与能标下,时间——空间包括“棰”本身都可能成了量子或泡沫, “万世”的含义也会变了。又用什么作为“刀”?如何“分割”呢?于是,分割的观念又 要质变:对于量子的分割就会到此为止,差异和矛盾却仍然存在。
应该指出,把这个“分割”系列倒过来,就反映客观世界即宇宙这个阶段作为统一物 从普朗克尺度开始演化,直到生成“一尺之棰”的总过程。事实上,对于具体的“统一 物之分为两个部分”的根据,无论是简单的“分割”还是必须进行“分析”的根据,不 过就是客观世界这个统一物的演化和变易的总过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和具体条件下的 反映。至于是否存在宇宙在普朗克尺度之前的演化,是否存在包括我们的宇宙在内的宇 宙体系的问题,早就提了出来。在科学上,并没有根据对此给予否定的回答。然而却不 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种简单“分割”的无穷系列的机械重复。在理 论上,时空的量子形态有助于克服理论上的奇点困难并与宇宙前一阶段的演化衔接;超 弦或M理论的高维时空,不仅有利于这个衔接,也有利于宇宙体系的存在。超弦或M理论 也同样充满着差异和矛盾;超弦又是可以分割的,但是,作为其振动模式的粒子却不能 再分割下去;如此等等。
有关时间、空间、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是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康德的一个 二律背反。自然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哲学命题已经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前沿问题更 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列宁曾经指出:“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自然界是无限的,而且它无限 地存在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8页)无论从科 学发展,还是从普遍联系的角度来看,电子不可穷尽,自然界即宇宙无限地存在着,无 疑是正确的,而且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电子和所有的夸克、轻子以及光子、中间玻色子 、胶子,甚至引力子和时空泡沫等等具体而有限的物质形态,必然包含并联系着自然界 的无限性,这就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法。事实上,人类至今还没有掌握能够分割电子尺 度的能量,只有宇宙极早期才存在那么高的能量;那时的电子也根本不是自由电子。而 且,半个电子毫无意义,电子的性质却丰富多彩。对于电子及其性质以及夸克——轻子 谱的认识,对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物质形态的认识,对于自然界即宇宙的无限性的认 识远远没有完结,只要人类存在也不会完结。
其实,在本来的意义上,不可穷尽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简单分割,自然界的无限性也 并不表示一定存在简单的无限大或者简单分割的无穷系列。这就是“差异和矛盾”的无 限性的含义。这里,质量互变规律在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对于其本身以及有关对立统一 的含义也会发生作用。对立统一规律也当然无法替代质量互变规律。
科学的发展在不断证实着自然界的无限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示着这一点。
收稿日期:2002-06-17
标签:对立统一规律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列宁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能量转化论文; 列宁选集论文; 列宁全集论文; 逻辑学论文; 哲学家论文; 恩格斯论文;